读出韵味之美

发表时间:2020/3/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总第330期   作者:邵颖
[导读]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朗读,是“口而诵,心而惟”,出之于口,入之于心。

山东省青岛高新区银海学校 266000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朗读,是“口而诵,心而惟”,出之于口,入之于心。朗读,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人在朗读的时候,从视觉扩大到听觉,从而增加了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促使“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实际上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一、深情读出文质之美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请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俱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
  如《桂林山水》中“啊”的读法,可进行音变、气声的训练。“啊”的具体读法是:“静啊(nga)、清啊(nga)、绿啊(ya)、奇啊(ya)、秀啊(wa)、险啊(na)”。还可指导学生,随着读“啊”字,气流也轻轻带出,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索溪峪的野》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课文:“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前半句读得激情勃发,“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


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要读得高昂,读出豪迈,“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要读得渐慢渐轻而轻柔,余味无穷。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二、表演读出个性之美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要使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必须引导孩子们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进而借助表演朗读,以抑扬顿挫之声,表身临其境之意,抒深切真挚之情,以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正如新大纲提出的:“要让孩子们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在讲授《临死前的严监生》时,采用揣摩心理表演读。如: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心想:你怎么就不明白你二叔的心思呢?你看那灯盏里的两茎灯草正燃着呢,该费了多少油啊!这哪里燃的是油啊,分明燃的都是银子呀!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心想:你就知道钱,燃着两根灯芯,白白地糟蹋钱财,叫我如何断得了这口气哟!在补白了心理描写之后,学生的朗读更为贴切,其中一个小组还派了两个孩子上台表扬,翻着白眼伸着两个手指的样子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却也让这个吝啬鬼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因为揣摩了内心,因为读“懂”了,才能更准确地领悟到情感,表演读让人物形象根植于内心。
  三、体验读出情绪之美
  就某一篇文章而言,其本原自然要溯及文章创作者倾注与表达的情感,但作为读者是很难感悟到与作者完全吻合的情感的,因此,朗读的感情大部分有赖于读者的感悟。通过创设相类似的情境,唤起学生相关的情感经验,也就应该读出感情来了。
  然而,很多时候尽管这样去做了,仍然没读出感情来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细究起来,这里有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学生有丰沛的情感积淀!所谓“感自身受”,曾经“经受”才能拨动情感之弦。没有丰富的内在情感积淀,外部的刺激也就只能劳而无功,朗读出的感情也就会与原作大相径庭。所以,解决学生情感缺失的问题,是保证学生达成有感情朗读要求的根本。在朗读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注意、感受体会、深化认识蕴涵其中的情感,是丰富学生情感积淀的有效手段之一。
  高尔基指出:“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为了展现诵读艺术的魅力,我们就应该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的那样:“声转于吻,玲珑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舒卷风云之色。”达到了这个境界的语文课堂教学,又何须过多地对课文条分缕析呢?学生们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在润物无声中内化语言、理解课文、体味情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