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数原理Ⅰ——乘法原理》教案及反思

发表时间:2020/1/8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3月总第337期   作者:沈丽莉
[导读] 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如果遇到与计数有关的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周浦中学 上海 201318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第十六章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的第一节课。计数问题是数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也是人们了解客观世界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乘法原理是人们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基本规律,它不仅是推导本章16.2排列中排列数计算公式的依据,也是求解排列问题的基本思想,可见,其基本思想贯穿着本章内容,因此,它是学好本章的一个关键。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如果遇到与计数有关的问题,基本采用枚举法,即一个一个地数,但当这个数很大时,枚举法就很难实施,这就形成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只要教师能在关键的地方加以点拨,学生就容易通过归纳、类比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典型实例探究问题本质,抽象概括出基本原理。
  2.掌握乘法原理,会用乘法原理计数。
  3.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乘法原理的核心:分步,分步时注意步与步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涉。
  五、教学流程设计
  生活中的实例导入→引出乘法原理→分析乘法原理→乘法原理应用→方法小结→作业。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你知道体育彩票吗?买过吗?中过大奖吗?彩票种类有很多,你们能否说一下传统7位数的游戏规则吗?每注彩票2元钱,你会把所有的号码都买遍吗?(这可以中大奖哦!)
  这个问题所涉及到的知识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的内容,在这节课的最后我们再来研究这个问题吧。
  设计意图:从大家非常熟悉的彩票入手,让学生认识到计数问题的普遍性和研究的必要性,了解本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引例,我班小清同学的表哥来上海玩,想请小清当一天的导游,带他到野生动物园玩,然后再到欧尚吃饭,那么从小清家(周浦)到欧尚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说明:
  
  
  
  
  3.如果在欧尚吃完饭后还想到迪士尼,准备晚上看烟花,那么从小清家(周浦)到迪士尼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分析上述引例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进行推广。
  4.乘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事需要n个步骤,第1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第2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第n步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共有N=m1m2……mn种不同的方法。
  注:(1)完成一件事需要分几个步骤,各步骤都不可缺少,需要依次完成所有步骤才能完成这件事情,而各步要求相互独立,即相对于前一步的每一种方法,下一步都有m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的方法数就可以直接用乘法原理。
  (2)“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分成n个步骤”,是说每一个步骤都不足以完成这件事情,当且仅当n个步骤都完成了,整件事情才完成了。
  (3)分布要合理,步与步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5.例题选讲。
  例1:某厂生产的手机为了在款式上能适应更多顾客的需求,为统一的机芯设计了2种不同的外形,同时每种外形又有3种不同色彩的外壳.该厂这种手机共可设计多少种不同款式?
  例2:(1)3封不同的信要投入4个不同的信箱,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投递方法?
  (2)4封不同的信要投入3个不同的信箱,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投递方法?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易混淆的两道题,到底是43还是34,学生经常搞不清楚。关键在运用分步计数原理进行计数时,每一步都必须是“必要”的、缺一不可的,步与步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干涉的,因此要合理分步。
  6.回到课前的彩票问题,你能解决那个问题吗?
  7.课堂小结:在乘法原理应用中,正确分清做每一件事的步骤,其次搞清每一个步骤的方法数。
  8.课后作业。
  (1)练习册,P37/1,2,3,4,P38/5,6。
  (2)思考:如图,用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给图中的4个区域涂颜色,每个区域涂一种颜色,①若要求每个区域颜色都不同,那么有多少种不同的涂色方法?②如果要求相邻的区域颜色不能相同,那么有多少种不同的涂色方法?
  七、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
  概念教学一定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典型的具体例证,使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从中归纳、概括出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从而理解和掌握概念。
  计数原理1是一堂概念课,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乘法原理的概念,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大体可以分成四个阶段:课题引入、抽象概括、内化理解、外化运用。恰当、有效的情境引入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节课以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彩票问题入手,使学生有学习的新鲜感,同时也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并且了解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而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需要对一些材料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因此,我又由浅入深地给出两个贴近学生生活的简单例子,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教学,举出了许多有利于归纳、抽象、概括出加法原理的其他例子,并让学生说出所举例子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本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防止直接把概念“抛”给学生。
  2.学生主体地位要重视。
  课堂教学过程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由师生共同动态“生成”的。其中,学生的反馈是重要的,它决定了教学的进程。聆听学生是教师的必备技能,不要将学生作为“答案发生器”,不要沉浸在“我的学生都会做了”这种虚假的成功喜悦中,而应该让学生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策略及思想方法,让他们充分地展示思想,完整地、数学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于应该给予他们犯错的机会,也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错误,更正错误的能力。
  本节课在外化运用的过程中,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3封不同的信要投入4个不同的信箱,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投递方法?
  经过学生的讨论,学生回答的结果是,理由是每个信箱放信的方法有3种,殊不知,分步错了,对于这样的答案,我没有马上否定,而是和学生一起经历这个送信的过程。我让四名同学站起来,充当四个不同的邮箱,用三张不同颜色的纸充当三封不同的信,按照学生所述,第一个邮箱放信的方法有三种,于是同学就会发现第二个邮箱的放法无法确定,因为受前一个的影响,从而明确分步要合理,步与步之间相互独立,不受影响。通过学生的犯错,通过一起经历这个事件,学生明确了“分步”的关键,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对于课本例题“540的不同正约数共有多少个?”的处理是采用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在设计教案时,本来想直接抛出此题,但分析学生的特点,直接抛出此题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采用层层深入的方法,做了这样的铺垫:
  (1)6的正约数有几个?
  (2)12的正约数有几个?
  推广:M=2a·3b(a,b∈N*)的正约数有几个?
  通过这样铺垫,学生利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明确求正约数个数时如何进行分步。
  3.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这是数学家哈尔莫斯说的一句名言。数学之所以能成为锻炼思维的体操,是因为数学发展始终都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事实上,问题也是教学的出发点,是思维的起点,有问题才会去思考解决的办法。数学教学正是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反复的过程中培养、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方面)的形成、推证和探索过程的质量是衡量数学教学效益和活力的最重要指标,所以“问题”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心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