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导下的良好师生关系构建途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0/1/8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3月总第337期   作者:王红  李龙谱
[导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成效,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南校区 255100; 山东省淄博第十中学 255000   摘 要:教师要构建平等互动、互助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需要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学生,寻求师生交流互动的共同语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占据师生交流互动的制高点;关爱全体学生,树立公平公正的师长形象;发扬教育民主,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主动与学生沟通,善用师生交流互动的策略和技巧;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加强师德修养,净化师生关系,保持师生关系的纯洁性。
  关键词:教师主导下 良好师生关系 构建途径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成效,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对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性与途径进行研究。
  一、提高自身素质,占据师生交流互动的制高点
  古今中外,真正受人们敬仰的是德性高尚之人。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占据师生交流互动的制高点,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处于主动地位,那么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高素质、有魅力的教师,这样学生就会主动与老师亲近、交往,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容易建立起来。如果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个道德品质不良、知识贫乏、教学能力底下的教师,那么教师在学生中就没有威望、没有魅力,学生就不会主动去亲近老师,不会主动与老师交往,甚至还会有意无意地疏远老师、漠视老师,这样师生关系就不会好。

所以,作为老师,首先要做一个遵纪守法、道德高尚、品行高洁的人,成为学生学习的道德榜样;其次,要勤奋学习,不断地用各方面的知识充实丰富自己,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成为学生学问上的楷模;其三,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成为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可以说,这几方面缺一不可。一个教师如果只是知识渊博,教学水平高,但道德表现不好,那么在学生的心目中也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老师;同样,如果只是道德表现好,但知识贫乏,教学上不下功夫,敷衍了事,教学能力平庸,那么也得不到学生的敬重,所以说,只有德才兼备的老师,才是学生敬重的老师。
  二、正确的学生观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的学生观,大致有把学生分为可教育者和不可教育者两类。有的教师却片面地认为学生中调皮捣乱者多,愚蠢不可教育者多,因而他们处处与学生相悖而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或者对学生失去信心、放弃教育。与之相反,有些教师认为不管是聪明的还是笨拙的,听话的还是顽皮的学生,都是可爱的,可以教育好的,因而他们总是以满腔热情、坚强的意志、高明的教育教育艺术把学生教育好。可见,教师的学生观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也影响到教育的效果。教师不仅应有正确的学生观,而且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教师观,教育还是要回归人性。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学生正在发展中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生命个体;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教师又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等。教师既要理解学生,将心比心,关怀备至,又要对他们循循善诱,严格要求。教师只有在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教育和教育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正确的学生观,对学生早恋、迟到、贪玩、好动,看法就会相对没有那么极端,才会更多了解学生的天性,才会有多元的评价,才会更包容,更理解孩子,减少师生冲突发生的可能性。
  三、正确处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作用的辩证关系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相影响,教与学辩证统一,教受制于学,学也受制于教,教师的教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正确处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作用的辩证关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有时被夸大,教师往往处于主宰地位,是满腹经纶的知识拥有者,是至高无上的权威专家,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对教师唯命是从,每天被动地接受教师无休止的讲解和灌输。这是“壶”与“杯”式的教育,学生的权利、自主性、独创性都被忽视。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必须承认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师生是平等、宽容、互动、和谐的关系。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学习,吸引学生学习,而不是强制学生学习,压迫学生学习,要让学生真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总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的角色地位决定了教师在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中具有主导性的作用,决定了师生关系的好坏关键在教师。
  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是项复杂又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力合作。笔者在这里提出了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七个方面,不同的教师肯定有不同的感受,有自己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理论和经验,笔者渴望交流互鉴,以便更好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志恒 高岩 教育学:第二版[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8。
  [2]李越 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龙宝新 教学共生体中的师生关系内涵与重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5)。
  [4]聂静虹 构建新媒体环境下和谐的师生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8,(06)。
  [5]山香教师资格考试命题研究中心 综合素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