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品德课敲击学生的心灵

发表时间:2020/1/7   来源:《中小学学校管理》2019年4月总第168期   作者:尚永强
[导读] 将课本知识和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蕴藏于情境之中,达到一种情理交融的状态,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山东省宁阳县泗店镇中心小学 271402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促进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对小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同时帮助小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德育教育,从而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其次,能够敲击学生的心灵以加强小学生的凝聚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与团队精神,从而增强其团队的凝聚力,使其摆脱在家庭中的宠爱地位,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意识。
  一、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虽然小学教学方法一直在进行改革,但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教师通常都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小学品德还是停留在课堂上,作为学生的一项任务去完成,对小学生的积极性有不好的影响。
  2.教材和生活缺乏联系。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总是按照教材的顺序,给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教材为了适应所有学生的要求,选择的材料都是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并不能针对学生的个体有所体现,因此学生只是学到了表面上的理论知识,并不能进行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将教材和生活区分得太明显,不给学生表现自我经历的机会,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3.没有使用典型的价值案例。


思想品德课本知识含量毕竟是少数,学生在学习教材的时候,通常只能是使用有限的案例进行生活联想,并不能掌握最新的动态消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缺乏最新知识的引进,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代表性的案例介绍给学生,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得到体现,学生的思想出现偏差也不能进行及时纠正,导致了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能快速提高。
  二、加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
  1.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要转变教学的思想,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思路,将课堂更多的留给学生,做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思维习惯,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策略。
  2.教材要和生活紧密联系。思想品德选择的课程都是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所以教师要善于使用这些机会,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给学生讲述教材之外和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知识面、丰富教学的内容、领会生活的本质。
  3.进行多种课堂活动。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很容易被其他的事物吸引注意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尽量采用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精力,让学生投入地进行思想品德的学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与思想品德相关的视频动画,使学生充满观看的兴趣。
  4.重视学生自身的体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少,对教师的反应非常敏感。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之后,真正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所以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符合实际情况的交流,让学生的个体能够得到尊重。
  三、加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具体方法
  1.讲故事,了解学科知识,提高道德认识。小学生天生好动,对于枯燥的课本知识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对听故事却情有独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讲故事,通过故事讲解,阐释课本中深刻的道理,使学生能够更轻松地明白,对课本知识有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
  2.列举优秀人物,树立榜样作用。我国的优秀人物层出不穷。列举优秀人物的故事进行教学是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优秀人物进行教学,他们的先进事迹使枯燥的道德知识变得可感、可信,让学生容易受到感染。使用这样的方法教学,一定要注意人物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来进行选择,要注意人物选择的典型性。要让学生真正能够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习优秀人物的思想,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
  3.角色表演,学会换位思考。角色表演的教学方法,能够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具有趣味性,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进行,亲身体验,以达成教学目标。例如,在“换个角度想一想”教学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表演体验不同角色的思想和感情,从而初步学会换位思考。
  4.巧设问题,展开讨论,帮助问题解决。提出问题,然后展开讨论、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过程是学生相互沟通交流的过程。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思想碰撞,得出相对完整的观点,提高了思考问题、表达思想的水平和能力。
  5.创设情境,潜移默化,指导道德行为。小学生对于枯燥的课本知识没有太大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方法更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将课本知识和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蕴藏于情境之中,达到一种情理交融的状态,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