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7   来源:《教育学》2020年2月总第205期   作者:田琴娟
[导读] 2014年我市初中数学考试中允许使用省教育厅推荐列入教学用书目录的科学计算器或其他符合教学要求的不带记忆储存功能的计算器。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孙端镇中学 312000   
  摘 要:计算能力是指学生在数学基础计算中的计算速度、计算方法和计算的正确率。计算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数学知识的应用和以后内容的学习。但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的过程中,计算能力差的状况充分暴露了出来。如何在初中三年提高学生正确、快速的运算能力是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研究的。
  关键词:计算能力 数学 正确率 
  一、研究的现实背景
  2014年我市初中数学考试中允许使用省教育厅推荐列入教学用书目录的科学计算器或其他符合教学要求的不带记忆储存功能的计算器。而后从2015年起,市招办规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不再允许使用计算器。此举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对计算器过于依赖,会导致计算能力欠缺,不利于高中教学。
  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不管是新初一的学生还是临近中考的学生,计算能力都很差,许多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但在计算中往往还会出现计算错误,导致计算准确率很低。而有些学生认为只要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不需要再做,久而久之,连最简单的加减问题都会出错。这不仅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而且直接影响到科学等科目的学习,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成为了教学中一个需急切解决的问题。


  二、运算问题失分成因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薄弱。在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同学轻视过程的由来,没有搞清楚算理。如学生在解方程3x=4时,很多同学会写出答案为3/4,而一经提醒,学生马上能改成正确答案。学生总会总结为自己粗心,没看清楚。其实不然,这是由于学生对等式的基本性质认识不够而导致出错,所以一定要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在考试中处于不败之地。
  2.计算的不良心态和不良习惯。在计算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多会出现轻视、畏惧、侥幸等心理。如抛物线过点A(1,0),B(5,0),C(2,3),求抛物线表达式。有些同学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思考,一拿到就用一般式去做,解三元一次方程;有些认为方法已懂,不需再算;或者在算的过程中,发现计算麻烦,心生害怕;或是计算错误感觉只要考试时认真即可。这样的心理和习惯必定会导致计算的不准确。导致题目的失分是因为忽视了对题目的分析,如果你在拿到题目的时候对题目多加分析,不难发现,其实选用交点式最为简单,而且正确率可以提高很多。
  3.对知识(公式、法则等)的不熟练。在计算这一部分中没有复杂的概念性质等,学生只要理解充分、掌握牢固,就可以形成非常良好的计算技能。而由于公式、法则的不明确,没有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技巧,这是计算失误的一个主要问题。再由于一些同学认为自己已掌握了公式的由来,而不爱去记公式,碰到题目自己推导公式,这不仅浪费时间,更提高了错误率,得不偿失。
  4.缺乏自我反省的意识。每次普通考试甚至平时的作业都是对我们这阶段的考核,考核完毕就要发现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不足,时间一长,不足自己消失了,这就是自我反省的功效。
  三、提高数学运算能力的应对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端正计算态度。中国人最讲究基本功的扎实与否,就像习武之人要先扎好马步一样。没有坚实的基本功,以后即使踏上更高的学习阶段,也会苦不堪言。所以在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计算基础知识,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对此,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认识,端正计算态度,让学生清楚基础才是王道。
  2.消除不良心理,培养良好习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障。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对于试卷中出现的问题,我要求学生不在客观上找理由,要从主观上找原因,对学生常常提出的理由——“我看错了题目”“粗心”进行分析,加强思想教育。为了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每次的计算作业或测验后的试卷分析中,我要求学生做下面二件事:(1)统计由于计算错误而失的分数;(2)找出错误所在,分析错误原因,涉及哪些知识点。
  计算不正确的原因有时不是知识未掌握,而是心理素质方面的原因。解题时,总怕自己算错,精力不集中,不能专注于解题。因此,要加强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反复强调认真审题仔细解答,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状态,养成严谨周密的思考、步步有根据的习惯,这样可以排除心理干扰,解决“条件看错而出错”的问题。
  3.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愉悦氛围。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每一种数学符号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包含了很多历史故事、趣闻等,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将这些历史、趣闻、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仅拓宽了学生对数学符号发展与运用的了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符号的兴趣。
  4.教师在计算能力的培养尽可能贯穿于每一节课。很多情况下,学生不是方法不懂,而是在选择计算的时候方法不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