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药学干预和临床药学工作模式优化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赖慧娟
[导读] 研究药物干预和临床药学工作模式优化对抗菌药物方面的临床效果。
        赖慧娟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巷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63000
        【摘要】目的:研究药物干预和临床药学工作模式优化对抗菌药物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方式分组,抽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份期间收治的100例使用抗菌药物患者资料为对照组,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份期间收治的100例使用PDCA 循环管理后抗菌药物患者资料为观察组,统计与分析抗菌药物干预前后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经采用PDCA 循环管理后,抗菌药物的管理及使用情况得到有效改善,联合用药、溶剂选择、用药方法或次数、围术期药物的不合理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药物干预与临床药学工作模式优化,可以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更加合理化,其临床价值明显。
        关键词:抗菌药物;药学干预;工作模式
        前言
        根据调查发现,随意使用抗菌药物、用药剂量过大已经造成多数患者体内产生了足够的细菌抗体,使得其耐药性变高。因此,为了患者身体健康,国家现规定要采取合理手段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规范化,使其降低身体耐药性,而透过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用药剂量大小,药用周期等能计算测试出病患对抗菌药物的大致抗药性情况[1]。在很多实际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数据中,可以推断出,大多数医护人员的抗菌药物用药情况,跟国家规定的范围标准具有明显出入。因此为了探讨分析其主要产生原因,对比药物干预和临床药学工作模式优化对抗菌药物方面的临床效果情况,现将报告如下所示。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使用计算机 HIS 系统,抽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份期间收治的100例使用抗菌药物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份期间收治的100例使用PDCA 循环管理后抗菌药物患者资料作为观察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抗菌药物宣传模式,观察组采用的是PDCA 循环管理后的抗菌药物模式,具体如下:
        第一点,规划方面:调查患者的详细资料,分析比较抗菌药物在干预前后的使用强度趋势变化,计算抗菌药物方面的平均使用剂量值,如联合用药分组、溶剂选择、用药方法或次数等方面。根据实际数据,策划合理的抗菌药物制度,增强合理率。
        第二点,宣传方面:采用会议、授课等方式,对抗菌药物使用剂量进行宣传培训。比如剂量的算法、药物影响作用、国家相关政策内容等;针对抗菌药物知识采取派发书籍的手段,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使用医院的网络平台,对抗菌药物使用剂量、用药相关学习资料、相关政策内容进行发布、讲解。
        第三点,实际措施方面:基于患者的病历情况,发现几点不合理的情况。术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方面:如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的预防用药疗程 一般为1至三天,但是实际使用抗菌药物时长根据患者情况延长有5至7天左右;联合用药方面:如患者出现社区获得性肺炎时,立即使用头孢孟多酯加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当分析合并肺炎支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时增加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抗菌药物疗程方面:过长,如诊断调查后发现患者同时存在肺部感染或者泌尿系感染时,立即使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当患者身体治愈恢复后,才停止用药,且在治疗过程中,针对感染情况,未随时进行复查、分析;经验性抗感染药物选择方面:如对同时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或耐药菌感染风险的患者采取第2代头孢菌素药物治疗。若治疗期间效果缓慢、恢复时间过长,医护人员都将延长治疗时间,以此来增加抗菌药物消耗量;用药剂量方面:如医护人员对药物使用剂量不熟悉,导致诊断后存在给予患者食用过量的头孢呋辛来预防抗感染。诊断分析病症后,根据实际患者疾病情况,给予恰当的意见。
        1.3 指标判定
        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如联合用药、溶剂选择、用药方法或次数、围术期药物等方面。不合理率越低,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采用(Windows) SPSS19.0版本的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对照组关于干预前后不合理用药情况对比
        观察组在联合用药方面、溶剂选择方面、用药方法或次数方面、围术期药物方面的不合理率均要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如表1的情况所示:

        3.讨论
        抗菌药物一般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其中包括两大类:各种抗生素以及人工合成药物(磺胺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是患者出现细菌性感染疾病时作为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品种越来越多,临床治疗中滥用情况趋于严重,从而多数患者过量使用抗菌药物导致出现细菌耐药性增强、治疗效果能力变弱等情况[2]。因此合理干预抗菌药物使用十分重要。
        抗菌药物制度中的可将剂量大小使用情况作为主要合理衡量标准,预估出药物的大致消耗情况。而为了有效缓解滥用情况,一般采用行政手段和技术手段两种。行政手段是将抗菌药物的用药量、用药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设立奖罚机制,采取强硬措施,严格要求医护人员按照实际指标进行用药情况,从而降低患者耐药性、增强医疗安全率。技术手段是探究用药不合理的原因,从患者用药方式优化使用情况。实际采取以上两种方式用来循环管理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得到极大好转[3]。且根据以上研究数据显示,经使用PDCA 循环管理后,抗菌药物在联合用药、超剂量用药、药品更换频繁等方面得到了具体改善,从而有效降低了患者的耐药、使用时长、治疗费用情况。
        综合上述分析,经药学干预和 PDCA 循环管理后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化有明显积极作用,优化抗菌药物管理及运用制度,为患者减轻多重压力,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利霞.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药学干预方式及效果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 18(21):106-107.
        [2]李日光. 临床药学在干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效果分析[J]. 海峡药学, 2019, 031(007):253-254.
        [3] 王茵. 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学干预方法及效果分析[J]. 饮食保健, 2019, 006(036):37-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