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对预后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段小妹
[导读] 对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后的预后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段小妹
        庆阳市西峰区人民医院   甘肃 庆阳  745000
        摘要:目的:对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后的预后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接受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掌握他们实际的预后情况,包括心脏事件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等。结果:介入治疗后,一共有7例患者出现非致命性心肌梗死,3例患者为重复性PTCA,2例患者出现再狭窄,1例患者出现新的病变,15例患者出现心绞痛复发的情况;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96.9%,根据单因素分析,冠脉支架介入同心脏事件具有负相关关系,根据多因素分析,冠脉支架介入是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效果比较理想,但由于一些危险因素的可控难度比较大,患者疾病病变发展的控制同样存在较大的难度,还需采取有效措施对可控危险因素加以干预。
        关键词:冠心病,冠脉支架,介入治疗,预后
        现阶段,冠心病已发展为一种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率比较高的疾病,产生的危害非常大。分析冠心病的病因,在于冠状动脉发生堵塞,会对患者生命安全形成威胁。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冠脉支架介入治疗不仅简便易行,还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疗效。为了提高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介入治疗之后的生活质量,本文对其预后以及影响因素展开相应的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接受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的调查与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47例与37例,年龄位于40-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83±20.27)岁,所有患者的病程在7个月-1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95±4.37)年。
        1.2研究方法
        对病案查询方法加以应用,收集并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其具体的手术情况;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掌握他们实际的预后情况。具体地,随访方式包括门诊询问、病房查房、家访以及电话随访等较多类型,随访内容对患者的心脏事件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予以涉及。
        1.3统计学分析
        对SPSS统计分析软件加以应用,执行患者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任务,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计数资料用的形式来表示,计量资料的表示则对的方式加以采用,针对多因素存在的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意味着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
        1.4相关标准及其定义
        心脏事件涉及到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二次介入治疗以及心绞痛的复发等相关心脏方面的问题。
        危险因素涉及到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发病史、残余狭窄以及病变血管等。
        心绞痛复发所指的是在接受冠脉支架介入治疗之后,原本心绞痛消失的患者再次出现心绞痛的状况,或者是治疗以后心绞痛本已减轻的患者再次恢复至术前心绞痛疼痛的程度。


        2结果
        2.1临床资料结果
        在接受调查的84例冠心病患者中,有高血压史的患者一共有28例(33.33%),对应的,有糖尿病史、家族发病史、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以及吸烟史的患者分别有7例(8.33%)、19例(22.62%)、35例(41.67%)、40例(47.62%)、51例(60.71%),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47例(55.95%)与37例(44.05%)。危险因素不超过1个的患者仅有15例(17.86%),危险因素为2个的患者一共有24例(28.57%),危险因素超过2个的患者共有45例(53.57%)。在本次研究收集的全部病例中,患者发生病变的数量在1-6处之间,平均每例患者发生(3.79±1.75)处病变,其中,出现左前降支病变的患者数量一共有78例(92.86%),出现右冠病变的患者数量一共为52例(61.90%),另外,出现左回旋支病变的患者数量一共为44例(52.38%)。存在多支病变的患者数量一共为28例(33.33%)。
        2.2患者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通过随访发现,在接受冠脉支架介入治疗之后,一共有7例患者(8.33%)出现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从梗死部位来看,与冠脉介入治疗并没有太大的联系,在这7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14.29%)出现残余狭窄,2例患者(30.77%)出现糖尿病。另外,3例患者(3.57%)为重复性PTCA,在这3例患者中,2例患者(66.67%)出现再狭窄,1例患者(33.33)出现新的病变。有15例患者(17.86%)出现心绞痛复发的情况。
        2.3患者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后的生存率
        基于KAPLAN-MEIER方法的支持,计算得到介入治疗后患者5年生存率为96.9%,另外,无心脏事件的患者1年与5年生存率分别为86.3%与65.2%。
        2.4对预后产生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患者的残余狭窄与心脏事件具有正相关关系;糖尿病发病史以及病变血管支数均同心绞痛复发情况具有正相关关系;冠脉支架介入则同心脏事件具有负相关关系。
        2.4对预后产生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经过多因素分析发现,冠脉支架介入是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将心绞痛复发情况作为因变量,则其同冠脉支架介入表现出负相关关系,同危险因素个数则表现出正相关关系。
        3讨论
        在心脏疾病中,冠心病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心肌缺血缺氧性疾病,其病因比较复杂,较多因素会对患者冠状动脉产生影响,使其出现粥样硬化状况,进而造成堵塞,引起各种相关症状的出现,例如心肌缺血以及坏死等,会从间接层面引起一些疾病的发生。通过对患者进行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患者血管的初始管径面积增大,基于治疗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损伤,属于一种微创治疗方法,且操作简单方便等优势,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在冠心病的治疗上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相关研究指出,此项治疗技术在患者心肌再灌注方面可以发挥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患者血管壁出现弹性回缩的状况,以此有效地将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安全性与可靠性优势比较明显。现如今,医护工人员以及相关学者对医疗临床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尽管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对于患者预后有比较显著的疗效,但其具体的应用依旧会使一些患者出现心脏性猝死以及心肌梗死等现象。通过研究可知,患者病变血管支数、糖尿病发病史与高血压发病史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均会造成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介入治疗之后出现一些不良的心脏事件,因此以物理性介入治疗将患者病情的发展速度延缓为前提,医护人员还需要在患者术后进一步的治疗与护理中,针对一些可控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干预,这对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得来说,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效果比较理想,可以相对有效地改善患者冠脉机械狭窄的情况,对其病情进行控制,不过由于一些危险因素的可控难度比较大,患者疾病病变发展的控制同样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医护人员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之时,除了实施冠脉支架介入治疗之外,还需采取有效措施对可控危险因素加以干预,以此为患者病情的尽快恢复提供可靠帮助。
参考文献:
[1]杨鲲.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11(24):114-115.
[2]陆进辉,孙繁雨,梁超,等.梁超教授温通法治疗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经验浅析[J].国医论坛,2013(1):13-14.
[3]张刚,张杨,曹雪滨,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4例[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1):131-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