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克氏针置入并外固定架修复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陈亚桥 肖勇 许文 唐元胜
[导读] 探究微创克氏针置入并外固定架修复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
         陈亚桥  肖勇 许文  唐元胜
         洪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骨科  湖北省荆州市  433200
        【摘要】目的:探究微创克氏针置入并外固定架修复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所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实验组17例,对照组行单纯跨腕关节外固定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创克氏针闭合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实验组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率为88.23%明显高于对照组良好率55.56%,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克氏针置入并外固定架修复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显著,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创克氏针;置入;外固定架;修复;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桡骨远端骨骺在机体骨骼生长发育过程中是自然力学的薄弱区,占桡骨纵向生长长度的3/4左右,在骨骺损伤中大多数是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约占50%左右[1]。我院选取35例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微创克氏针置入并外固定架对患者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进行修复,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所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实验组17例,患者均为间接暴力导致骨折,新鲜闭合骨骺骨折。对照组患者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14~35岁,平均年龄为(26.5±3.8)岁,实验组患者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14~34岁,平均年龄为(27.1±4.8)岁。本组研究已排除开放性骨折患者、陈旧性骨折患者、有手术禁忌或者麻醉禁忌者、有明显合并损伤者;所有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具体操作为将患肢牵引到体前方,采取腕掌倾尺侧进行复位。实验组采用微创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克氏针直径小于1.5mm,经皮穿入骨折远端,进针点为桡骨茎突与尺骨切迹处,采用撬拨复位,通过C臂透视可对桡骨远端关节面的掌倾角和尺偏角进行调整。复位良好后在钉入骨折近端,穿出皮质1.0~2.0mm,钉入外固定支架的螺钉距骨折线1.5~2.0cm处,并与骨干长轴相垂直,克氏针尾端背向皮肤弯折,避免术中出现皮肤肿胀压迫现象,影响预后恢复;使用可吸收线对螺钉皮肤切口进行皮内缝合。术中腕关节掌屈和尺偏位的摆放夹在不能超过20°,并将外固定支架安装拧紧。固定后处理方法为将患肢高抬固定,固定1周后可将外固定架横杆处关节固定扭松开,使患者可以进行腕关节锻炼,睡眠休息时要将固定扭拧紧保护骨折处稳定,闭合复位微创固定1~3周后采用中医药膏敷于肌腱位,使组织松软、疼痛感有所缓解,有助于患者腕关节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腕关节功能评分指标包括功能状况、疼痛、活动度、握力、患肢背伸或掌屈活动度等多项内容,满分为100分,评分为80~100分为腕关节功能良好,65~79分为腕关节功能尚可,65分以下腕关节活动能力较差。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描述方式为(±s),行t检验;计数资料描述方式为(n,%),行X2检验,P<0.05时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腕关节功能良好率为88.23%,对照组腕关节功能良好率55.56%,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3 结论
        桡骨远端骨骺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时间较早,但是闭合时间相对较晚,远端较宽、密质骨较少,相比于韧带而言强度较弱,是人体力学薄弱点[2]。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是常见骨折的一种,治疗不及时或效果不佳都会导致畸形或者患肢功能性障碍的发生[3]。现今,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治疗后患者功能恢复和外形美观性要求成为治疗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腕关节稳定性的恢复需要通过关节骨性结构恢复为正常关系,同时三角纤维软骨微小损伤对腕关节也存在着较大的影响,而不切开复位固定可使治疗后肢体美观性得到较大的保障[4]。
        微创克氏针闭合复位通过小针口创伤性固定,切口小,恢复后切口瘢痕不明显,固定磨损所导致的肌腱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有效降低,但是感染、组织粘连及损伤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变化[5]。骨折复位中针对不稳定骨折复位采用单纯的闭合手法复位即可矫正尺偏角,但是不容易对掌倾角进行矫正。克氏针通过采用撬动复位法完善了骨折远端搬动难的缺点,有助于掌倾角和尺偏角的复位恢复,效果良好。
        实验组采用微创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率为88.23%明显高于对照组良好率55.56%,对比差异显著(P<0.05),通过研究结果可知,微创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腕关节功能良好率。
        综上所述,微创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架修复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显著,手术创口小具有较高美观性,可提高患者愈后腕关节功能良好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洪雨,王光辉.外固定架结合中医疗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3):73.
[2] 黄亮.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方式与临床疗效评定[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9):73-74.
[3] 张金刚,刘大伟,王天枢等.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与保守治疗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6):48-49.
[4] 蔡振存,赵群,张立军等.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克氏针微创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12):1145-1146.
[5] 努尔兰·朱马哈力.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4(6):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