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防控下的精准健康管理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徐悦
[导读] 随着对新冠病毒特性、传播方式、疾病流行特征研究的深入,学者认为:病毒难以在短期内消失,可能会长期存在。
        徐悦
        陕西省人民医院   710000
        摘要:随着对新冠病毒特性、传播方式、疾病流行特征研究的深入,学者认为:病毒难以在短期内消失,可能会长期存在。在全球大流行的情况下,我国随时都面临着境外输入性病例导致的本地传播风险。加之一些不确定因素,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出现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可能成为常态。如何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以及我国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实现更加精准的健康管理?如何用最小的成本保证社会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这既是摆在科学家和疾病预防控制人员面前的课题,更是考验公共卫生管理者的难题。
关键词:常态化防控;精准健康管理;策略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中强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要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诚然,在面对新发传染病所致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我国无论从政治体制、还是防控体系等方面,均有着其显著优势,但疾病预防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不足也在此次疫情中显现。如何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如何用创新的系统性思维去应对疫情常态化防控,是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究的关键问题所在。
1研究背景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级各类健康管理相关机构有7000多家,年产值超过800亿元,而健康管理师不足10万人。我国健康管理业无论在机构、数量还是在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上,都有很大需求空间。健康服务业是一个范围较广泛的行业,包括医疗卫生、医药保健品、养老养生、健康管理、健康保险、运动休闲、生态旅游等行业,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要适应市场如此大跨度的就业要求,在专业知识结构及课程安排上会有很大难度,如何适应市场需求灵活调整课程和知识结构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
2新冠肺炎对公众生理健康及健康管理探究
        研究发现,大部分人群会重视未来的个人健康管理。健康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概念,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以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为核心;体现一、二、三级预防并举;以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健康干预为环形运转循环。个人健康管理就是一种追本溯源的预防医学,针对个体及群体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健康的意识和水平,对其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监测,并提供个性化干预,大大降低疾病风险,降低医疗费用,从而提高个体生活质量。研究显示,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公众逐渐意识到健康危险因素对急性传染病的作用,并对此做出不同程度的预防反应和干预措施,深入调查后发现公众对疫情过后自身健康管理重视程度与改变以后的生活方式程度成正相关,可能与各大媒体报道改变生活习惯与方式可提高免疫力有效抵抗新冠肺炎有关。健康的生活方式管理是新兴起的个人健康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策略。本次疫情正值国家春节长假,为了降低外出感染的风险,很多公众选择在家隔离防病,因此受试者的饮食很容易油腻且热量超标,由于室内空间有限,活动范围缩小,身体活动减少,高脂肪、高热量膳食很容易增加身体的负担。减少这些可控健康危险因素成为公众重视个人健康管理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此调查研究中大部分人群选择了运动健身和改变饮食来实现未来的个人健康管理,少部分人群选择保健品和其他方式。女性比男性选择了更多其他方式进行健康管理。


3常态化防控下的精准健康管理策略
        3.1早发现快反应
        要实现在防控工作不放松的情况常态化防控下的精准健康管理文丨刘民下,花费最小的成本保证社会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就必须用科学、敏感的方法在早期发现感染者,快速反应,实施最严格的防控措施,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提高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制度的敏感性,发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流感样病例监测、学校晨午检和因病缺课监测等症状监测系统的作用,提升捕获传染源的及时性。实施“检测、追踪、治疗”的3T策略(Testing、Tracing、Treatment),落实“四早”措施,将疫情控制在早期,防止社区持续传播。近期,北京新发地聚集性疫情的及时精准控制就是敏感的发热门诊早期识别了感染者、及时控制了疫情扩散的很好的案例。
        3.2加强多方协同合作,建立健全专业保障机制
        民航是疫情防控的主力军之一,发挥航空运输的优势,积极支持和保障医疗队伍、应急物资、防疫物资和转运等重大运输需求。一是加强与海关、卫生、交通等部门协同,构建畅通的应急运输响应和配合机制;二是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加强与航司、消防急救、交通保障、货运物流应急保障协同;三是不断改进自身保障工作,完善领导机构职责,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作用,完善应急预案,优化保障方案,健全信息流程,配置隔离用房,增强应急保障能力。
        3.3发挥“前哨”作用,实现三座阵地零感染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北京市丰台区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迅速搭建了以院长、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专家组、后勤保障组、协作组等疫情防控小组,召开防控工作会议,要求严格落实区委、区政府、卫健委联防联控工作要求,积极统筹全院力量,严守社区中心、办事处所辖辖区、集中医学观察点三座阵地,经过科学部署,精准防控,扎实工作,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三座阵地“零”感染,即全院职工零感染、就诊患者院内零交叉感染、辖区居民社区零感染。
        3.4加强持续优化改进,建立健全常态管控
        一是严格控制待检区旅客与旅客的社交间距,加大环境通风力度,掌握并保持合理旅客流量,建立疫情防控等级与安检预警响应机制,实施科学的联勤联动勤务模式,提升旅客过检体验;二是调整优化疫情常态化下的安检流程,如旅检、行检、出入口、打包、机坪道口等岗位,确保检查效率与消杀效能两不误;三是运用感应式机器人等新技术新工具,在候机楼内探索智能化消毒模式,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更好地保护员工、旅客身体健康;四是岗位操作流程中融入个人卫生要素,养成佩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形成工作规矩。
结束语
        目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不仅仅是一线人员抗击病毒的战争,更是对普通公众进行的必须重视个人健康管理以及传播基本健康教育的课堂。相信这节课让普通公众通过了解此次疫情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后从而可以影响和改变公众的生活理念和健康管理方式。因此,目前最需要的是更为准确细化的防控途径和更为及时高效的防治疾病宣传手段,从而引导公众能够更加主动积极的应对流行性传染疾病,把个人健康管理贯彻到底。
参考文献
[1]王卓新.健康维护在职工健康和慢病防治中的运用[C].中国铁道学会劳动和卫生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铁路系统分会.2018年铁路卫生防疫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铁道学会劳动和卫生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铁路系统分会:中国铁道学会,2018:100.
[2]蔡芬奇,王书恩.论畜禽健康管理模式的转变[J].猪业观察,2018(05):18-21.
[3]韩伟,张恩科.构建基于健康管理的个性化医疗模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8,25(04):122-124.
[4]万倩倩.推进健康扶贫的对策建议[N].中国人口报,2018-06-14(003).
[5]罗健贞.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在常见职业病防控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0):137-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