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在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马敏
[导读] 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施以肌内效贴干预,观察应用效果。
        马敏
        陕西省肿瘤医院 妇瘤二科710061
        【摘要】目的: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施以肌内效贴干预,观察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法对患者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及常规护理联合肌内效贴护理。对比宫颈癌术后患者肢体水肿情况及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人数比对照组多,水肿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施以肌内效贴干预,有利于消除患者肢体肿胀,避免患者发生并发症,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肌内效贴;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
        下肢淋巴水肿作为宫颈癌术后常见并发症,该并发症在宫颈癌手术发病率12%左右,现阶段,该疾病发生机制与手术及放疗对淋巴管产生损伤有关,淋巴回流通路中断情况下,大量淋巴液进入组织,从而诱发下肢水肿。患者肢体沉重及麻木、肿胀等均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身体形象受到破坏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抑郁及焦虑等问题[1]。对此,针对发生下肢淋巴水肿的宫颈癌患者,还需施以有效的护理模式干预,及时消除患者水肿,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肌内效贴作为一种贴敷患者机体表面,对肌肉骨骼进行保护的技术,在各类运动损伤中广泛应用。肌内效贴的使用方式简单,且经济、安全,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对此,本研究中,将肌内效贴应用于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患者中,观察该贴敷方法的效果,以下为详细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2月-2021年3月我院宫颈癌术后发生下肢淋巴水肿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年龄在34-59岁,平均年龄(45.31±3.64)岁,病程为3个月-1年,平均病程(7.02±0.34)个月;观察组患者年龄在32-58岁,平均年龄(45.36±3.78)岁,病程为2个月-1年,平均病程(7.15±0.31)个月。组间一般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患者采取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术后发生下肢淋巴水肿,满足淋巴水肿疾病诊断标准,患者年龄超过30岁,并未接受其他治疗,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将下肢皮肤不完整及皮疹、严重心肾疾病患者排除。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方法。①皮肤护理: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对皮肤并发症进行此护理,检查患者皮肤完整性,避免患者发生肢体损伤,做到皮肤清洁,包括会阴部及指缝、腘窝、褶皱处。保持皮肤湿润,并利用少量水分的干燥剂避免患者皮肤干燥。②舒缓瘢痕组织:患者处于平卧位,治疗师采取静止旋转手法自横向及纵向以轻柔的手法按压腹部及周围组织,保持合理力度,关注患者的机体感受。③徒手淋巴引流:为患者开辟静脉通路,患者取平卧位,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治疗师双手并拢,利用食指及中指指腹对患者淋巴管按压,刺激患者淋巴管通路,随后徒手引流,将淋巴系统激活,达到重新分布及有效治疗的目的。治疗师结合淋巴管走向,通过泵送法及旋转法等进行引流,自腹部切口开始引流,自腹部纵向切口阿星淋巴液引流,直到引流至锁骨上下淋巴结[2]。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施以肌内效贴干预,取患者仰卧位,对患者贴扎位置皮肤进行清洁,保持膝关节自然屈伸,自淋巴回流方向在患者患肢前后贴扎6条肌内效贴,锚位自患者腹沟股及髂外淋巴结开始,向下持续性延伸,产生多尾网状交叉结构,自手法淋巴引流后贴扎,每天贴敷1次,每次时间为24h。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水肿症状缓解率,完全缓解:水肿症状均消失,机体功能恢复正常;部分缓解:患者水肿症状有一定改善,但机体功能并未完全恢复正常;未缓解:水肿位置无显著改善,甚至发生水肿加剧。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肢体麻木感及感染、局部肿胀。
        1.4统计学处理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计数资料概率%表示,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患者水肿症状缓解率
        观察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人数比对照组多,水肿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高龄及盆腔淋巴清扫数目多及术后未规律运动等因素均是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水肿早期表现是淋巴液回流受阻,且在组织间隙中滞留,患者常见表现是肢体凹陷性水肿,或者合并肢体沉重及麻木。伴随组织中的蛋白质浓度不断增高,容易导致纤维细胞增生,发生皮下组织纤维化。伴随病程不断进展,容易发生表皮过度角化及组织变硬等问题,患者自觉症状加重,合并患肢疼痛[3]。在高浓度的蛋白细菌影响下,具有良好的培养基,容易导致患者组织纤维化严重,最终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肌内效贴技术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宫颈癌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是全新的话题。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水肿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此,肌内效贴在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程群,白剑,靳镭. 综合消肿疗法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效果观察[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0,22(05):473-476.
        [2]张姣艳,陈志芳,姜武佳. 压力梯度长袜联合间歇压力充气装置预防妇科肿瘤淋巴清扫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效果研究[J]. 全科护理,2020,18(14):1707-1710.
        [3]陈林,何珊,吴琳,陈妍. 家庭支持联合微波理疗对宫颈癌患者放疗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干预效果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J]. 中国性科学,2020,29(01):137-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