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润
云南省保山市关爱学校 678000
摘要:学校具有人口密度大、活动空间小的特点,同时学生自身对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足,这些都容易引起传染病在校园的传播。当前形势下,新冠病毒依然难以彻底杜绝,国外形势十分严峻,同时由于季节变化学生也深受流感病毒的困扰,因此,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预防工作对于保障学生身体健康,为学生创造安全稳定的学习成长环境尤为重要。结合当前对新冠肺炎防控的要求,本文首先对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策略,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提升我国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能力,维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关键词: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预防策略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大量学生聚集的特殊场所,学生较成年人相比抵御疾病能力较差,特别是残疾学生,一旦由学生或教师患病十分容易引起交叉感染,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极大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也造成了严重影响。在当前形势下,学校需要尽快建立健全传染病突发事件预防策略,从而有效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卫生安全环境。
一、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影响因素
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影响因素主要有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
(一)学校因素
首先,学校本身场所因素。学校师生数量庞大,学生之间密切接触,同时又属于比较封闭的空间,一旦出现传染病十分容易造成疾病的迅速扩散,而众多师生背后又有千万个家庭,病毒也很容易由学校扩散到家庭中,从而严重波及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其次,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宣传教育不足。就目前来看,尽管在我国中小学都开始了卫生课,然而学生对于传染病突的认识依然不足,对一些传染病的基础知识了解不够,同时认为传染病离自己很远,并没有意识到传染病的重大危害,自身预防意识较差,一旦出现有学生感染很难做到自觉隔离,及时就诊,这对传染病的预防十分不利;最后,学校关于传染病突发事件预防机制不健全。我国不少中小学在对传染病突发事件预防方面没有建立相应的预防机制,甚至有些学校没有专业的医务室,一旦出现传染病现象难以第一时间发现,也无法第一时间控制,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教室及学生宿舍通风性较差,校园卫生环境也较差,很容易滋生细菌,也十分利于病毒扩散,而学校在消毒方面往往难以落实,有些学校消毒方式不规范也难以发挥真正的消毒作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
(二)社会因素。
首先,我国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力量薄弱。对于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处理一般是需要遵循逐级响应,当学校发生该情况时需要按照村、镇、区、市、省逐渐上报,然而由于我国许多疾控中心从事传染病预防和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很少,应急队伍力量不足,一旦有学校发生此类状况也难以及时进行有效处理,卫生部门难以及时获取疫情信息,这些十分不利于传染病的防控;其次,卫生监督部门难以对学校传染病预防措施进行充分监督管理。在诸多地区,卫生监督部门在对学校传染病预防措施落实检查时也往往是流于形式,难以对在校学生健康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对于传染病无法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使得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预防措施难以真正落实到位。
二、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预防策略
(一)加强宣传力度,严格落实传染病突发事件预防措施
学校有大量的师生,而其背后又有千万个家庭,因此,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宣传教育不仅需要在学校开展,还需要将预防理念由师生向其背后的家庭延伸,提高全社会会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重视。首先,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上添加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为学生讲解传染病相关的知识,包括传染病的基本类型、传染病传播特点以及传染病预防措施等,使学生对传染病有充分的认识,一旦有传染病的发生能够正确判断、迅速上报并采取措施将患病学生与健康学生及时隔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其次,积极利用校宣传栏、广播站等对传染病知识进行宣传。
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季节下传染病特点进行宣传,例如在秋冬季节流感肆虐,学校可以对流感知识加强宣传,并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主题培训,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提高学生、教师及家长对传染病的高度重视,促进传染病突发事件预防措施的有效落实。
(二)多种措施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
首先,做好每日三检,发现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等疑似传染病学生及时就诊,积极处置,必要时进行隔离。
其次,卫生清洁。对学校卫生环境做好清洁工作不仅能够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对于传染病预防也有很大的帮助,学校应当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卫生清洁工作。清洁工作包括日常清洁和定期清洁,日常清洁工作有教室以及学生宿舍的开窗通风、地面清洁、教室桌椅擦拭、学生宿舍生活用品整理、厕所清洁、食堂清洁、操场等其他校园场所清洁,确保整个校园干净整洁。;定期清洁通常指的是在每学期假期来临之前以及刚开学之后进行大范围的彻底清洁。包括对教室宿舍墙面清洁、天花板清洁,需要对桌椅及宿舍家具进行移除,将隐藏在各个角落的污垢彻底清除干净,学校操场、食堂等都需要进行彻底清洁;
其次,做好消毒工作。消毒工作对于传染病的预防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扼制传染病的传播,因此学校应当做好消毒工作,不仅需要定期对校园环境进行大范围消毒,还需要确保消毒方式规范合理,切实保证消毒能够起到作用。按照消毒方法来分可以分为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物理消毒包括高温消毒、紫外线杀毒、通风等方式,其优点是能够操作简单便捷,方法容易掌握,可以长期坚持;化学消毒则是利用一些化学药品例如酒精、碘伏、含氯消毒剂等进行消毒,与物理消毒不同的是在进行化学消毒时需要注意消毒用品的用量,在确保消毒效果的同时还需要避免消毒用品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消毒之后需要用清水清理干净。在实际的消毒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传染病类型准确制定消毒方案,采取合适的消毒方法,在消毒时需要加强个人防护措施,例如佩戴口罩、手套、防护服、防护目镜等。
最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一方面要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提高个人身体素质,有效抵抗疾病的侵袭,可以每天早上集体晨跑、课间进行课间操、体育课上要确保足够的运动时间等,充分保障学生日常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少熬夜、少吃垃圾食品、每天摄入足量的肉蛋奶等,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丢垃圾,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勤洗手,勤晾晒被褥等,减少传染病的传播几率。
(三)做好传染病处理应对工作
一旦学校发现传染病情况时需要第一时间上报,并对传染病发生原因展开调查,及时将疑似患者与健康学生进行隔离,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管理工作。对于出现食源性传染病时,学校要高度重视,对进餐学生情况进行追踪,一旦出现疑似症状要及时送医并隔离治疗,加强对传染病的有效控制。同时学校需要对食品加工现场进行保存,配合卫生监督部门进行调查,持续跟进,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有效应对,避免传染病的大范围扩散。同时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安抚工作,避免引起学生大范围的恐慌,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传染病突发事件并采取加强个人防护措施配合学校共同做好传染病处理工作。
结语
“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传染病扩散的关键,对于学校来说更是如此,一直以来学校都是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高发地,同时也是公共卫生管理的难点。在当前形势下,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预防工作更需要高度重视,努力为师生提供健康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徐杰,刘钰.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策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4):21.
[2]丁晓梅. 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及对策分析[A]. 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全国科研理论学术研究成果汇编(三)[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5.
[3]史琴英.刍议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J].东西南北,2019(22):269.
[4]李佩.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对策[J].人人健康,2019(15):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