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高危中老年体检人群补充维生素D的临床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党荔茜
[导读] 分析中老年乳腺癌高危人群补充维生素D的临床价值。
        党荔茜
        陕西省人民医院   7100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老年乳腺癌高危人群补充维生素D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8年1-12月于该院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进行乳腺癌高危因素筛查,将得到的2000例乳腺癌高危者纳入研究。受检者均行乳腺临床检查、乳腺B超及乳腺X线钼靶检查,采用单双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0例。对照组给予电话随访与健康指导,观察组除上述措施外,给予维生素D进行干预,对比两组人群干预1年后维生素D水平、乳腺癌筛查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依从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率、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3~5级例数、乳腺癌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观察组较对照组25(OH)D水平更高,ER与PR阳性表达率更低,BI-RADS3~5级例数更少(P<0.05),两组乳腺癌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具备乳腺癌高危因素的中老年人群行乳腺癌筛查可在早期发现疾病,实现早期治疗与干预。维生素D有助于控制乳腺癌病情发展,但其对乳腺癌发生的干预效果还需要进行长期观测。
        关键词:乳腺癌;高危中老年;体检人群;补充维生素D;临床价值
引言
        乳腺癌已经发展成为了21世纪对女性生命健康最具威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生率高、起病隐秘的特点,但随着乳腺癌临床治疗及诊断经验增加,乳腺癌致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控制,在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下,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不仅与人体骨矿代谢关系密切,还存在乳腺癌疾病的发生。本次研究乳腺癌高危中老年体检人群补充维生素D的临床价值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8年1-12月于本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所有中老年女性进行乳腺癌高危因素筛查,然后将得到的乳腺癌高危人群2000例纳入研究。受检者均行乳腺临床检查及乳腺B超、乳腺X线钼靶检查。用单双数法将受检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乳腺癌高危因素:(1)初产年龄高于35岁或长期未育;(2)月经初潮发生于12岁以前或行经时间不短于42年;(3)一级亲属50岁前患有乳腺癌;(4)2名以上一级或二级亲属50岁后患有乳腺癌或卵巢癌;(5)经乳腺活检证实为重度非典型增生、乳管内乳头状瘤病,或对侧存在乳腺癌史;(6)胸部放射治疗史>10年。
        纳入条件:(1)具备上述1个或以上危险因素者;(2)以身份证上出生日期为准,年龄介于40~70岁者;(3)未患有其他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4)不存在精神、言语障碍,能依从医护人员进行治疗;(5)对本研究知情且填写知情同意书、基本情况调查表。
        排除条件:(1)乳腺癌确诊者;(2)研究过程中使用手术或药物方法预防乳腺癌者;(3)临床资料不全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集受试者在入组时的基线数据。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民族;既往史:包括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抑郁症史;个人史:包括吸烟、饮酒(适量饮酒:<2个标准饮酒量/d;中度饮酒:≥2,<5个标准饮酒量/d;重度饮酒:≥5个标准饮酒量/d;1个标准饮酒量=120ml葡萄酒或360ml啤酒或者45ml白酒);参加体力活动情况(指每周1~3次,每次至少30min,运动时出汗或心率显著升高)。由经专业培训的医师完成体质量指数(BMI)和Barthel指数计算。生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筛查采用美国贝克曼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进行乳腺癌健康知识宣教。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维生素D口服,1~2粒/d。钙剂(名称:中老年钙片;生产厂家:南阳永乐天然日用品有限公司;批准文号:豫卫食证字(2005)第0197号;规格:60s),1片/d。
        1.3观察指标
        干预前乳腺癌筛查情况分析,两组的干预依从性分析,干预前后25(OH)D水平分析,干预前后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分析,干预前后乳腺癌发展情况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乳腺癌筛查情况分析
        对照组筛查阳性率为2.30%(23/1000);确诊11例,发病率为1.10%(11/1000);观察组筛查阳性率为2.40%(24/1000),确诊13例,发病率为1.30%(13/1000)。
        2.2两组的干预依从性分析
        观察组干预依从率低于对照组(X2=49.682,P<0.001),见表2。

        2.3干预前后25(OH)D水平分析
        干预前,两组间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观察组25(OH)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干预前后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分析
        干预前,两组间ER、PR受体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观察组ER、RP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干预前后乳腺癌发展情况分析
        干预前,两组BI-RADS3~5级者所占比例、乳腺癌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观察组BFRADS3~5级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乳腺癌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乳腺癌往往因为发病较隐蔽,使相当数量的乳腺癌患者在诊断时,可见局部淋巴结已经转移,这大大增加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难度,并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危害。早期乳腺癌治愈率在90%以上。因此,早期诊断乳腺癌是必要的。维生素D如何影响血脂代谢水平值得进一步探讨。目前发现可能有以下机制:(1)1,25(OH)2D3可增加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调节脂肪酸氧化,进而抑制脂质合成。(2)1,25(OH)2D3可抑制前脂肪的增殖分化,并可影响脂质代谢相关酶及脂肪因子的表达。(3)维生素D可抑制PTH,进而增强脂解活性。(4)维生素D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另外可抑制巨噬细胞内质网应激改善胰岛素信号转导,阻止氧化和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固醇的摄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维生素D的干预,可减缓疾病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徐仁应.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与肌少症的关系[C]..达能营养中心2020年论文汇编:老年营养与健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达能营养中心,2019:64-66.
[2]牛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与维生素D的相关性研究[C].中国营养学会:中国营养学会,2019:327.
[3]宋自阆,兰培相.炎症性肠病老年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及维生素D1-a-羟化酶水平相关性[J].华南预防医学,2019,45(04):319-322.
[4]陈亮,张京,史晓洁,刘志忠,孙艳艳.维生素D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反应性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2019(04):300-305.
[5]赵赞亚,钱素凤,王珏,边平达,陈锦平.老年男性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9(03):211-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