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工程企业中工程造价动态控制贯穿于整个项目中,是保障工程效益提升和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材料资源获得的最为有效的发挥,所以进行工程造控制可以有效的推动经济的发展,而要有效的进行工程造价动态控制就要从提升员工素质、加强材料费用管理以及制定相应的制度和采用合理的管控方式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建筑企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
引言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加强造价动态管控策略,能够有效保障项目施工阶段、设计阶段的顺利推进,在保障建设质量的基础上,为项目节约投资成本,保障业主单位的利益,促进行业良好发展。
1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工程设计阶段
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十分重要,由于设计阶段的工程总概算决定了招投标阶段的招标控制价,即工程总投资额,因此,相关部门应重视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设计阶段主要包含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需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投资概算以及施工图预算工作,并结合业主单位的预计投入资金、资源等对初步设计内容进行细化。在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控工作中,需要运用限额设计等方式对业主单位预计投资金额进行合理划分,保障初步设计概算不超过业主投资金额。但大部分设计单位忽视了限额设计的运用,在初步设计后,对工程造价高的分项工程进行修改或资金压缩,造成施工阶段出现超预算现象,严重影响了业主单位及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大部分设计单位忽视价值工程的运用,将大量资金用在装饰装修方面,而不是主体结构质量提升方面,对居民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另外,建设单位在进行设计招标时评标、招标工作不够规范,过分重视设计单位的报价,忽视设计单位资质审核以及技术水平控制,造成设计水平较低,降低设计阶段工程造价动态管控工作质量。
1.2建筑工程施工阶段
(1)建筑工程项目造价动态管控工作仍处在理论阶段,落实力度不够,造价管控工作相对被动,预防性造价控制措施较少,往往是出现超预算、超概算后,才制定解决措施。这种造价控制方式不仅不能直观反馈项目造价收入与支出的实际情况,还为整个造价控制工作带来极大的风险,进而引发“三超”现象。(2)大部分施工现场专项监管工程师将工作重点放在项目进度、质量及人员调配,忽视造价控制工作质量,或控制工作缺乏专业依据,难以保障造价控制工作质量。(3)建筑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行业的水平与质量不高,不能够适应当下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使造价控制工作质量不高。
2加强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和控制策略
2.1决策设计阶段的管控
2.1.1决策阶段
通常来说,造价管理工作只有在经过决策之后,才能正常执行。因此,在前期决策的时候,管理人员就需要采取管控方案。通过从多个层面入手,对项目展开全面分析,把握其可实施性和必要性,以此保证最终决策足够合理,满足施工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对投资和效益进行估计,确保最终方案的经济利益可以满足预期,为之后施工工作的正常开展创设良好条件,确保企业能够有效完成所有工作项目。
2.1.2设计阶段
在工程设计阶段,基本上就能决定整体造价投入的大部分。因此,该阶段的管控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全面把握整个项目,从多个层面展开思考,确保自身考虑足够周全。在综合考虑限额设计和工程价值之后,对造价成本予以控制。确保在质量达标的同时,将实际投入压缩到最低。在对备控方案进行筛选的时候,应当参照投资限额,从而保障造价成本不会超过限额的数值。
在进行方案制定时,除了要把握经济性、美观度和适用性之外,还要确保技术的操作性以及建筑功能和环保水平能够达到规定要求,以此选择最为合理的方案。设计人员将限额作为主要依据,对项目的各项系数予以测量,并做好相应的分析工作,制定最佳设计方案,并尽可能确保方案不要有任何变化。但凡设计方案投入使用,在执行的过程中就要时刻保持谨慎的状态,最好不要随意调整。为了防止变更出现,应当对整个方案落实的过程予以实时跟踪,若发现有任何缺陷,应当及时优化。此外,成本的浪费也要控制在最低。工程师在设计完方案之后,就要对规划工作和资金进行分配,以防会有资金周转不力的情况产生。由此能够得知,在整个项目之中,造价工程师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承担着审核项目的基本职责。针对当前收集的各类材料,对其展开全面整理和分析,并把握其真实性、精确性以及有效性,仔细对比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材料,从中选择最为合适的材料。不仅如此,企业还要对项目投资做好预算,在考虑技术支持的过程中,确保其满足使用的正常标准,进而使得造价投入能够得到合理控制。
2.2施工阶段的管控
在施工阶段,理应确保进度和质量达标的同时,尽可能缩减成本投入,并对原有的合同管理模式进行调整。通过和一些有着较高技术水平以及良好信誉的单位展开合作,能够有效防止成本浪费的情况产生,同时还能促使施工过程的优化变得更为简单。现如今,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价格竞争也变得极为激烈,大量新型产品的出现,在丰富了种类的同时,也使得价格设置更具合理性。不仅如此,针对进场工作和材料的强化管理同样非常重要,以防会有危险施工和怠工的情况产生。在进行材料购买的时候,理应全面把握市场的具体行情,获取第一手价格资料,参照多方面信息内容,合理制定采购计划。如此一来,大量积压以及供应不足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促使投入的实际成本能够有效降低,进而提升管控的效果。除此之外,施工项目本身就有着较强的动态化特点。在进行施工的时候,经常会有些不可控因素出现,诸如国家政策的调整以及业主计划的改变等,从而不得不进行临时变更。为此,施工人员就要明确变更协议,将具体原因全部写出来,只有在获取了相关许可之后,才能进行实施。另外,针对技术管理人员,理应对其经济观念进行强化,保证人员能够积极配合造价管理和监理工作,确保企业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推进整个项目顺利展开。
2.3差额处理阶段的管控
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实际应用的材料有很多种,而且价格差异非常大。因此,当前可以按照相关主管部门公布的价格,就能促使价格管理变得更为合理,同时还能起到监督的效果。基于确切的依据,对价格展开采集和测定,并将价差系数、市场供应状况、生产水平和价格之间产生的作用全部考虑进来,同时再将单一价格和费用调整系数整合在一起,对现有的差价展开优化,以此完成费用控制工作。如果部分材料的价格差异过于明显,单位可以尝试对其特点展开描述,在项目开始之前,准备好对应的样品,以防使用了一些质量偏低的材料,防止不必要的损失出现。
结语
在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做好造价管理工作是实现稳定立足发展的关键。健全完善造价动态化管理机制,将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建筑施工全过程,提升造价动态化管理水平,避免出现造价失控等现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树立较高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建筑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鑫.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及有效控制措施的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467-468.
[2]陈任婕.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9):60-61.
[3]李恒东,郝新.基于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09):155-156.
[4]孟艳艳.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0(14):234-235.
[5]刘沁.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要点的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03):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