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及管理 熊峰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13期   作者:熊峰1 唐涛2 郎豪3
[导读] 在对城市市政道路工程进行升级时,应当对老旧的水泥混凝土道路进行沥青化处理。重点介绍了加强市政道路改造项目管理工作的改进办法,本文就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及管理分析探讨。
        摘要:在对城市市政道路工程进行升级时,应当对老旧的水泥混凝土道路进行沥青化处理。重点介绍了加强市政道路改造项目管理工作的改进办法,本文就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及管理分析探讨。
        关键词: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及管理
       
        
引言
        现阶段,城市化在不断地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改善,对于市政道路的建设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旧有的市政道路,只有通过完善、合理地改造,才能实现市政道路的功能和景观环境的改善。在市政道路改建工程的众多内容中,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化改造具有快速、经济与环保的特点。把混凝土路面改造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可以解决路面的缺陷问题,也能够节约成本,但是很多道路改造之后,会出现反射裂缝或网状裂缝,产生很多的问题,为了促进景观环境得到改善,在市政道路改造时要非常重视道路的施工及管理工作。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的施工管理。
        1道路板块处理技术
        1.1板角断裂处理
        为道路改造工作中,为有效提升施工质量与安全,需对板角断裂区域进行有效处理。在进行板角切割处理时,应当基于板角的尺寸进行放样处理,而后由专业人员进行切割处理,并将板角破坏区域进行处理,使得形成垂直面,最后利用切割的碎块进行回填。在回填混凝土设计抗弯强度时,应当将其控制在5兆帕以上。若基层较为松散时,应当采取一定强度的混凝土进行加固处理。
        1.2路面拱起处理技术
        在水泥混凝土沥青化改造后,若板端部起拱,但路面整体状况良好时,应当对路面拱起部分进行计算,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如现场施工人员在拱形板的两侧区域切割横向接缝,并使得应力安全释放后切断拱端,使得道路逐渐恢复原状。最后需对接缝与板间缝隙进行有效清理,并及时灌入接缝材料。在拱板端部断裂或损坏时,可采取集料嵌锁技术方案,对道路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
        2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难点
        2.1碎石法处理
        若市政水泥混凝土道路质量差、破损严重,在对其改造时,可采取碎石法处理。在该技术方案应用时,由工作人员操作破碎机械设备,对原本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破碎处理,使得路面破碎形成2厘米到40厘米的咬合嵌挤碎块柔性结构。该类碎块结构的处理,可合理利用原有水泥混凝土的残余强度,部分市政道路改造项目施工时,采取共振破碎技术方案,使得破碎后的粒径达到预期工作要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避免对原有道路路基强度的破坏,可主动规避反射裂缝的出现。在碎石法技术控制时,道路破碎层的粒径控制难度较大。
        2.2板块处理
        在黄石工艺美术城片区道路改造整治提升工程中,主要的板块处理措施如下。板角断裂。切割的范围要根据板角尺寸和放样进行确定,通过切割机进行切割,同时要把板角破坏的部位凿成比较规则的垂直面,然后清除切割范围内的碎块才能够回填混凝土,回填混凝土的设计抗弯强度应在5.0MPa以上。此外,基层松散时应采用C20混凝土进行加固。混凝土路面拱起。当板端部起拱但路面状况良好时,应根据板拱度计算部分板的截断长度。首先在拱形板两侧附近切割1-2个横向接缝。应力完全释放后切断拱端,并逐渐恢复板的原位。应将接缝和板间缝隙清理干净,并灌入接缝材料。当拱板端部断裂或损坏时,可采用集料嵌锁法或设置传力杆的方法进行修补。


        2.3水泥路病害处理
        水泥路面有着一定的使用年限,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会发生裂缝、断板、碎板、凹陷与拱起等现象,极大程度地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处理水泥路病害时,施工人员可利用挖掘机清理比较大的混凝土块,再由技术工人对小的混凝土块进行清理,保证病害在板底被完全清理。此外,在处理完混凝土块后,施工人员要加强对板底的检查工作,检查板底是否存在影响接下来施工的不利因素,并及时处理。如果在检查板底时发现了问题,就需要施工人员重复上述工作;如果板底的病害问题比较轻微,施工人员仅清理裂缝,灌入沥青即可;如果没有发现问题,施工人员可以对基层洒水,完成水泥路病害处理工作。
        3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管理
        3.1施工阶段对其质量与进度把控
        在具体施工建设过程后,需对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进行合理控制,保证沥青道路建设的质量与安全。在施工质量控制时,应当落实精细化管理理念,对施工技术与工艺进行严格管控,以保证水泥混凝土沥青化改造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与安全。在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控制管理时,应当基于实际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而对施工计划进行合理调整,保证市政道路改造工程如期交付,避免影响到市民的正常出行。在现场施工进度管理时,应当基于人员管理、天气情况、设备故障、材料配置等多个因素,对工程建设的施工进度进行合理安排。
        3.2强化施工作业班组的业务能力与责任意识
        鉴于市政道路工程改造施工的特殊性,为有效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达到精品市政道路工程,应当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强化施工作业班组人员的业务能力与责任意识,以充分发挥施工作业班组人员的工作价值。在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下,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及时督促施工人员进行问题处理,杜绝质量问题项目的出现,影响到后续市政道路的安全运行。基于项目建设要求对施工责任进行划分,细化作业人员的工作责任,使得施工作业班组的工作价值得到发挥。在实际建设时,需突出施工阶段的原材料质量控制管理,才可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与可靠,实现市政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工作预期效果。
        3.3强化监理方的业务能力和责任意识
        为了更好地提高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管理水平,还应该加强监理方的业务能力,充分发挥混凝土道路改造整治过程中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全面提升建立工程师的业务能力,强化人员的培训活动,在保障理论的基础上,加强技术人员的实践水平。其次,在监理工程师的技术水平满足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还要强化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监理工作的重要性。工程监理保障着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必须全面提升监理工程师的专业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严格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消除施工安全隐患,从而保障道路改造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3.4严格把控原材料,提高对沥青合理配比的管理
        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施工的主要施工原料是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了道路沥青化施工的质量。因此,施工人员要强化对原材料的把控工作,遵循国家相关的标准进行挑选。加强对沥青配比工作的管理,如果油石比过高,石与石之间的接触不够,会影响到道路的荷载量;而油石比过低,石料的空隙过大,导致沥青结构整体缺乏稳定性,沥青道路容易受到损害。
        结束语
        综上,文中以市政道路改造为例,阐述了水泥混凝土沥青化改造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基于上文论述内容可知,在实际施工技术控制时,应当基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方案,以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在具体施工质量管理时,应当基于工程筹备计划,有序落实工程建设要求,打造精品道路改造工程,实现市政道路改造工作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勇.微裂注浆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20(02):172-174.
        [2]姚晋昌.浅谈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及管理[J].绿色环保建材,2020(12):108-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