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主动融入和服务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8月上15期   作者:潘士博
[导读]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高职院校越来越注重人才的培养。针对东北区域而言,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必要联系,并且院校应充分的了解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能够主动融入,提升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方式。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潘士博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高职院校越来越注重人才的培养。针对东北区域而言,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必要联系,并且院校应充分的了解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能够主动融入,提升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方式。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做好招聘会活动与职业教育的全方位发展,以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为根本动力,不断的完善与定位学生的专业与发展前景,从而全面实现以学生东北区域就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策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执行院校的职业教育规划和区域人才管理方式,使高校具备主动融入和服务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质力量,并且要不断强调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推荐适合的工作岗位,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多样化发展,从而带动东北区域的整体经济。
关键词:高职院校;融入服务;东北区域;经济发展
        前言
        高职院校能够为国家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更是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与区域的发展有着直接且密切的联系。高职院校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作为院校发展的根本动力,东北地区拥有许多专业类齐全、规模性较大的高等职业院校,并且每所高等职业院校基本都以“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以及促进就业”作为院校的整体思想,并且坚持以“开放多元,力求卓越”作为院校的发展方向,在探索过程中逐步打通了一条融合和服务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全新道路。
         第一章研究背景
        文章以高职院校如何主动融入东北区域经济发展为研究背景,合理的阐述了高职院校采取职业教育的手段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的策略,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不断扩大自身的工作能力以及职业素养。
        综合当前东北地区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而言,很多高职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已经形成了主动创业的意识,并且拥有主动创业的能力,在家庭与学校提供的资源中能够明确自身想要创业的项目。
        高职院校能够促进学生创业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所接受的职业教育能够为学生的未来道路提供实质性的保障,并且职业教育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具有统一原理,能够使学生在学校周边进行区域经济活动,或者以区域经济服务为目标创建服务项目,为院校的主动融合区域经济的服务内容作出贡献。
        第二章 东北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为高职院校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和引擎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实质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也同时拓展了各大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的方式,并且为高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较为详细的信息指导方式,为人才的日后生活、就业提供了基础的保障。
        (一)优势资源集聚助力东北区域经济发展
        东北地区地处中国北部,并且濒临渤海与黄海,北邻俄罗斯,与朝鲜、韩国等国家相邻,拥有较为优越的地理位置。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也是全国商品粮食的主产区,东北区域独特的特点与经济发展方式,铸就了东北人民热情好客的优良品质。东北地区是我国重工业基地,整体的工业基础较为雄厚,并且东北地区的石油石化、钢铁、汽车制造、轮船制造、航空产品研发等等都在国内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主要地位。石化工业占全国比例的百分之三十;装备制造业占全国比例的百分之二十;由此表明,东北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制造,呈现出较为繁荣的景象。东北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可以充分的发挥东北亚、俄罗斯等传统开放优势[1]。几十年发展,几十年振兴见证了东北人民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使东北地区如凤凰般涅槃重生,为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二)经济持续发展推动东北各类人才聚集
        人才结构能够对产业结构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并且人才的质量与数量能够从根本上影响着企业的转型成功与否。综合研究发现,我国东北地区的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并且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的形成为人才的就业提供了新的方向,并且形成了多发力点、多元化支撑的东北区域产业发展新格局。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与就业岗位的不断增加,因此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多。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东北农业科技园农业示范基地等重点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导致了农业方向的人才稀缺。随着东北地区辽宁省旅游产业的不断开发与完善,东北出现成为休闲旅游的绝佳地点,但是综合探究发现,东北地区旅游与商贸、服饰等生活类服务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并且技术技能类成为主要需求岗位,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就业提供了实质性的平台。
        第三章  高职院校主动融入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

        (一)高职院校招聘会活动在东北区域活动中的重要性
        东北区域的高职院校每年会定期举办推动学生就业的招聘会活动,并且当地企业在学生学习实习期间能够与学生签署重要的第三方协议,从而使企业关注度较高的高职学生能够实现在校期间就可就业。许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外企工作者在参加招聘会时能够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并且对学生阐述岗位的需求以及工作要求,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实质性的保障。院校招聘会活动具有一定的多元化,能够使学生充分的融入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且在区域本地选择就业方向,从而为企业培养出优质的全面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大量人才需求对东北区域经济的推动性
        东北区域的高职院校在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会对其区域内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全面的考察,从根本上避免学生毕业后无法就业的现象,这种提前考察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直接转变为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用的可用人才。


综合当前东北区域企业的录取方向来看,多数企业比较愿意录取高职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因为高职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已经具备了较为专业的工作能力,因此,在高职学生投入工作后就能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2]。
        第四章  高职院校主动服务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校企合作的方式实行学生定岗培训
        高职院校会针对学生的特点与企业合作完成学生的顶岗培训,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认真学习文化知识课程。在学生学习期间进行职业教育学习,能够提升学生在促进东北区域经济提升的工作过程中对基础工作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在工作中运用,从而提升了基础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的能力[3]。多数学生都会在定岗培训中了解行业知识的重要性,并且能够自主建立创业目标或者是满足于岗位需求,从而提升自身对于知识学习的整体态度。院校合作培训制度使高职学生能够主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就业服务,并且能够在就业过程中展现自身劳动的价值,提升自身院校的招生筹码以及合作企业的数量,使东北区域经济能够因岗位人才的数量增长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
        (二)能够为学生的就业前景提供科学的分析
        高职院校能够从学生角度出发,并且综合每一届毕业学生的就业率,对所设置的课程进行不断的规划与调整。针对热门专业学习的学生而言,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大的劣势,热门专业的整体竞争力较大,时常出现一个岗位多人求职的现象,要求赢得职位的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能力以及知识掌握程度;综合冷门专业而言报考的学生较少,因此不涉及激烈竞争的现象,并且学校能够精准的定位冷门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从事的岗位,学校在对这些专业课程制定过程中较为谨慎。在学生毕业之前,职业院校会根据合作的企业的整体人才需求以及岗位的要求,综合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简单的统计,确保每一位学生在毕业后都能够成为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有用之才[4]。为了优化学生的就业方向,学校会不断的改变职业教育的手段,并且全方位的培养学生文化知识,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提供可靠的基础。善于对学生就业前景分析的职业院校,能够从根本上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需求,并且能够增强学生就业的机会,促进全能型人才的培养。   
        第五章 高职院校主动融入和服务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注重理念创新,明确服务定位
        综合当前东北区域高职教育而言,高职教育已经逐渐步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整体发展新阶段。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在专业设置、人才目标培养以及人才目标培养方式上做出整改,做到满足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需求,提升自身对于当地经济服务的能力。高职院校要想融入和服务区域经济,首先要将观念进行转变,改变自身的认知态度,从被动服务逐渐向主动服务转变,并且能够将专业知识与产业链相结合,把院校与行业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优质的工匠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高职院校在不断创新过程中,要综合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并且能够明确的进行服务定位,在确认了学校的整体性质、学校任务以及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后,进行全方位的服务定位[5]。
        (二)注重市场需求,优化专业结构
        在高职院校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应不断的遵循市场的追求与学生的就业方向,并且能够以社会岗位需求为中心,不断的优化专业课程的设计。在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区域经济行业、区域企业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探索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动态调整机制的发展目标就是不断地优化专业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特色,并且能够以当地的重点龙头专业为导向,为企业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要做到与企业进行资源共享,确立促进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实质性的目标,从而形成依托产业设计专业、办好专业型产业的良性循环,促进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建设的整体贴合度。
        (三)注重师资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要求高职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的业务素质,并且高职院校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实质性的教学工作经验[6]。因此,高职院校首先要做好对于自身的定位,并且对校内的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充分的了解当前院校的师资力量以及师资质量,如果教师队伍师资力量不足,应全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并且在师资力量完善过程中要重点突出师德在师资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不断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德才兼备品质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在进行师资队伍优化过程中,可以聘请专业的行业人员、教学人员以及科研骨干人员进行指导,在不断指导过程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水平,从而满足高职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整体学习需求。
(四)注重文化建设,提升职业精神
东北区域当前最为看重的是人才的整体素质,区域企业在人才录用过程中会充分的综合人才的职业理想以及职业精神对人才进行定位,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并且在拓展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优化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思想观,使学生成为多元化的发展人才,并且能够拥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树立高尚的个人品格。学校应加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并且结合自身制定的学制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人文精神[7]。在对学生培养过程中,要合理的融入区域企业的文化,使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区域企业文化的内涵以及自身未来就业的方向,从而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能够拔得头筹,为企业的发展以及东北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贡献出强大的力量。
        结束语
        当前东北地区高职教育的竞争是基于品牌文化、办学层次以及综合实力之上的,因此,高职教育应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并且不断地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向以及就业方向,打造出满足于学生发展的特色高职教学方案;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需要拥有较为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并且能够在各个就业岗位发挥自身的一技之长;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围绕主动融入和服务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做好学生职业的规划以及实习就业培训工作,从而提升学生自主适应社会生活与区域文化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此文为专题研究报告结题论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