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特斯拉对国内电动车市场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8月上15期   作者:黄铭轩
[导读] 本文围绕特斯拉对国内电动车市场的影响展开论述,介绍了特斯拉进入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影响,主要有刺激电动车市场的竞争,提高国内新能源市场的潜力,和加速电动车市场的发展。

上海市高桥中学 黄铭轩  200137

摘要:本文围绕特斯拉对国内电动车市场的影响展开论述,介绍了特斯拉进入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影响,主要有刺激电动车市场的竞争,提高国内新能源市场的潜力,和加速电动车市场的发展。在面对特斯拉降价抢占市场的现状下,作者为中国电动车品牌提出以下建议:注重技术创新,拓展销售渠道,压缩生产成本,以及打造差异化服务。
关键词:特斯拉;电动车;电动车市场
        1引言
        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追求环保的道路上,人们重新重视起了电动车。这为这些年来电动车市场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种电动车品牌也纷纷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其中不可否认的是特斯拉在电动车市场中独占鳌头的出色表现。2019年12月,特斯拉生产的Model 3一出场就为特斯拉在电动车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2020年,特斯拉在中国高端电动车市场的销量榜单上名列前茅[1]。与此同时中国的高端电动车品牌蔚来、小鹏和理想等也在不断地奋起直追,面对着这些“同行”的步步紧逼,特斯拉的任何一步都无疑决定着它在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地位[2]。本文将从特斯拉在中国电动车市场的营销策略入手,将特斯拉的营销策略与中国各大本土电动车品牌的营销策略相比较,分析其作用和对国内电动车市场的影响,为中国电动车品牌提出建议。
        2关于特斯拉汽车及国内电动车市场的概述
        特斯拉崛起之路并不如表面上的那般风调雨顺[3]。在特斯拉成立之前,曾有过一辆量产的电动车EV-1,但却因为它平凡的外表和仅有140公里的续航里程惨遭唾弃,电动汽车也因此背上了骂名。然而马丁·艾伯哈德脑洞大开,提出用数千块笔记本电脑的锂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也从140公里变成了480公里。特斯拉一经成立并没有赶制新车进入市场,而是用了将近五年的时间不断地研发,不断地测试、改进。在这五年中,艾伯哈德一直以“追求更好性能、更漂亮外观、更有吸引力”作为特斯拉的发展理念[4]。 2008年2月,特斯拉第一款量产车Tesla Roadster开始线下发售,创下了电动汽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特斯拉不断地完成技术突破,精益求精,致力于打造全自动驾驶汽车。在2018年,特斯拉成功跻身世界500强企业。与此同时,中国电动车市场在近些年里可谓是“风起云涌”,虽然电动车在中国国民经济中销量占比不多,但它符合中国乃至世界的环保趋势,大大节省了能源的消耗,国家也给予其不少的优惠政策,各个国产品牌也纷纷打造属于自己的电动车。随着这些年人们的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各种电动车品牌也层出不穷,从而使得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内部竞争也越发激烈。
        3特斯拉对国内电动车市场的影响
        3.1特斯拉的降价对国内电动车市场的影响
        特斯拉作为一家老牌高端电动车品牌,在电动车市场中始终占领着一席之地,它的售价普遍都在30万以上,以至于大部分人对它都是望尘莫及。然而,在短短的一年期间Model 3经历了四次降价,从发布时的35.58万降到了24.99万。在2021年,特斯拉因为芯片的原因再一次调价[5]。特斯拉的不断调价可以说是为了增加销量,增强在中国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力,扩大中国市场。然而2021年,特斯拉在华销量却罕见下跌。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1月特斯拉国产Model 3销量为15484辆,虽然同比增长了461.4%,但较2020年12月环比暴跌35%。由此可以看出,特斯拉调价对于国内电动车市场的影响并不如预期那么大。特斯拉的频繁降价是既有利也有弊的,在调低售价打开市场的同时,频繁的调价也寒了不少老车主的心。
        3.2国内新能源市场的消费潜力
        新能源其实从很早就开始普及,如最早普及的天然气已成为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东西,再到电车高铁,再逐渐发展到如今的电动车,这些都是新能源在生活的应用,它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自从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很多人从最开始对电动车的一知半解,到开始对电动车有所关注,特斯拉无疑是引领了更多的人了解电动车。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并打开了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大门,这也引起了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领域的关注。从而使得人们增强了环保消费意识,更加关注新能源的利用[6]。随着电动车在中国市场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新能源商品也被激发了出来,人们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
       3.3技术方面引领作用
        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先进的技术。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方面也在不断取得全新的突破,它的自动驾驶系统已经多次上路测试,不断完善着。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为国内电动车品牌带来了全新的技术和思路,也避免了中国电动车市场发生鲶鱼效应,让这些国产品牌获得危机意识,激发他们对电动车市场开发的竞争,从而加速了电动车市场的发展。


特斯拉在中国建造超级工厂,把特斯拉全机械化的制造技术引进了中国,使中国电动车在技术上解决了不少问题。
        由以上分析得到特斯拉对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占领中国电动车消费市场、发掘国内新能源市场的消费潜力,以及引领中国电动车领域的技术发展。通过对特斯拉的深入分析,也为我国本土电动车将来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4提高国内电动车市场品牌竞争力的相关建议
        4.1注重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对于一个电动车品牌无疑是最重要的。若一个电动车品牌没有技术的革新,一直停留在原地,结果肯定会被淘汰。特斯拉在近日发布了五大技术创新:电池设计、电池工厂、正极材料、负极材料、整车电池一体化。而中国电动车主要面临着的问题就是电动车电池的续航能力弱和发动机技术落后。中国电动车品牌应积极引进新技术,唯有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方能得到更多群众的认可。
        4.2拓展销售渠道
        中国电动车品牌应根据自己所处的市场环境、发展趋势,寻求适合自己的销售渠道。传统的营销渠道是通过4S店或者经销商,而特斯拉则绕过了传统渠道。它的营销渠道包括体验店和网络直销,使购车更加快捷便利的同时,还节约了开4S店的成本。由此建议,中国企业可以借鉴特斯拉的成功,积极拓展线下线上联动销售的渠道;还可以像小鹏汽车一样借助自媒体,把产品推广至更广的范围,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产品;还可以调查顾客容易接受的购买渠道和流程,定制出能更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的销售渠道,根据不同人的需求,推出更多种类的产品,使产品更加多样性。
        4.3压缩生产成本
        压缩成本,能让电动车品牌在成本上领先,能在市场的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特斯拉的降价中也有着成本压缩的原因。中国电动车企业可以通过改进产品的设计和材料方面来减少成本,特斯拉曾声称正在尝试将电池设计在汽车的主体结构中,这预计能节约四分之一的成本;还可以通过回收可利用的材料来获得成本优势;还可以通过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率来减少成本。除了这些技术方面,还可以寻求更加适合企业的管理制度来降低成本。
        4.4打造差异化服务
        差异化就是要针对不同的环境、群体和人提供适用于他们的服务或商品,从而赢得市场优势。中国电动车品牌可以根据所处的市场环境和需求,对产品进行细分再改造,使产品更具有差异化。可以根据不同人的需求,推荐真正适合他们的电动车,而不仅仅是为了推销。中国电动车品牌可以加大电动车选择配置的开放性,为客户打造出独特的座驾,根据不同人的需求,提供更加适合个人的保养方案。从这些方面为顾客提供更加独特的产品和服务,进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市场优势。
        5结论
        本文就特斯拉对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影响为主题展开论述。特斯拉作为全球知名电动车企业在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对中国电动车市场占比的影响。特斯拉作为知名高端电动车品牌,在许多人心中都有着较好的口碑和印象,特斯拉的种种营销策略对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影响也是较大的,特斯拉的多次降价,扩大了销售范围,这对中国电动车企业来说意味着它们若是想要争夺中国电动车市场,也需要降低售价,但在技术方面仍有不少问题。二、对国内新能源市场消费潜力的影响。特斯拉进入中国电动车市场,提高了国内新能源的消费潜力,加强了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加速了电动车在中国的兴起,同时也激发出了更多的新能源产品。三、对国内新能源技术的影响。随着特斯拉逐步进入中国市场,也引进了不少先进的科技,为中国电动车市场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国内电动车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一、技术创新。注重对于产品的创新,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二、销售渠道。应针对市场相应的现状,灵活改变销售渠道。三、压缩成本。成本的压缩意味着售价也可以相对应地降低,可以在国内电动车市场中取得更大的优势。四、差异化。电动车品牌应根据情况,提供特殊的服务或者产品,体现自身的独特性,进而取得市场优势。
参考文献
[1]郭晓际. 特斯拉纯电动汽车技术分析[J]. 科技导报, 2016, 34(06):98-104.
[2]刘春娜. 特斯拉汽车电池技术及策略[J]. 电源技术, 2014, 38(7):1201-1202.
[3]陈梦宜, 倪天文. 特斯拉汽车公司的营销策略分析[J]. 经营管理者, 2014(32):265-265.
[4]张长令, 张建杰, 卢强. 美国特斯拉快速成长的原因分析——基于消费者需求的视角[J]. 汽车工业研究, 2014(04):4-9.
[5]李立理, 张义斌. 国内外电动汽车市场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 中国电力, 2013, 46(010):74-77.
[6]李哲, 卢兰光, 欧阳明高. 纯电动汽车市场化的成本障碍与产业发展对策[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7(001):155-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