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监测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与展望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8月上15期   作者:吴海斌
[导读] 众所周知,我国整体地形地势较为复杂多样,地区之间严峻的地形也造就出了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不但威胁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影响了社会经济和谐与稳定发展。因此,这就要求各地区地质灾害防治部门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地质灾害进行预防,通过对各种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的使用,来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与应急措施。

广东省珠海工程勘察院  吴海斌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整体地形地势较为复杂多样,地区之间严峻的地形也造就出了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不但威胁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影响了社会经济和谐与稳定发展。因此,这就要求各地区地质灾害防治部门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地质灾害进行预防,通过对各种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的使用,来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与应急措施。为了更好的帮助各地区实现对地质灾害的科学合理监测,本文通过对地质灾害不同类型的分析,详细阐明了监测新技术开发应用的必要性,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新技术;开发应用;展望;研究分析
        众所周知,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是引发自然灾害的两大诱因,尤其是就目前而言,随着我国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地区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因环境破坏而引起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在不断造成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矛盾产生的同时,也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间接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1.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主要危害
        地质灾害威胁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会给当地区居民带来一定的财产损失,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产生大面积的人员伤亡。尤其是在居民聚集区,地质灾害既会导致地区居民物质财产损失,同时房屋被毁、人员伤亡等问题的发生也会致使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进程受阻。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地质灾害所造成的财产损失重大。
        地质灾害威胁地区的经济建设。相对而言,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后,经济损失尚且有办法挽回,而不可再生资源受损之后却难以为继,这不但阻碍了地区内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的步伐,而且随着当地税收的锐减,也加重了地区的负担,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2.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监测新技术开发应用的必要性
        针对已经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治理的地质灾害点而言,在今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测,在环境的不断变化中,该地质灾害点的基本状态及约束条件也会随之产生变化。如后期的养护与监测工作开展不及时,相关技术也缺乏先进性,极大可能会造成灾害点的重新滑坡、失稳,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针对未采取措施和手段进行治理的地质灾害点而言,只有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测与观察,并通过对相关灾害预警体系的应用,才能够实现对具有潜在危害的地质灾害点有效监测。这不但降低了各地区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的投资成本,而且从根本上而言,行之有效的加强了部门的管理水平,实现了防患于未然的重要目标。
        3.现阶段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监测技术分析
        3.1应力监测
        当前我国受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地势地质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尤其是对滑坡等由地势形体变化所产生的结构变形灾害而言,其结构内部的作用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为了实现对其变形状况的合理监控,就要求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应力监测。
        3.2水环境监测
        水环境作为引起滑坡和崩塌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由于其在土壤中含水量的不平衡而致使土势不稳定。所以,相关部门需从地下水位、渗流量、地表水流量压力、降雨参数等方面进行统一的监测处理。



        4.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监测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分析
        4.1针对国外监测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分析
        现阶段,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对地质灾害预警仪器的研究与应用,其中,尤其是在岩土工程领域,这些仪器和技术的发明创新,对其自身灾害防治水平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通过对卫星通讯技术、红外技术、遥感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监测技术手段的利用,既实现了传统大地测量技术与现代高科技的紧密融合,又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发展助推到了新的阶段。可以说,随着全站仪、测量机器人、电子水准仪等高精尖岩土工程监测仪器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开发应用,地质灾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将逐步降低。
        4.2针对国内监测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分析
        国内先进监测技术的研究工作不断发展,各科学院、水电管理系统对地质灾害监测仪器的创新与发展也不容小觑。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以及我国互联网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各种远红外遥感仪器、无人机、安全物联网、AI设备等高科技仪器都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在我国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大力倡导与支持下,社会各界都纷纷涌现出了远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地质灾害测量系统以及监测系统。测量仪器的国产化,不但促进了我国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领域国际地位的提高,而且从根本上实现了“强国、慧政、为民、兴业”的发展目标。
        4.3工程监测的相关实践探究
        前文已经提到,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经迈入了创新转型的新篇章,各类监测仪器、设备的国产化,在全面提升国家灾情预警的工作水平的同时,也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增加。近年来,因地质灾害造成是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增大,各地也加大了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经济投入,促使地质灾害监测防治相关技术也得到了全面的应用和推广。
        5.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监测新技术的未来发展展望
        由于我国多数地区正处于地质灾害的多发带,因此,广泛提升各地区对相关监测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意义重大。在此,本文主要从三方面来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监测新技术进行发展分析:
        其一,从政府角度而言,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对各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影响极大,而随着监测新技术的应用,不但帮助地质灾害预测部门实现了有效预警,而且从根本上推动了地区政府工作水平的提升,也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综合发展。
        其二,从社会角度而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监测新技术的发展,加强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尤其是在国家逐步加强对高新科技扶持力度的背景之下,社会各界不断涌现出以惠国惠民为发展诉求的新兴企业,实现了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创新水平的不断发展,减小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其三,从科技角度而言,在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大大激发出了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对于加强监测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积极性,这不但促使我国新技术的覆盖内容更加全面,而且让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相关手段也更加完备,进一步提高了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结语:
        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可以说是各级政府和公众所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地质灾害以预防为主,相关部门只有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岗位职能,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监测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才能更好的实现对各地区地质灾害点问题的合理化预防与对策。也只有全面做到防范、处理与监测三位一体,才能够更加科学合理、更加行之有效的实现对崩塌、滑坡、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有效监测。
参考文献:
[1]季伟峰.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安全监测的主要方法及新技术应用[C].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3年增刊.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3:79-81.
[2]汪民.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供服务与支撑——在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新方法交流推进会上的讲话[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9,30(6):前插1-前插4.
[3]韩子夜,薛星桥.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16(3):138-141. DOI:10.3969/j.issn.1003-8035.2005.03.0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