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背景下经济贸易格局的演变及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8月上15期   作者:赖玉倩
[导读] 全球疫情在给相关国家的社会稳定性带来了巨大挑战的同时,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持续性的负面影响。本文强调了新冠疫情作为一个典型的不确定性外部冲击,根据过去的研究和经验,从比较优势、战略贸易理论角度分析了疫情冲击引起的经济贸易格局的演变,从而分析疫情冲击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中长期影响。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赖玉倩   福建福州 350117

摘要:全球疫情在给相关国家的社会稳定性带来了巨大挑战的同时,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持续性的负面影响。本文强调了新冠疫情作为一个典型的不确定性外部冲击,根据过去的研究和经验,从比较优势、战略贸易理论角度分析了疫情冲击引起的经济贸易格局的演变,从而分析疫情冲击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中长期影响。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国际贸易格局;中国经济
        2019年12月,武汉出现首例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并迅速在全球暴发,在给相关国家的社会稳定性带来了巨大挑战的同时,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持续性的负面影响。2020年3 月 11 日,该流感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正式定性为“全球性大流行”,世卫组织对流感的最高定级。此次疫情的爆发作为一场典型的外部冲击,对全球经济贸易造成了直接的影响,随着自3月开始全球停产在主要经济体普遍实行,高频数据表明,过去的4月是全球工业生产有史以来最糟糕的月份。在欧元区,工业产出按年收缩28%,英国则下降24%,而在相对较好的日本,工业附加值也下跌了15%。上述这几个国家的GDP加权平均工业生产现已降至全球金融危机的最低点以下。
        过去一段时间,一些西方国家“逆全球化”的做法已经破坏了国际贸易秩序和规则,贸易壁垒高筑,肆意打压和制裁发展中国家,这些行径使得曾经繁荣的国际贸易景象不复存在,加之疫情的冲击,使得本已十分脆弱的国际贸易体系更加雪上加霜,未来这个格局可能呈现出更加分化的走势。
        一、文献综述
        疫情的大范围爆发所带来的对世界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国内外经济学家大多呈悲观态度,少数学者持中立意见。李晓(2020)、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中国银行研究院全球经济金融研究课题组(2020)等对此次疫情呈现悲观态度。而金刻宇(2020)则提出,应客观看待此次疫情爆发,不应现在断言世界经济会再次陷入大萧条。由此次新冠疫情的大范围爆发和其传染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对全球经济贸易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国内经济学家认为疫情的爆发对全球的经济贸易格局经行了一次洗牌,这对中国既有挑战又有机遇。张茉楠(2020)指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性的、阶段性的,应积极应对。徐则荣(2020)认为经济全球化格局的重塑将会给中国的发展带来机遇。刘志彪(2020)指出重点疫情国在全球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全球可能回归内向化倾向。罗志恒(2020)认为政府可能以此为契机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
        二、疫情冲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全球疫情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全球贸易合作伙伴超过120 个,占全球贸易比重的 12%,这导致使我国的经济不仅受疫情的直接影响,其他国家的应对措施和政策会通过产业链、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二次冲击。同时,我国还是全球最大的中间品贸易国家,疫情导致我国生产中断将严重影响全球生产的连续性,造成全球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率的大幅下降。
        一方面,中国通过直接贸易联系对其他亚洲经济体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中国通过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间接影响亚洲经济体。中国对金属和石油的需求很高,并且在不断增长,这是因为中国对国内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投资很高。在2年内,来自中国积极需求冲击的溢出效应约有20%是由于商品价格上涨所致。而且,与直接影响相比,亚洲经济中间接影响传递给通胀的速度更快。



        在所有经济部门中,COVID-19都是供应方面的冲击,它将减少全球产量并破坏国际供应链。在需求方面,由于立即担心会传染,旅游业和旅行业等部门受到了影响。在不久的将来,由于失业增加和收入下降,我们也可能会看到需求短缺。截至2020年4月,需求减少的价格影响似乎已经超过了供给减少的价格影响为了响应COVID-19导致的经济关闭,中央银行降低了利率,因此,在短期内,也许除了抵押贷款外,储蓄和贷款的利率都下降了。通货紧缩的压力将来自一些家庭的预防性储蓄增加,以及整个经济中的总体需求短缺,这已经降低了消费者价格。尽管实际利率长期以来一直在下降,并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较低水平,但长期前景尚不确定。与COVID-19相关的国际贸易的减少可能会推高消费者价格,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压力。高通胀可能会“支撑”利率。政府有可能大量借贷来支付当前停工带来的成本增加和税收减少,这将给利率带来上行压力。COVID-19对中国经济的最终影响将取决于未来几个月和几年中这些关键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方向和幅度。
        (二)全球疫情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影响
        在中长期中,我国将会抓住此次疫情白板期,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的研发强度和创新能力,保持宏观政策短期定力,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因此,在加大疫情防控的同时,需要提前准备,积极主动应对。欧盟贸易专员菲尔·霍根(Phil Hogan)在4月宣布:“我们需要研究如何基于多元化来建立有弹性的供应链。”换句话说,复原力不必与开放与合作的国际经济政策相抵触。疫情的全球性爆发严重影响了原材料的供应、中间产品为基础的全球贸易,供给和需求两端陷入突发性中断状态下将会严重影响国际贸易量。在中长期内,我们不会回到曾经是安全和抵御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的世界。在这个新时代,经济一体化必须直接在其设计中建立弹性,否则就冒着经济民族主义的破坏力的危险。由于各国为了安全而各自抵御的贸易收缩,美国和其他国家在内,已有80多个国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了财政援助。中国可以凭借疫情已基本控制的先手优势,向其他国家提供援助,共同应对疫情,从而提高自身的国际贸易水平中的地位。
        从比较优势来看,我国有较为丰富的原材料和高素质的人才。在疫情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已率先以严格的防控措施控制住了国内疫情的发展,而其他主要经济体,包括俄罗斯、巴西、印度、越南、墨西哥、土耳其等仍处于紧张时期,许多厂商依旧处于停业状态,为了减少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国际中高端生产线由于中国产业配套完整可能进一步转移到中国,进而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中国产业价值链中高端攀升进程。
        三、结论和总结
        本文强调了新冠疫情作为一个典型的不确定性外部冲击,通过经济景气程度、利率、汇率、投资和产业链的交错对中国实际GDP增长率的重要性。根据过去的研究和经验,我们对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可能影响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这些因素在未来几个月和几年中将如何演变,我们还没有很好的预测。当封锁和衰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变得明显时,我们将能够更好地预测COVID-19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最终影响。而实际上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控制住了中国的疫情,本次疫情在短时间内会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但不会出现中长期衰退。从总体上看,全球经济相互依存关系将继续存在。今天,各国政府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在高度相互依赖的巨大经济利益之间达成平衡,另一方面,他们从这些网络中获得必要的应变能力,以确保部分安全,国家,经济,健康或其他方面的问题)。没有弹性(一定程度的控制和确定性),政府会将平衡推向国家议程。这将是一个不幸的发展。但是,尽管全球化的转变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但全球化的道路并没有锁死以回归民族主义为终点。
参考文献
[1]阎沭杉,李姗晏.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应对[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06):15-16.
[2]付瑞瑞.引进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05):187-188.
作者简介:赖玉倩(1996—),女,福建龙岩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