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储备管理的信息化提升分析 黄波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8月上15期   作者:黄波
[导读] 土地储备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实现对土地储备管理全生命周期的跟踪,科学协助土地收、储、让工作的开展,需对土地储备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信息化提升,这是土地储备工作者在未来工作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思考的方向。土地储备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对促进城市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江侗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黄波    广西三江县 545500

【摘要】土地储备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实现对土地储备管理全生命周期的跟踪,科学协助土地收、储、让工作的开展,需对土地储备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信息化提升,这是土地储备工作者在未来工作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思考的方向。土地储备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对促进城市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土地;储备管理;利用率;现实意义   
        土地储备主要是我国各级政府国土资源部门立足于宏观调控层面考虑土地市场的问题,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依法开发土地资源、进行储备、供应等活动。各级政府相关土地储备机构负责具体工作。土地储备资金即相关土地储备机构严格按照我国具体的规定要求、购买和征收以及收回土地,随后针对其实施前期开发等工作过程中所需的资金。
        1、土地储备管理信息化提升的重要性
        随着储备用地收储工作量的持续增加,海量的图纸处理工作依靠人工在系统外完成,既会产生庞大的工作量,又很难确保图纸数据的准确性,显然已经跟不上信息化战略建设目标的步伐。随着操作系统、GIS技术、数据库技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土地储备管理依托GIS信息系统平台,可实现对图形数据自动处理,并进行可视化管理,提供数据的归集、分类和统计,实现各类报表导出功能,方便日常工作中数据应用分析的效率。因此,大力推进信息化全面提升,通过系统反映土地收储、开发、使用业务进展,实现数据信息分类、归集和统计,是实现土地储备管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举措,也是促进土地储备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土地储备管理,主要是为辖区政府把握市场方向,调控供需平衡,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研究制定土地管理政策,落实保护开发重大决策,优化稀缺资源合理配置,节约集约土地有效利用,为服务经济发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民生改善等提供土地资金要素保障,确保土地储备机构依法取得土地,组织前期开发、储存,以备供应的行为。传统的分散式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土地储备管理的要求,收、储、让各业务流程之间缺少联动衔接,图形资料难以整合,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性,信息数据重复不共享,造成日常工作重复繁琐,重要统计数据口径不一致,分析结果差异巨大,造成重大决策失误和土地管理混乱。1、土地储备管理工作的意义
        2、加强土地储备相关财务风险控制?
        结合土地储备新政针对土地储备资金管理具体要求,在详细、科学设计工作计划基础上,相关土地储备规模能够和社会经济以及城市发展规模之间实现协调发展,促进城市重大土地储备工作的有效落实,预防土地前期开发、整理、收回等储备环节出现盲目性问题,降低储备资金财务风险。新政背景下,土地储备机构内部财务部门需要做好风险控制。因为土地储备过程中牵涉到规模巨大的储备资金,财务部门相关资金应用和筹集工作涉及多种环节,运行周期较长,工作量大,资金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风险因素以及盲点问题。为此在新时期土地储备机构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应结合土地储备管理现实要求,强化城市规划工作,为落实重大开发项目、保障民生用地、科学城市规划等环节中的资金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在财务部门中形成风险预警机制,对市场中相关经济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严格管理审批项目申报环节,对土地储备以及运营资金所占比例进行合理划分,加强土地储备风险控制,为土地储备以及城市建设发展打好基础,避免出现恶性经济问题。?
        3、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化管理是土地收购储备管理的必行之路。在现在信息化水平基础上,要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快信息化建设,保证平台开发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可拓展性,能够随着管理业务的增多实现再次开发接入。还要保证平台能够与土地收购储备管理的各工作环节相呼应,数据库建设完善与安全,保证土地收购储备数据能够在大数据的技术作用下提高应用效率。为了缓解土地收购储备中心的财务压力,避免单一的资金结构带来的财务风险,必须要改进当前的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政府可以专门划出部分收益作为土地收购储备的专项资金,另外还可以通过设计土地基金、土地证券化、推行土地权益书等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加入土地收购储备工作。通过这些方式,增加土地收购储备中心的资金实力,保证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还必须要加快土地收购储备中心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拓宽财务信息的收集面,提高信息收集速度、处理效率,以此降低财务风险。
        建立信息化和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加强自身的工作能力。整合资源信息,完善工作体系,保障交易信息平台的平稳运转,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数据整合速度,实现多源数据库网络。加快土地相关部门的信息数据整合,将土地相关数据录入数据库,再与其他部门的相关空间数据进行对接,逐步将全市的土地储备工作相关数据编织成一张网,形成一张图。完善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根据土地收储工作需要建立土地收储档案数据库,同时还要建立土地收购、土地整理、土地储备、土地出让四个专题子数据库,以实现对土地收储档案资源的快速检索、精准查询,结合土地收储档案管理现实需要,开发档案管理系统,制订土地收储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制度及流程,为土地档案信息化系统应用提供标准指导和制度保障。如将档案系统分为文书档案和专业档案,其中文书档案包括办公室、组织人事、法规监察、机关党委等资料,专业档案则主要包括证书、房地注销、抵押注销、地籍管理、建设用地、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储备等资料。  
        结语:
        要实现土地档案管理信息化,就必须做好数据库建设。结合土地储备新政相关要求全面改革土地储备职能、健全土地储备发展模式是新时期土地储备机构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为了满足新政对于土地储备资金管理的现实要求,相关土地储备管理机构中的财务部门需要积极创新思路,优化管理措施,转变自身职能,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土地储备既是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重要前提,又是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王洪飞.全息掌握土地储备情况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以鹤山市土地储备管理系统为例[J].中国房地产,2019 (04):42-45.  
[2]陈海鹰.基于GM的中小城市土地储备规模合理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
[3]李畅.把握土地储备与融资的发展态势对新形势下土地储备工作的影响[J].住宅与房地产,2017 (27):40.  
[4]葛秀历,李丽.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6):97-98.
[5]冯昌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土地储备及其模式选择[J].地理科学,2019(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