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意识探讨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8月上15期   作者:古丽米娜·艾尔肯
[导读] 媒体融合是多种不同的媒介有机结合,并以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模式完成工作目标,这是一种随着时代发展而衍生的全新媒介形态。新闻采编工作的主要工作流程是先对报道的对象和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和信息的采集,之后对采集的信息运用技术手段完成剪辑和编辑处理,通过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完成发表。

博州电视台 古丽米娜·艾尔肯   833400

摘要:媒体融合是多种不同的媒介有机结合,并以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模式完成工作目标,这是一种随着时代发展而衍生的全新媒介形态。新闻采编工作的主要工作流程是先对报道的对象和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和信息的采集,之后对采集的信息运用技术手段完成剪辑和编辑处理,通过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完成发表。媒体融合下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工作方式已经凸显出落后、不及时等主要问题,其中采编内容和新闻内容以及方案的策划已经明显落后事件发展的速度,无法适应媒体融合时代下的发展要求。因此,结合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实际情况,正视自身发展的优缺点,改变思维模式,寻找创新和改革的方向促进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创新
        引言
        新媒体是科技发展的产物,能够满足受众随时随地的互动性表达以及对信息和娱乐的需求,而新闻采编则是收集、整理、处理新闻材料,并对其加以编辑。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网络越来越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方法逐渐多元化,受众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不断增强,随之提高的便是受众对信息质量的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业必须在适应新需求的同时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1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电视台新闻记者的综合素养不足
        电视台的新闻采编工作本身就是一项非常复杂、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工作,对于记者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中,很多记者的专业工作能力和综合素养不足,是导致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水平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作为一名电视台的记者,不仅需要拥有专业的新闻采编能力,同时还需要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在进行新闻采编工作中,能够对新闻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提取,更快地洞察新闻中的有效价值,对新闻信息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编辑,对新闻采编工作现场进行调整和掌控。但是很多新闻记者在实际的工作中,并不具备这些能力和素养。部分新入职的记者没有相应的新闻采编的工作经验和阅历,缺乏必要的实践技能,对于很多新闻信息不够敏感,缺少必要的新闻洞察力。部分资历较老的新闻记者由于没有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提升,在新闻采编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良的习惯,导致新闻采编工作出现一些问题,综合能力素养难以满足实际的新闻采编需求,导致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效率低下。
        1.2新闻报道深度不足
        编辑记者负责新闻采编工作,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电子设备得到普及,受众不再仅仅通过传统媒体获得信息,可以直接利用各种电子设备获取相应的新闻信息。信息传播和接收方式的多元化,使人们对新闻报道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部分新闻编辑记者的专业素质有限,深受传统新闻采编工作理念的影响,并不能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的潜在信息,无法从多个角度剖析和解读新闻,新闻报道难以激起受众的阅读兴趣。尤其对电视新闻来说,一条两分钟左右的新闻,什么时候透露出受众最想知道的信息往往让编辑记者感到为难。传统新闻编辑记者的工作方法相对受限,为了迎合广大受众的需求,缺乏对新闻事件的深入挖掘,甚至在一些事件报道上采取换汤不换药的方式,新闻报道存在极高的相似性,新闻采编的深度不足。
        1.3采编工具较为传统
        电视是传统主流媒体,记者使用的采访设备通常是传统的摄像机、三脚架、麦克风和其他拍摄工具。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设备已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给外部采集和编辑带来了许多不便。电视新闻记者的拍摄工具较为传统,缺少某些新媒体工具,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电视台本身并未在新媒体工具上投入足够的资金;另一方面,记者尚未掌握新媒体工具的使用方法。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为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传统媒体必须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新闻记者必须掌握信息处理技术,例如图片编辑和视频拍摄技术,还需要掌握微信公众平台的文字编辑技术,从而提高新闻发布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策略
        2.1强化与受众的沟通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与素质不断提高,对信息的好坏有了自身的判断,不再仅仅是听信媒体的一家之言。同时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对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媒体工作者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还要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制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另外,新闻工作者要学会转换立场,增加与受众的沟通交流,还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重视受众的反馈,集思广益,从而更好地创新。
        2.2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新闻采编工作新思路
        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开启了新闻采编的新工作路径。相对于传统面对面采访获取信息的方式,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整合新闻信息具有时效性强、关联度高、有深度、有高度等优势,可以实现新闻采、编、发的一体化,缩短新闻采编周期,继而提升新闻采编工作质效。新闻记者在应用信息技术整合新闻信息时:首先,需要深入领会各类新闻信息的战略价值。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及高度的思想觉悟、感知力和洞察力,能够从宏观政策层面提升新闻信息的高度,聚焦某一领域或行业,增强新闻信息的精准性,并联系社会生活扩大新闻信息的广度,继而明确新闻采编的社会责任、定位与方向。
        2.3坚持合作共赢
        如今新媒体迅速发展,它改变了原有的新闻传播方式,使新闻传播更加高效迅速,和传统媒体相比,其内容也更加多样化。所以在目前形势下,如果广播电视新闻想有所发展,应该抛弃陈旧观念,主动与新媒体建立联动关系,取长补短,不仅可以推动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新媒体的短板,推动媒体行业健康良好地发展。
        2.4加强新闻记者队伍职业素养建设
        加强新闻记者队伍职业素养建设,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新闻记者的采编能力,并最终加强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受众黏度。在实践中,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职业素养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升新闻记者培养自身职业素养的内驱力;二是加强培养新闻记者对新闻的敏感度,使他们能够根据生活经验挖掘出新闻背后的真相,并对新闻价值做出合理的判断;三是加强新闻记者政治素养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导向,在新闻信息采编过程中能够准确使用语言,切实实现新闻节目的政治舆论导向作用;四是鼓励新闻记者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使他们能够运用贴近大众、真实而又不失睿智的新闻语言增强受众对新闻节目的信任感和忠诚度;五是培养新闻记者为新闻事业奋斗的职业情操,使他们能够敢于播报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直面现实生活的勇气和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大无畏精神。
        结束语
        融媒体背景下,新闻记者面临挑战与机遇。采访内容缺乏深度、采访方式缺乏创新、对融媒体的认识肤浅等问题,不仅制约记者自身的发展,也阻碍媒体的发展。只有充分抓住融合带来的机遇,全面加强新闻工作的创新,不断强化新闻从业队伍的素质建设,才能创作出有深度的作品,吸引更多的受众,才能融出发展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韩立国.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29):136.
[2]方健.融媒体视域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策略[J].记者观察,2019(26):124.
[3]仵宏博.融媒体视域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策略[J].记者观察,2019(26):107.
[4]卫江鹏.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与方法[J].中国有线电视,2019(08):897-899.
[5]张炜聪.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途径[J].传播力研究,2019,3(19):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