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8月上15期   作者:阿依加马力·阿不都
[导读] 国家对农业经济发展一直都很重视,但是我国地大物博、地势条件十分复杂,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的问题,不可能一时间就解决的。我们必须更加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确定农村经济管理的方向性,找到一条与实际农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路,面向农业发展的农业经济政策,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向性作用。

阿瓦提县阿瓦提镇人民政府农村经营管理站 阿依加马力·阿不都    843200

摘要:国家对农业经济发展一直都很重视,但是我国地大物博、地势条件十分复杂,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的问题,不可能一时间就解决的。我们必须更加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确定农村经济管理的方向性,找到一条与实际农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路,面向农业发展的农业经济政策,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向性作用。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发展;制度保障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十分迅速,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和快速发展,势必要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本文介绍了我国目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几点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措施,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1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1提供制度保障
        虽然政府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扶持,但是部分地区的农业经济结构和生产手段依然十分落后,单个、零散的农户生产方式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增加了现代农业管理的难度,因此开展农业经济管理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首先,我国属于农业大国,耕地面积广阔,每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农民在农业种植过程中,要结合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因地制宜,全面完善经济体系,从而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其次,政府出台相关管理制度,高效规范农民的劳作行为,降低化肥、农药、农膜对土地的危害,最大限度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分配,降低耕地的零散性与不合理性,最大限度保障农业种植与生产,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突破式发展
        1.2促进农村经济高速发展
        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呈现出二元化的发展态势,城乡经济差距相对较大,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困境。近年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农业经济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为促进农村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同时,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稳步推进,有助于提升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帮助群众有效掌握农业生产技术,逐步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将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农业生产技术逐步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和生产工作中,逐步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进而实现农村经济高速发展。此外,农业经济管理要求农业生产和销售工作严格按照市场需求和检验标准开展,巩固农村生产基础,确保农副产品质量安全,帮助农村经济实现现代化发展和转型,保护农产品消费者的权益,进而实现全面提升社会综合福利的目标。
        2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农村人口流失,农民文化程度不高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够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不大重视教育、文化程度不够高,绝大多数的农民不懂得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此外,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也存在很多不足,管理体制不够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农业管理也存在一些不足,农业人口也逐渐丧失,他们大多只是老年人和儿童,大多无法实现经济农业的发展。
        2.2缺少健全经济管理体系
        在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下,就可以更好地指导经济管理工作,否则农村经济管理会因缺乏经济管理体系而陷入无序的状态,降低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其中,在缺失经济管理体系的情况下,农村农民就难以获得全面性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同时容易加大农民之间的矛盾、冲突,难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农村经济发展方向
        3.1努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由于农民难以短时间接受新的经验、新的技术,所以农业技术的推广肯定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需要我们做好整体规划。结合当地的情况和实际,可以连续开展相关知识的会议,甚至亲自到农民家里手把手的教授使用,改变农民的观念,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让农民拥有先进的知识和技术,自然而然能通过技术来推动整个农村的繁荣。
        3.2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体系
        目前我国的一些农村地区还没有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体系或者已有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体系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有关部门一定要重视这一问题,要加快建立和健全当地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根据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的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中的不足之处,将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各项日常工作进行细化、指标化,严格按照设定的发展规划及目标来推进管理工作。除此之外,还应当明确各个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各自的管理责任和义务,确保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有具体的负责人,督促管理人员认真落实日常管理工作,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效果。
        3.3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农民有着发展生产力的功能,大量潜力都在农村,必须确保农村经济维持新鲜与活力,要切实关注农民工作状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关键在人。不管是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活力,还是坚持严格管理确保规范运行,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都离不开村两委干部、村集体经济经营负责人等关键群体。要加大对这些关键少数的教育、培训、引导、监管力度,不断提升其推动改革发展、遵守执行制度的能力和水平,防止腐败行为发生,使其真正成为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维护集体成员利益的合格“带头人”。老一辈的农民依旧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角。
        3.4加强环境保护
        农业发展除了要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加快我国经济一体化进程外,还要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理念势在必行。受传统农业种植理念的影响,农民为了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会增加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虽然满足了眼前的利益,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对土地资源、水资源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污染,不利于下一阶段的生产与种植,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应用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突破传统农业思想的束缚,加强环境保护,鼓励农民在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基础上,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既获得经济效益,又避免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板结和碱化,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3.5促进农业信息化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除了第三产业的信息化,还可以实现农业种植的信息化发展。开展农业经济管理,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节约人力物力。比如需要大面积进行农药喷洒的植物,可通过信息计算,选择剂量,这样既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又有利于保护环境。比如需要大面积进行浇水和收割,通过科学技术,也会使时间成本大大缩短。农业信息化不仅仅是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收获,更是通过农业经济管理和信息化更好的销售。利用互联网产品对市场进行预判和评估,为农产品开拓市场。农业经济管理带动农业信息化,利用信息的速度和便捷性,从而促进农业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结束语
        我国整体经济发展迅速的同时,农村经济也有了显著的提升。然而相对于城镇经济仍相对滞后,因此相关部门要根据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去加以调整,农业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缩小了城乡贫富差距。
参考文献
[1]郑巧銮.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中国产经,2020(20):73-74.
[2]刘红梅.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农业灾害研究,2020,10(04):173-174.
[3]毕洪生.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江西农业,2020(12):124-125.
[4]付玉军.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山西农经,2020(11):68-69.
[5]徐艳娜.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0):265-2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