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护岸防护施工技术分析 程大伟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8月上15期   作者:程大伟
[导读]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护岸防护工程,施工期间要充分结合施工环境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克服施工过程中包括导流围堰、岸墙施工、河道护坡等施工技术难点,提高护岸防护施工的质量水平。针对性研究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防护施工方法,以几个技术为切入口,认真研讨该工程河道治理护岸防护施工的技术要点,为相关工程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北京京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程大伟

摘要: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护岸防护工程,施工期间要充分结合施工环境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克服施工过程中包括导流围堰、岸墙施工、河道护坡等施工技术难点,提高护岸防护施工的质量水平。针对性研究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防护施工方法,以几个技术为切入口,认真研讨该工程河道治理护岸防护施工的技术要点,为相关工程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护岸防护;施工技术
        引言
        现代水利工程的实施理念逐步向资源水利和环境水利转变,河道的治理也更加重视河流生态、水利景观、水利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结合。近期河道治理主要是通过河道优化设计,建立经济设计模型,在满足生态景观等要求的基础上,达到综合治理效果。
        1、河道防护岸施工的原则
        河道堤防护岸施工应符合我国的规定以及工程实际建设要求,在一些灰色区域或者具有争议性的指标上,应根据相关的要求来进行完善,避免产生不完善的问题,使标准更加明确规范,可使施工的进行带来更好的效果,为工程的运行带来保障,同时能够避免安全隐患问题的产生。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开展施工管理,除了恶劣天气等因素影响之外,河道堤防护岸施工应不间断地进行。结合当前的建设情况来看,河道堤防护岸施工具有特殊性,当其中产生问题中断之后,会使成果产生变化,对工程施工造成安全危险,因此,应严格按照各项原则开展施工,使施工能够有效完成。
        2、防护岸受到破坏的主要因素分析
        2.1、自然因素
        从目前来看,在堤防护岸长时间运行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土壤降水,风力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造成河道边坡失稳,由于土体内部的剪切力和抗剪强度发生了显著变化,会导致土体产生大面积滑落,如果坡面陡峭,雨水径流速度飞快,这也会导致人为土壤侵蚀土壤,大部分都以沙质土壤为主,其凝聚效果非常弱,这是植被生长困难,很容易产生大面积的泥土裸露的情况,而且山区降水多发雨量大与水急,会造成地表土层植被受到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河道堤防护岸要比周围的地面更高,受到风力作用的影响会导致堤防护岸受到风蚀,增加堤防护岸损坏情况。
        2.2、河道治理技术不规范
        水利工程中的河道治理需要科学技术的应用,以此提高治理的有效性,建立一个系统化的治理方案。但是在实际河道治理过程中,技术应用不规范,技术应用打折扣,特别在网格生态技术、断面整治过程中,存在忽视河道实际生态环境,缺乏整体设计的问题,影响了河道治理工程的实施效果。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中要综合处理好水资源管理、水污染治理、河道建设保护三个方面,所以需要在治理技术的运用中做规范化落实。
        3、护岸防护施工技术
        某工程位于沙坪坝区井口至磁器口河段,境内有G212国道通达工程区附近。本工程上起于井口镇喻家岩,下止于高家花园大桥,治理河道长13.06km,治理岸线长13064.25m(护岸工程10816.17m,人行栈道+天然岸坡1298.13m,维持天然岸坡949.95m)。
        3.1、河堤施工技术
        本工程西面区域新建的河堤提防标准为3级,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总长度为717m。


在河堤施工时,需要将基础清理干净,具体是将区域内的积水抽排干净后,清除表层的杂土,大概预留50cm的基础深度和20cm的工作面,随后调配土方,完成河堤的填筑作业,期间必须严格控制土源质量和填土的含水量,笔者建议采用“薄填、慢驶、多次”的施工方法,即以分层松铺方法,将厚度控制在0.3m左右,并按照设计宽度标准,将填土宽度控制在大于设计标准50cm的范围,再用压路机匀速缓慢碾压,直至填土密实程度达标,碾压次数要够,同时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喷播植草绿化,达到前期护坡的目的。在河堤施工基础上,同步进行岸墙施工,岸墙施工也是护岸防护的重要举措,岸墙施工采用浆砌片,形成高度2m的挡土墙,墙与墙之间以10m为间隔单位,预留宽度2cm的分缝,并往缝隙内填充沥青杉木板。
        3.2、合理选择施工土料
        在河道堤防护岸施工中,土料的选择对施工非常重要,应结合施工的需求及情况来进行选择。在选择的时候,施工单位应按照以下要求开展工作,第一,应选择防渗效果好的土料,第二,应按照就近的原则来对土料进行选择使用。可结合工程的建设情况及需求,分析土料的水分及土质,明确开采的土料,结合建设的情况分析,一般粘性比较大的土壤可在心墙、铺盖施工中应用,河堤的重盖任务可使用砂性土,其中杂质含量比较高的膨胀土等不符合建筑施工的要求。在进行河床清淤的时候,可使用以截流为主的排水方式,对河道堤防护岸工程施工的土料强度进行严格的计算,使土料的施工能够达到实际的要求,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带来帮助,提升施工质量。
        3.3、堤防堤身填筑技术
        在堤防堤身填筑中对地基进行全面清理,保证DG结冻后不出现明显的动障或者进水等问题,在填筑作业中,需要对起伏不平的地面开始逐层填筑,并不得在斜坡进行铺,填在堤防横断面上,需要对陡坡血管,通过分段作业面能够保证分段施工的效果,整个作业面需要采用统一铺土统一碾压的方法并加强地面的平整,避免出现界沟,而在软土堤基填筑时,如果两侧设有压在平台,则需要对断面同部分注填筑。相邻施工段作业面呈上升趋势,如果段与段之间出现明显的高差问题,则应该以斜坡面相连接按照堤身接缝施工要点进行分析,同时要保证铺土料表面洒水湿润光面碾压的墙逐层做好抛锚处理。在检验合格后才能够填筑新土,而软土地基上的筑堤需要采用较高的填土材料,严格控制施工的速度,并结合不同的观测资料结果进行分析,加强填筑材料的安全施工效果。施工人员在第1层土料填充时,需要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避免起伏不平的河道,给堤防护岸工程施工造成明显的干扰,同时还要注意防护截面的地面坡度应该小于1:5坡度斜率控制在0.25以内,要保证填入速度匀速。
        3.4、护岸治理工程措施
        河道护岸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边坡稳定,防止水流对河岸冲刷。护岸的形式应综合考虑河床现有形式,河岸边坡稳定情况,河岸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等因素。目前主要采用的结构形式有墙式护岸、坡式护岸、坝式护岸和桩式护岸,对于一般河道护岸工程墙式护岸采用较多,即采用水工挡土墙增加岸坡抗力从而增加边坡稳定性,同时防止水流冲刷坡脚。水工挡土墙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其结构整体性能较好,强度较高,抗冲刷能力强,其缺点是景观性较差,植被无法依附于墙体生长,在水流冲刷能量强和用地面积较小的位置采用较多。
        结束语
        在目前的水利工程施工中,河道堤防护岸施工技术的选择关系到了施工的效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及需求进行施工,合理选择施工土料,按照要求填筑堤身,开展完善的铺料施工,进行河道护岸技术合理选择,规范开展压实施工,使施工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为工程的建设带来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修童,杨波,尹春迎.绿色设计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运用探究[J].科技风,2020(16):122.
[2]王一航,张金凤,张娜,张庆河.生态护岸在水利工程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水道港口,2020,41(02):210-217+230.
[3]马洪野.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护岸防护施工技术[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5):121-122.
作者:程大伟
年龄:1981年8月2日
学历:本科
籍贯:河北
现有职称:工程师
研究方向:水利施工 河道治理 
单位: 北京京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省市:北京
邮编 100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