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防疫专项规划研究建议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8月上15期   作者:陈曦雪
[导读] “新冠肺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极大的考验了城市的应急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将健康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

沈阳林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陈曦雪   110000

摘要:“新冠肺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极大的考验了城市的应急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将健康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编制防疫专项规划是应对大城市公共健康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次报告将重点研究武汉应急处置做法的经验与不足,结合其他先进国际经验,提出沈阳市防疫专项规划编制的建议与思路。
关键词:沈阳市;防疫经验;规划
        1规划视角下防疫抗疫的经验与不足
        1.1经验分析
        此次疫情事件,从规划的视角来看,武汉对于应急的城市规划管理,有四个方面的做法值得各个城市学习借鉴:
        (1)规划中预留了战略留白区,为重大应急医疗设施选址提供空间
        2011年开始,武汉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时,将全市75%空间纳入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实施严格的项目准入制度,并特别提出允许准入有特殊建设要求的公共设施、应急抢险救灾项目。集中救治医院的选址建设从2020年1月22日湖北启动二级响应开始,1月23日武汉规划部门就开始在远离人群、有预留基础设施条件的生态和留白空间进行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选址,分别在2月3日、2月5日建成投入使用。
        (2)形成医院、方舱和隔离点的应急救治闭环
        定点医院主攻救治重症患者,方舱医院收治轻症病人,隔离点以隔离亲密接触者和康复者为主,形成治疗、隔离的应急救治“闭环”。利用旧厂房、体育场馆、文化场馆、学校进行改建,形成16家方舱医院,收治1.2万病例。方舱医院的建设解决了应收尽收的问题,有效抑制了社会传播;另外,武汉市将具备水电气和清洁排污保障条件的宾馆、酒店、学校等场所,迅速改造为集中隔离点。隔离点让居家隔离者全部隔离观察,是真正阻断家庭传播的关键一环。
        (3)将社区作为防疫抗疫主战场,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实施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责是社区健康的“守门人”,联合街道、社区,承担预检分诊台工作,对基层前来就诊发热患者规范实施检诊、救治、管控、协助转运等工作。
        1.2不足分析
        此次疫情武汉的应急能力建设同样存在一些突出的短板,也是各个城市较为普遍的问题:
        (1)应急空间建设时序问题
        武汉先启动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用于救治病患;而后,再启动建设方舱医院,起到“应收尽收”的作用。从应急医疗设施的建设时序而言,是先解决重症、后解决轻症患者的收治问题。轻症患者及疑似病例由于得不到及时收治,造成严重的家庭传播问题,带来后期巨大的救治压力。因此,不同的应急响应决策时点,会对应不同的病症发展态势,影响应急医疗设施建设时序。
        (2)应急储备空间体系尚不健全。
        疫情大规模爆发后,各类医用物资需求量巨大,包括口罩、酒精、消毒水、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一度引发民众的恐慌。暴露出在应对大规模且持续时间较长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城市的应急储备空间体系尚不健全,缺少该类设施空间的安排,导致物资调配不畅。
        2其他国际经验借鉴
        2.1新加坡——NCID(国家传染病中心)与PHPC(公共卫生防范诊所)
        新加坡在非典时期筹建了国家传染病中心,除诊治床位与隔离病房外,还有能处理高风险病原体的实验室等,具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在此次疫情中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另外,政府采用“私立参与,政府支持,统一标准”模式,私立诊所和医院成为此次应急防疫体系下的公共卫生防范诊所,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
        2.2日本——医疗卫生设施空间布局均衡、服务便捷
        日本打破行政区划,根据人口、地理、交通等因素,形成层级错位、功能协同的基层医疗圈、中层医疗圈和上层医疗圈3级医疗圈。



        3 沈阳市防疫专项规划初步研究
        3.1沈阳市防疫空间面临问题
        沈阳对已有的防疫空间资源缺少系统的梳理,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防疫空间体系,缺少对于城市发展不确定性及突发状况的规划预案研究。传统的蓝图式规划容易面临“规划失灵”的问题,出现空间应急反应迟缓的现象,面向实施性的规划需要与部门对应且事权关系简单清晰才能发挥实效。
        3.2沈阳市防疫专项规划建议
        沈阳市2019年全市域常住人口831.7万,每万人床位数约84.5,每万人医师数约36.2,与武汉市人口数量、医疗情况体量相当。本次防疫专项规划应在充分借鉴新冠疫情各城市响应经验的基础上,以武汉为靶向,对沈阳市现状防疫空间体系进行摸底评估,从“日常防疫”与“应急战疫”两个方面提出详细应对策略,打造沈阳5+4+3+2+1防疫空间体系;并建立15分钟全覆盖防疫圈,绘制城市高危空间地图,搭建智慧城市平台。
        3.2.1全面应对的防疫空间体系
        (1)5类空间
        沈阳市防疫空间应形成医疗卫生、隔离察治、物资交通、基础设施、战略留白五类空间体系,并优化空间结构,完善用地布局,制定相应标准与管控要求。
        其中,医疗卫生体系可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及其他卫生机构等;
        隔离察治体系包括救治隔离(可形成方舱医院的体育馆、展览馆等空间)与观察隔离(宾馆等)两类;
        物资流通体系包括生活物资、医疗物资与防灾通道;
        基础设施体系主要指医疗与生活垃圾处理,同时包括垃圾转运、雨水污水处理等;
        战略留白体系包括医疗诊治空间留白(参考雷神山、火神山医院与小汤山医院)、物资储备空间留白、基础设施空间留白(参考千子山医疗垃圾处置中心)。
        (2)4个层级
        形成市、区、街道、社区4个层级之间的有效传导与响应。分层分区分级响应,精准精确精细化防疫抗疫。
        (3)3个过程
        通过不同类防疫空间的协同运作, 形成诊断、隔离、救治的闭环医疗过程,从筛查、发现、转运、隔离、治疗,无缝衔接,完整闭环,形成有效防控。
        (4)2种状态
        从疫情发展来看,“常态防疫”与“应急战疫”两种状态将长期交替发生,在规划编制中,应充分考虑两种状态的空间需求与使用特点,相互补充,这样才能对城市中长期的发展做出完整的空间安排。
        (5)1处中心
        建立智慧公共卫生中心(ICDC)
        3.2.2 分级管理的高危空间地图
        对现有各类活禽批发市场、冷链冻品库等病毒潜在载体空间,以及对外交通枢纽、高速公路、出口路等病毒输入空间,应识别高风险源,绘制公共卫生高风险空间分布图, 制定公共卫生“高危”地区改造计划,明确“高危”空间的具体使用行为负面清单。
        3.2.3实时共享的城市智慧平台
        打造城市全信息数字化智慧平台,具有完备且标准化的空间地理信息及应急相关部门各类设施、服务与资源数据库。在防控疫情方面对城市进行信息、人员和空间的高校管理,利于医疗物资和人员的调配,避免恐慌,保障秩序;对已确诊或疑似病例人员的出行轨迹和接触人员进行反向寻踪和精准定位;辅助医疗资源和物资设备的高效调配,护航城市应急设施保质保量建设。
沈阳市防疫专项规划应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充分提高城市韧性,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进而提升城市竞争力,将沈阳打造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健康中心。
参考文献
[1]杨春伟, 王旭. 沈阳市城市环境卫生“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公共厕所专项[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 000(024):1-6.
[2]胡冰. 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东北大学, 2011.
作者简介:陈曦雪(1985.02)女,回族,辽宁省大连人,硕士学历,中级,从事研究方向或职业:建筑设计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