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
湖北益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为了满足经济发展要求,我国道路和桥梁的建设在逐步增加,道路维护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随着道路使用率的增加,道路和桥梁维护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也逐渐显现。本文针对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常见病害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常见病害;处理技术
1导言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纵深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也随之完善,其中市政道路桥梁作为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了便捷服务的同时,也为城市居民的安全出行提供了支持。而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期间,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存在而导致工程建设中会出现一些常见病害,进而对城市建设发展和城市居民安全出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市政建设单位应立足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现状,针对工程常见病害,注重施工处理技术的优化使用,才能保证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质量。
2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
2.1路基下沉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路基下沉是一种常见的质量问题,道路的土质和超负荷运营都会对路基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在对软土地基进行施工过程中,由于软土土质含水量较大,需要对软土土层开展排水工作,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软土土层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可能会阻碍排水速度,施工团队在排水工作没有完全结束时就开始施工,会导致软土地基不稳定,再加上软土层的特性,极易受到地下水的影响,造成水土流失,也会影响软土地基的稳定程度。除此之外,长期遭受负荷过大车辆的碾压也会对路基桥基产生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沉。
2.2裂缝
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在于混凝土材料的选择,由于混凝土材料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未选择与施工要求相匹配的混凝土材料,则极易影响后续施工效果,产生裂缝问题。因此,在对混凝土材料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重点了解其不同型号的特点与适用情况,针对性地选择水泥、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通过了解原材料本身缺陷,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可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有效弥补。在道路与桥梁建设过程中,如果桥梁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不合理,对混凝土构件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在应力的作用下,会导致道路或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而荷载问题的出现与桥梁设计也有很大的关系,由于设计人员并没有结合道路桥梁工程项目进行全面分析,导致在设计建模过程中,对各个节点的受力存在偏差,从而影响施工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用料问题。
2.3钢筋腐蚀
抗裂性与抗拉性构成了钢筋材料必须具备的重要安全性能,并且钢筋材料组成了道路桥梁基础结构中的关键支撑部分。道路桥梁钢筋出现锈蚀的重要根源就是钢筋受到雨水腐蚀、地下水侵蚀或者土壤环境侵蚀,导致钢筋材料固有的安全性能受到减损。此外,某些钢筋施工材料本身没有达到安全使用标准,市政施工单位对于不具备安全使用性能的钢筋结构材料进行了施工使用,从而埋下道路桥梁的本体结构性能安全隐患。
3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的施工处理技术
3.1地基不均匀沉降施工处理技术
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地基不均匀沉降作为常见病害之一,会影响工程建设质量而威胁人们的安全出行,不仅如此,还会缩短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使用年限,不利于工程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必须注重地基不均匀沉降施工处理技术的有效应用。首先,加固市政道路桥梁工程。
在工程表面运用加固材料进行全覆盖处理,以改变工程的截面面积,进而有效提高工程的承载能力。其次,水泥砂浆置换地基土质,提升地基稳定性。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之所以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是因为地基稳定性不够,而地基稳定性不够原因在于地基土质松软。因此,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期间,应明确地基土质条件,后根据工程建设要求,对地基进行有效加固处理,提高路基稳定性,以避免地基稳定性不够而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若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由于地基土质为软土质才出现不均匀沉降,应考虑采用地基内土质全部置换来改良地基土质,以达到提高地基稳定性的目的,进而从根源上解决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确保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能够长时间保持安全运行状态。
3.2裂缝施工处理技术
裂缝作为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之一,若修补不及时会引发其他病害的形成。因此,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应用裂缝施工处理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按照工程裂缝面积大小,裂缝施工处理技术主要有以下两类:首先,裂缝修补施工处理技术。相关道路质量监督负责人在对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进行日常质量检查和维护工作期间,应严格仔细地检查道路裂缝,一旦发现工程表面出现小于2毫米的裂缝,应及时采取有效修补措施,以避免后续在自然环境和外加作用力的影响下出现裂缝变大问题。通常来说,对于宽度少于2毫米的裂缝,应用的修补措施主要是清理裂缝表面及周围,并在修补之前防止杂物混入,后在裂缝周围反复涂抹宽度不少于1毫米的水泥层,并在水泥层上涂抹一层沥青,以防止新涂抹的水泥受外界影响后再次出现裂缝问题。其次,裂缝填充施工处理技术。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日常质量检查和维护过程中,若发现出现宽度大且深度够深的裂缝,应及时采用填充法进行裂缝修补。填充材料应考虑工程建设材质,多用水泥、环氧树脂、橡胶混合物等材料进行填充。在裂缝填充施工之前,施工人员应通过测量方式来明确裂缝的长度和宽度,以便准备数量充足的填充材料,随后对裂缝进行清洁处理,使用注入器将填充材料注入裂缝,待填充材料让裂缝完全饱和后,停止填充材料的注入,并及时使用封缝胶来密封处理封口,待施工部位彻底干燥后,最后对裂缝表面进行光滑处理。在此过程中,为了保证裂缝修补效果,应全程保证裂缝的清洁度和干燥。值得注意的是在裂缝施工处理过程中,若裂缝过大,裸露出内部的钢筋,则要在裂缝处理之前,应对外露钢筋进行涂抹防锈剂进行防锈蚀处理,并要清理内部松散物,后进行填充处理。
3.3钢筋锈蚀施工处理技术
钢筋锈蚀主要成因是钢筋外侧混凝土保护层出现裂缝,使得雨水和空气直接透过裂缝与钢筋相接触而使得钢筋锈蚀。因此,针对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的钢筋锈蚀问题,重点在于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在具体的操作中,应先清理干净钢筋表面锈蚀,在此基础上,进行混凝土层的修复工作。在此过程中,主要运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类,一是在工程要求标准内,适当地增加混凝土厚度,以增加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防止钢筋锈蚀。二是增加混凝土保护层数量,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技术处理,加固混凝土以达到强化混凝土层强度的目的,进而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概率。基于本质角度来说,钢筋锈蚀问题形成是混凝土裂缝,而混凝土裂缝的出现绝大部分原因是混凝土性能。因此,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可改变混凝土材料配比,在混凝土配比当中加入适当的煤灰粉、矿渣等物质,以提高混凝土防渗水、强度等性能,促使其不容易出现裂缝的同时,也不容易被侵蚀务破坏,以在根源上提高混凝土质量,以保护钢筋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锈蚀现象。
4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道路交通运输建设也在逐步完善中,道路交通建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逐渐引起了人们对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问题的关注。因此,在道路桥梁建设过程中,需要提高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加强施工养护工作,通过采取合适的改善措施,提高道路建设质量,使其更好地服务人民,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嵩.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9):153-154.
[2]史启明.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讨[J].全面腐蚀控制,2020,34(08):58-59.
[3]徐豪.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5):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