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加强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管理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第7期   作者:周雄刚
[导读] 毋庸置疑,中国拥有五千年优秀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现阶段文物保护的方式具有多样性特征,文物保护工程也具备自身的特征。

        周雄刚
        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毋庸置疑,中国拥有五千年优秀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现阶段文物保护的方式具有多样性特征,文物保护工程也具备自身的特征。不过,我国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管理起步时间较短,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本论文全面分析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与文物保护工程相关特征相结合,提出相应的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以供同行业者的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施工管理;文物保护工程;管理方法
        引言
        随着我国时代经济飞速发展,国民日常生活生产水平质量正逐渐提升,近几年国民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时,正逐渐提升对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追求的要求。以此为基础,文物是艺术和文化的象征,广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但是,随着文物经历长期的风吹雨打,且所处位置较为偏僻,极难受到国民的关注,从而使得文物保护工作成为一项重要的问题。
        1 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的几大特征
        1.1 资金成本投入较大
        最近几年,我国各界人士与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愈来愈多的文物保护项目审核通过并实施。根据文物保护网的数据统计,仅2017年5月接收文物保护工程150项。文物保护工程的剧增,需直接将海量资金的投入,我国各级部门财政对文物事业经费的投入也逐年递增。但是,该怎么科学运用这笔资金,把钱花到实处,将直接影响文物保护工程的质量。
        1.2文物保护方法多样性
        我国拥有优秀的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文物类型多样化,存在的问题也是多样性。为此,文物保护工程所需处理的问题也就较为复杂。例如:以我国重点文物保护部门石窟寺及石刻的保护为例子,需对文物储存情况进行判断的同时,还需掌握文物的病害状况及抢险状况,进而可以及时选择最佳的保护方式。其次,文物保护所应用的材料也会由于文物间的差异而有所调整,若想尽可能还原文物的原貌,其所使用的零件可能需要进行特殊定做。不同材料的应用,直接影响到文物保护共享施工方式的差别。
        2 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2.1施工初期准备不充分
        每件文物自身具备深远的历史与艺术价值,特别是一些建筑类,其装潢、架构、地面及材料均有着严峻的美学规范。但是,在进行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会无意识忽略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内容,施工部门采用“走一步看一步”得方式,严重的甚至会对文物造成“保护性破坏”。
        2.2文物保护各部门间缺少交流
        普遍情况下,文物保护工程施工部门主要包含有:勘察设计部门、施工部门、监督部门、分包部门及业主,在进行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需把每方面的要求与义务进行划分与明确,进而可规范各部门的权责。然而,部分文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缺少交流,造成矛盾的发生:勘察设计部门没有及时掌握业主的需求、施工部门随意更改设计部门设计方案、监督部门没有履行自身的权责等等。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着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的综合质量,情况严重会造成返工的现象发生,对文物带来无法磨灭的不良影响。其次,一些部门在承接项目后,私下把项目进行转包,但是转包承接商缺少专业的技术水平,甚至没有相关的从业资格。若是没有及时发现并禁止这些行为,则无法保障文物保护工程的质量。
        2.3施工人员专业素养较低
        现阶段,一些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企业并未意识到项目施工的重要性,造成在选择施工人员环节上,已普通建筑工人为主。然而这些建筑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对文物历史、材料及价值内容掌握的较少,在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以想象为主,随意篡改文物的原貌、文化环境及历史条件。

比例:在进行传统村落文化保护项目过程中,为修护水电或是消防等基础设备时,而随意破坏村落的布置。使用太多新时代手法,借助新时代园林与景观,造成文物保护项目和原文化景观大相径庭。
        3 强化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管理的几大措施
        3.1拟定完善的质量保障系统
        首先,文物保护工程勘测设计部门、施工部门、监理部门及检测部门等多部门均需拟定健全的质量保障系统,质量保障系统是为完成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责任、流程、进展及资源。拟定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是保障产品与服务质量全面满足明确或是隐藏需求,完成组织的质量目标与方案。其次,通过运用质量保障体系,拟定质量责任制,确定文物保护工程在确保与提升项目质量中所涉及到的任务、义务及权限,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从而保障文物保护工作管理的标准性与规范性。最后,在落实质量管理系统过程中,每项活动与其结果无可避免会产生失误或是偏离标准的情况,因此需进行质量监督管理。质量监督主体为各项流程、方式、进展、商品及服务等环节,质量监督主要目的是对实体进行持续性的监管与验证,察觉失误或是偏离管理规范时,第一时间进行上报并采取相应对策,有效保障每项质量活动与商品质量都是达到相关标准要求。且需更深入让监督工作体系拟定出一套不同种类、可执行的项目质量监督实施方案。
        3.2强化对文物保护工程专业人才培训力度
        若想缓和我国文物保护事业发展对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的需求,需更深入改善文物保护人才培训系统,改善文物保护人才培养方式,提升文物保护人才培养品质。逐渐改善文物保护工程的项目负责人、各大工长、质检员、资料员等上岗机制。且通过定期举行多类型的培训方式,把各个时期的文物保护操作流程、工艺所涉及到的原材料等分享给施工单位的管理者与操作者,使得他们全面掌握各个时期的文物保护基础知识内容,逐渐提升文物保护认识。通过培训方式,核心岗位及管件工艺的技术支持需维持相应的稳定性。尤其是需树立正确的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参加人员以优秀求诚信、以优秀求利益的思维,具备承担文物保护的历史责任感及自觉性。
        3.3 强化文物保护工程质量动态管理力度
        首先,在文物保护工程整体过程时,需时刻细致落实文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各个工作人员需持正上岗,明白自身的权责,实施“矩阵体制、动态管理、目标把控、节点考察”的工程动态管理运转形式,各参加部门需在动态运转期间把控好各自承担的工程质量与效率。其次,需拟定一套健全、高效、灵活的质量信息反馈体系,动态把控异常信息的反馈与处理,让每项质量活动与产品位于受约的状态,使得信息管控、质量监督及组织协调工作紧密关联。异常信息普遍来自于质量监管,信息处理来自于组织协调工作,三者间有机结合保障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转。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文物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需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为此,我们需做好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把控好项目施工的质量,从而有效保障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长远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彭 山. 浅谈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和要求[J]. 大众文艺,2015(15):262-263.
        [4] Michael E Porter, Competitive Advantage:Creating and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York:The Free Press,1985.
        [2] Wei Liu. Management and System Control of Project Quality.Wuhan China: Wuhan University Press.2004.
        [5] 彭 梅. 浅谈建筑类文物保护工程的勘察设计[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134.
        [3] Kevin Forsburg, Hal Moozang , Howard Cotterman. VisualizingProject Management .John Wiley Sons, Tnc, 2000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