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物倒塌事故应急救援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第7期   作者:李治国
[导读] 本文通过分析建筑物倒塌的原因,特点以及类型,浅谈消防救援队伍在建筑物倒塌事故中应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为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提供借鉴。

        李治国
        上海市松江区消防救援支队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建筑物倒塌的原因,特点以及类型,浅谈消防救援队伍在建筑物倒塌事故中应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为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物 倒塌 应急救援
        【前言】近些年来,随着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越加频繁,以及人为破坏等其他因素,造成的建筑物倒塌事故越来越多,因此建筑物倒塌事故应急救援是我们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方面。消防救援队伍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要在救援理论、技战术层面不断有新脱破,要结合自身专业技术优势,打造完备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一、建筑物倒塌的原因
        建筑物倒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由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倒塌,2019年“利奇马”台风造成1.5万多间房屋倒塌;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米。二是施工、爆炸等人为破坏引起的倒塌,2016年上海市松江区佘山镇西霞路一栋三层楼房,因为装修破坏房屋承重体导致建筑倒塌;2009年上海市闵行区莲花河畔景苑,因南侧地下车库基坑开挖,北侧堆土过高,导致7号楼整体倒塌。三是建筑本身设计不合理存在缺陷,施工质量等引起的倒塌,1986年新加坡新世界酒店设计严重失误导致倒塌,事故造成50人被埋,43人遇难;2012年巴西里约热卢内一座20层办公楼因施工质量问题,导致建筑倒塌并殃及附近2座办公楼。四是受火灾、外力影响或改变用途等其它因素导致房屋结构遭到破坏,超过设计承受范围而导致的建筑倒塌,2001年美国世贸中心主楼在大火的作用下轰然倒塌;1995年韩国首尔三丰写字楼改成百货大楼,并加盖一层导致支撑结构超出最初设计而倒塌。
        二、建筑物倒塌的特点
        1、具有不可预见的突发性。通常情况下建筑物受自然条件、建筑本身缺陷、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存在倒塌前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但人们很难做出倒塌的准确判断,倒塌前兆不够明显不可预见,由量变到质变瞬间倒塌,人们往往来不及逃生,便被埋压的建筑物之下。
        2、具有次生灾害的连锁性。建筑物倒塌后,会造成建筑物内的水、电、气、各类危险品等设施损坏,物资泄露,极易造成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形成连锁反应,从而进一步扩大灾害事故。
        3、具有救援情况的复杂性。救援过程中除了建筑物倒塌本身的救生复杂,还伴有二次倒塌、火灾扑救、危化品处置、卫生防疫等其他情况。救援时间紧,72h内是最有效的救援时间,因此在短时间内要投入大量的救援力量,多方的人力物力之间的组织指挥、协调调度等困难重重。
        4、具有不可预测的影响性。在当前网络讯息高度发达的自媒体时代,由于事发突然,破坏性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大,极大造成重大政治、经济、社会影响,其间接影响可胜过其直接损失。
        三、建筑物倒塌的类型
        1、倾斜型:建筑物发生角度翻转,因纵墙柱、地基等承重构件某一侧受力失效产生断裂,无法起到支撑作用,出现向前或向后倒下的形态,形成一定倾斜角度,甚至是90度平铺于地面。或受外力作用,建筑物形成左右倾斜或拉伸变形,边长发生偏移,与垂直线存在一定夹角。倾斜型可分为左右倾斜型和前后倾斜型,每个类型又包括局部倾斜和整体倾斜。倾斜型建筑物易对周边建筑物造成影响,形成连锁反应。
        2、塌落型:建筑物发生垂直位移改变,平行位错较少。建筑物因地基、某一楼层墙柱或局部支撑受力失效等,出现局部或整体的平行下降,发生坍塌,可分为局部塌落型和完全塌落型。局部塌落型根据生存空不同分为斜靠型、V字型、悬臂型和夹层型。完全塌落型较为普遍的分类是V字型、A字型和饼型。通常多层建筑易形成塌落型,包括具有大开间的底商及多开窗洞的多层砌体建筑。RC结构的高层建筑物完全塌落较少,可能出现局部或部分楼层的塌落。


        3、复合型:建筑物存在倾斜和塌落两种破坏。二者可能同时出现,也可能由于其中一项破坏程度过大,导致出现另一项新的破坏。如前后倾斜建筑物,当倾斜角过大时靠近中间及底层位置可能出现折断,或底部受到过大挤压而坍塌。左右倾斜建筑物易出现底层受受力不均衡坍塌,同时可伴随一定的扭转角度。
        四、建筑物倒塌应急救援
   (一)力量调集
        1、第一时间迅速调集辖区及邻近消防救援站赶赴现场,各级全勤指挥部遂行出动、各建筑物倒塌事故处置专业队增援,并根据初期了解掌握的情况和上级指示调派其他增援力量。
        2、视情调集抢险救援、防化救援、举高、水罐、照明等消防车,以及检测、破拆、起重、起吊、牵引、撑顶、防护、救护、通信、照明、搜救犬、机器人等器材、设备。
        3、根据灾情严重程度,视情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卫生、安监、交通、环保、通信、供气、供电、供水、民政、城建、建设、施工等相关单位和建筑、结构、设计专家到场协同救援。必要时请调武警和驻地部队进行支援。
   (二)现场救援
        建筑物倒塌事故的救援行动,按照“分类处置、专业优先”的救援原则,积极抢救生命,最大程度减少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
        1、搜索。向幸存者和知情人询问了解倒塌建筑的层数、平面布局、倒塌时人员数量、所处部位、状态等基本情况。利用生命探测器、搜救犬等搜寻或采用看、听、敲、喊等方法寻找和确定被埋压人员,要注意被困人员所留下运动的痕迹及血迹。同时对倒塌的瓦砾堆要进行全面的斟查和分析,分析倒塌后可能存在的险情和人员幸存的安全部位。利用检测仪器检测事故现场存在的其他危险源等。
        2、救生。坚持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先重伤后轻伤,积极疏散引导和抢救被困人员。救援人员在做好人员防护,安全警戒等准备工作同时,使用扩张、切割、起重等小型工具排除障碍,进行初期救援,全力搜寻和被埋人员,对发现但一时无法解救的幸存者,提供饮食、药品和心理安抚,对暴露在外的受伤身体进行处理,为后续营救创造条件。在救出被困者时,不要急于对其进行盲目搬运,要了解其身体的伤害状况,科学搬运。如脊柱、骨头等受伤情况,应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协助下进行固定、包扎等前期处理,避免二次伤害,为后期专业医疗创造条件。
        (三)注意事项
        1、根据现场情况,为便于救援工作开展,适当的放大警戒范围,设立警戒标志,安排专人现场警戒;确定现场安全观察员,做好安全评估,落实现场安全管理、监测,明确提前预警信号等。同时确定疏散通道,清除障碍,开辟救生平台和通道,协助和引导人员疏散和医疗急救。
        2、当伴随有火灾、危险源泄露等其他次生灾害时,救人、灭火消除危险源等工作应同时进行。如次生灾害第一时间不能消灭,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次生灾害的扩大蔓延,确保被困人员的安全。
        3、倒塌事故应急救援现场,讯息情况复杂,要确保通信畅通,落实专人收集、整理、上报应急救援信息;了解灾害事故信息,现场记录指挥部决策指挥和应急救援行动情况,统计汇总应急救援相关数据,保持与各级之间的联络,做好信息的上传下达。同时要确定宣传口径,指导做好内部宣传,协调外部宣传报道工作。
        建筑物倒塌事故救援中,消防救援队伍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和装备优势,但它包含了多方面的救援技术,当前我们还存在一些软件和硬件上的不足,需要我们更新装备,强化各类技战术训练,适应大应急全灾种的需要,成为一支真正的打得出打得赢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
参考文献:
         刘晶晶、宁宝坤、吕瑞瑞、胡杰,震后典型建筑物倒塌分类及救援特点分析,震灾防御技术,2017.03
         
作者简介:
李治国(1981.8-),男,汉族,江苏省仪征人,本科学历,现就任于松江区消防救援支队,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灭火救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