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传 杨传宁
济南黄河河务局济阳黄河河务局 ,山东省济南市 251400
摘要;黄河水利工程是我国社会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其运行机制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因此,黄河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备受关注,对运行机制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依靠科学高效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系来保障。阐述了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主要意义,提出了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提高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分析
1引言
黄河水利工程是重要的基础设施。随着投资的不断增加,上下游形成了巨大的水利固定资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经营管理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充分发挥黄河水利工程的作用,有必要厘清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机制问题,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建立与黄河水利工程发展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运行机制,促进黄河水利工程及其运行管理健康发展。
2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主要意义
黄河水利枢纽的运行管理是发挥工程效益的重要基础。运行管理机制是否顺畅,将影响黄河水利枢纽设计目标和功能的实现,黄河水利枢纽的社会经济功能将在工程运行过程中显现。黄河的洪水问题在历史上一直很严重。国家开始治理黄河以来,治理理念不断更新,黄河上各种新型防洪抗旱水利工程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充分保护了黄淮海平原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黄河水利工程进行科学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可以保证黄河流域各地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3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3.1经营管理单位主体不稳定,项目管理体系存在缺陷
黄河水利枢纽运营管理单位需要建立职能明确、职责明确的项目管理体系。但由于运营管理单位主体不稳定,受到计划经济和改建光管思路的不利影响,项目管理运行机制问题长期存在。黄河水利枢纽运行管理单位主体地位仍不稳定,基层项目管理者思想观念与改革要求不一致。受传统计划经济思想和自身文化水平的影响,基层水利工程管理者思想陈旧,对水管体制改革认识不足,在思想上跟不上改革的需要。
3.2运营管理资金不足,维护工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虽然黄河水利枢纽运行管理的资金较以往有所提高,但由于经济水平发展不一致、运行管理情况不同,黄河水利枢纽运行管理单位的资金缺口仍然较大,自身的公益效益不足以补偿工程的运输和管理。各城市黄河水利枢纽运营管理单位所属的维修公司,思想观念困扰。成立之初,在设备、人员、制度等方面都存在问题。此外,许多公司员工老化,知识体系不完善,维修设备和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黄河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相适应。部分单位缺乏竞争意识,不具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开展黄河水利枢纽运行管理的能力。
3.3管理体系存在缺陷,项目外观差距较大
在黄河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过程中,长期受到改建光管思想的干扰,导致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建设长期脱节。长期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资金投入,推动黄河水利工程建设规模扩大,重视既有工程改造,对加强各类产业迁移项目管理给予足够重视。为适应现有的“管养分离”制度,制定了各种政策规章制度,但具体操作性规章制度仍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相关工作程序的可操作性不够明确。
3.4维修单位能力不足,执行维修合同能力有限
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后,各市河局组建的黄河养护公司在人员、设备、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在成立之初。如工人老龄化、文化知识水平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维修设备和技术缺乏,施工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黄河保护单位的管理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缺乏竞争知识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4提高黄河水利枢纽运行管理机制水平的相关策略
4.1巩固黄河水利枢纽运行管理单位主体地位,提高现场参与人员工作意识
黄河水利枢纽运营管理单位要建立权责明确的运输管理机制,借鉴相关运营制度中的项目法人责任制模式,明确各级运营管理机构和自身的权责,更好地巩固黄河水利枢纽运营管理单位的主体地位。
为更好地适应运行体制创新的需要,需重视黄河水利枢纽运行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思想认识。通过有效的培训教育,及时更新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市场化运作的关键,把握全局,促进自身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4.2筹集资金弥补管理缺口,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维修体系
黄河水利工程运行体制改革后,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要加强自身综合活动,促进综合事业发展,促进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发展,同时满足相关工作对资金的需求。首先要受益于政策,结合现有的各种政策内容,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其次,要依托现有收入项目,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收入计划;再者,要积极开展各类服务工作,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通过多方努力筹集资金,弥补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空白。同时,要充分发挥黄河水利枢纽运营管理单位的人才优势,为实际运营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人才和技术支撑。通过各种培训教育渠道,改变人员知识结构,提高自身技能,形成对维修公司的支持机制,推动黄河水利枢纽运营管理单位做大做强。按照市场经济管理模式,可以引入竞争性激励机制,形成完善、科学的考核办法,促进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稳步推进。
4.3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措施,实现工程建设与管理相结合
从黄河水利工程建设入手,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措施,推动新的运行机制完善,推动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走向规范化、法制化,采取一切手段确保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安全。参与此项工作的各单位应形成可靠性和可行性高的工作流程,实现日常运行管理的规范化运行。同时,在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建设与管理并重,合理衔接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实现各项工作的统一协调,确保工程运行管理设施能够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形成完善的工程运行管理机制,确保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好。
4.4完善内部用工分配机制,满足相关单位和工作发展需要
应在相关单位内部建立灵活的内部用工和资源配置机制,满足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需求,提高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和维护单位的发展水平。单位人事制度的深入改革,将形成招才引智、人尽其才的用人局面。同时,将积极打破过去用人的桎梏,转变论资排辈的观念和做法,促进各类人才有效流动,营造积极良好的人才就业环境,确保黄河水利枢纽工程能够充分发挥效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分析制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建立适合黄河水利工程运行要求和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运行管理机制,促进黄河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
4.5抓好培训教育,促进观念更新,提高项目管理和维护人员的思想认识
为适应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应尽快提高工程管理和维护人员的思想认识,更新观念。做好干部职工培训教育工作,让各级领导干部真正领会改革精神,把握改革大局,督促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4.6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工作程序
根据工程维护的内容和目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新的运行机制,使黄河工程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参与改革的各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形成清晰、可靠、可操作的工作程序,不断推进日常管理和资本运营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5结论
黄河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基础,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治理利用黄河目标的根本。目前,我国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建立完善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促进黄河的治理和水利工程作用的发挥,有必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从而实现黄河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葛颖.黄河水利工程管理刍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4(14):143-144.
[2]孙宗海,苑斌.山东黄河水利工程管理运有机制探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3, 33(8):46-49.
[3]徐乘.建立规范幵放的黄河水利建设市场[J].中国水利,2006(2):53-55.
[4]杨明云,崔建中,岳瑜素.黄河水管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工程管理运行机制分析[J].中 国水利,2005(2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