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强
新疆现代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伊宁市 830000
摘要:地震灾害是威胁居民生命与财产财产安全的重要灾害问题,因此需要提高建筑工程的结构稳定与安全。对建筑抗震结构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合理地考虑建筑所在抗震区域的物理、地质、气候特点以及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经济、技术等各种因素,以保证各种抗震建筑结构的整体设计能够满足建筑抗震结构性能的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建筑抗震的实用性和效果。
关键字:建筑结构;结构设计;抗震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的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对于建筑在安全、舒适度以及美观性上都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这就使得建筑的设计师们和房地产开发商对于建筑的外观、造型和室内的空间应用上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建筑结构设计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这对建筑行业带来考验的同时,也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对于设计建筑结构当中出现的问题,设计师需科学有效的调整设计,解决相应的问题,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1 建筑结构设计与抗震设计的分析
1.2 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之前,需对施工现场的水文情况和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科学分析,在建筑结构设计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性,重视设计的质量,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对建筑基础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1]。目前,许多大型的建筑物其内部的建筑结构设计比较复杂,所以设计难度相对较高,对此为保障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相关设计人员必须以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和实际现场的地质勘测信息为依据,进行科学的建筑结构设计。确保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案科学、可行。
1.2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根据我国地震灾害所致人员伤亡数据可见,地震灾害的产生不仅会对生态环境和建筑房屋造成较大破坏,同时也会直接危害到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影响下,当前建筑工程已经呈现出规模化和高层化发展趋势,这使人口密集度进一步提升,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往往会直接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抗震设计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体系的重要一环,其不仅能于地震灾害发生时尽可能为高层建筑居民争取较多的逃生机会,同时也能进一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并降低地震灾害对于建筑工程结构的破坏影响。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设计人员的抗震设计概念不明确
抗震减灾设计是为了更好地抵御大地震中的灾害,提高抗震减灾能力,避免造成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但是现在仍然有很多设计人员的建筑理念是用大量的优质钢筋混凝土来抵抗地震。实践证明,建筑材料结构中主要钢筋的固定不尽人意。而且,钢筋数量的增加不仅会直接降低建筑材料的延性,还会降低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适应性。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单纯通过计算钢筋数量来设计和分析结构的抗震能力是不全面的。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不仅要突出需要加强的薄弱部位,还要突出不能被地震破坏的薄弱部位,以保证整个建筑主体结构的安全。由于基础构件的严重破坏往往直接消耗抗震建筑的大量能量,建立正确的建筑结构设计指导理念才是我国抗震建筑设计真正的基本指导思想。
2.2 抗震设计在结构设计中不够重视
目前,许多建筑的主体结构在多次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这也是由于目前的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不够明显,设计人员不够重视。这些安全问题和隐患,在遇到大地震时可能会逐渐放大,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公共财产安全的重大社会问题。因此,在充分考虑抗震建筑实际工作环境的基础上,应做出合理的设计选择,以提高抗震设计水平。
3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措施
3.1 建筑结构减震设计
在我国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建筑结构工程师越来越重视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和相关的施工技术。其中,建筑结构阻尼技术主要是通过相关的阻尼装置,有效降低建筑结构主体结构的振动应力。大大增强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通常,在建筑结构抗震技术中,一般只采用建筑结构抗震技术的一个分支,通过阻尼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增强整个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时,也有效减少了建筑结构和工程设计中产生的大量经济投资。新型减震施工技术使建筑结构内部结构更加牢固、稳定,从而使建筑结构更安全。
3.2提升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在剪力墙结构设计过程中,在考虑满足室内舒适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外墙对于承重方面的影响,不能过度的追求舒适性而轻视建筑承重的极限。所以,在保证外墙尺寸合理的情况下,利用一些供暖以及制冷的方法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是非常可取的。如:高层建筑纯剪力墙结构设计同样也是允许的,刚度明显大于剪力墙-框架结构,在抗震性能上,要明显地优于框-剪结构,但是结构建设的成本要高于前者,若建设周期长或者是市场定位是高档住宅小区等,优先设计剪力墙结构,但是同时也应避免大开式的剪力墙设计,墙体厚度为90mm,为增加用户使用面积起到了作用。并且,剪力墙结构需要适量地增加框架,在结构体系的设计上,需要围绕剪力墙进行全方位的分析,采取包络设计等,且结构体系要清晰,框架柱按照EA实际情况确定数值,EI的取值要偏小等等。不仅如此,轴压比前提下,板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可以参考C25。
3.3新结构
型钢混凝土在抗剪力能力以及延性方面也高于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耗能能力强,因此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保证建筑结构的变形在安全的范围内,也就避免了建筑结构因变形过大而产生的质量问题,能够显著延长建筑结构的寿命及提升安全性。对比传统的抗震设计,没有增加成本而且降低了材料的费用。上述抗震设计中,在实际施工中应用最多的是前两种设计。这两种设计采用的方法、措施都是截然不同的,设计的机理、使用范围也不一样,因此这两种是相互独立的,在工程中可以通过协调使用起到更好的效果。
3.4妥善设置抗震防线
科学合理地设计抗震保护线,可以有效地保证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完整性,进一步大大提高其整体抗震性能。抗震设计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在无大震的特殊条件下,保证侧向延伸抗震性能良好的主体建筑工程结构的构件能够充分发挥其整体抗震保护功能。在地震中,只有在第一条大规模抗震防线同时受到严重破坏后,另外两条抗震防线才会同时受到严重破坏。因此,我们在进行建筑抗震工程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尽可能考虑建立抗震设计防线。
3.5 建筑结构的具体选型
一般来说,建筑工程中抗震结构类型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建筑抗震层的设计,不仅是抗震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直接影响到建筑实际使用的抗震效果。在建筑工程结构抗震类型的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建筑结构抗震类型的正确设计和选择。结合建筑的具体功能要求及其主体结构的特点,需要进行精心地设计和分析,通常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立面的主体结构和建筑平面的主体结构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民用建筑中,需要树立一个先进的抗震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建筑结构设计,从而确保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实践中,应对工程实际进行综合考量,结合工程地质条件与地震情况等特点,利用合适的抗震装置与设计方法。技术人员也应积极完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方案,深入探索新的设计理念,推动抗震技术实现在建筑结构工程中的大规模应用,以此来有效提高整个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提高我国建筑结构工程建设发展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佳莹.某高烈度区高层建筑隔震技术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21.
[2]辛桂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对抗震问题的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04):88.
[3]李霞.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理念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2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