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治理要抓好三个着力点 欧小蓉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   作者:欧小蓉
[导读] 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空心化老龄化程度高、社会治理难度大、村民的利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

        重庆市石柱县委党校

        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空心化老龄化程度高、社会治理难度大、村民的利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不相符合。了解该类地区社会治理的特点及存在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一、农村社会治理为何难
        1. 村民对公共事务“冷热反差”较大。一是对自己利益攸关的事项表现出“热”,有的热度还很高。如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对基本医疗服务非常感兴趣,看病难、看病贵是他们关注度极高的项目,因为这个在他们的家庭收入中的占比很高。现在农村人稍微有条件的都比较重视疾病的预防问题,一旦得了大病可能导致一个家庭崩溃。小孩以后是否有出息、能否顺利找到工作,与村民自身利益紧紧相连,孩子的教育费用、老师的综合素质、教育质量等,他们都会考虑。还有养老问题,村民不得不考虑。传统的养儿防老已经不是最稳妥的方式了,他们得考虑自己存部分钱以减轻小孩的经济压力。村集体经济能不能发展,发展以后自己能分红多少,他们比较感兴趣。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他们也比较关注。虽然他们很多人居住在城镇,但他们可能还会有很多时间返回乡村,在乡村居住一段时间,是否有利于出行他们还是在意的。二是对认为不怎么涉及自身利益的事务表现出“冷”。对选举不积极,参与积极性不高。他们认为要选谁是乡镇领导说了算,自己投票了也没有什么用。很多村民在投票时不愿参加,外出务工人员对此更没有兴趣,胡乱找人代替他们投票或者弃权。对其他与己利益关系不大的事项也是如此,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2.信息的不对称使村干部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粗略一看,村委会“三务”公开村村都有,但公开不及时、不全面、形式单一,一些是摆设而已只为应付上面的各种检查。个别村干部眼睛朝上,花大部分心思琢磨乡镇领导的行为习惯与爱好,认为只要把上面一级打通了自己位置就稳当了。近年来,村干部本末倒置,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迎接自上而下的各种检查,对村务却很少花费精力。个别村干部是在亲朋好友的四处活动下进入村支两委的,他们当上村干部后感谢亲朋好友的“盛情”,以权谋私给他们好处以回报。为其“两肋插刀”,遇到他们与其他村民产生的纠纷,不分青红皂白为亲友“出头”,侵犯了其他村民利益从而引起群众不满。执行相关优惠政策时,时时处处考虑的是亲友的利益,对他们格外的“关照”;而对其他群众尽量隐瞒优惠政策,不让其知晓。村民对村中的一些重大事项毫不知情,更不用说参与决策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形同虚设,不能切实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3.乡镇政府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缺位。个别乡镇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差,还限于传统治理理念,不作为、慢作为或乱作为。他们没有转变角色换位思考,他们不明白乡镇政府是农村社会治理的主体,政府的职能是为村民提供公共产品,也提供便于农村社会其他治理主体参与治理等服务。因为认识有误区,他们服务村民的意识不强。在对待部分群众的合理诉求时反应较慢,没有及时回应。有的一拖再拖,事情迟迟得不到解决,可能延误了问题解决的最佳时机,群众对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以后遇到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时,群众往往不会再找政府,而是寻求其他渠道解决,有时可能是非法的方式,矛盾从小到大,上访甚至越级上访,导致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演变成群体性事件,对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一定程度的威胁。



        二、农村社会治理要抓好三个着力点
        1.乡镇政府在农村社会治理中要准确定位,更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领域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变革,新的形势迫使政府职能的转型发展,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展开。推动多元治理理念深入人心,为多元主体发挥积极作用提供有利条件。建立并完善公示和听证会制度,引导公众有序参与。“听群众怎么说”,让其言无不尽,充分表达其意见建议。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多听则明”,一些好的方法能从群众中总结出来应用于农村社会治理中。政府工作人员要转变观念,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对待群众的诉求要认真加以分析,是否为合理诉求。如果是无理诉求,要做好解释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如果是合理诉求,应该积极回应,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认真执行好方针政策,打通“最后一公里”,使之“接地气”,以此提升政府的形象和影响力。把好村干部选举关,投票不是全部和唯一的方式,要经过多方考察拟提拔村干部的能力和品行,把群众的真实意愿摸准,把他们最信赖的人选出来。
        2.拓展渠道让村民积极参与其中,发挥好主人翁作用。群众是农村社会治理的主力军,他们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把他们充分发动起来。要注重乡贤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他们德高望重,群众信任之爱听他们的话。要鼓励他们把先进的社会治理理念带入乡村,让他们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摒弃陋习、净化乡村空气等方面着力。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鼓励村民当家做主人,积极参与村里事务的管理。参与村规民约的制定和修改,把那些大家都厌恶的事项比如禁止违规泡酒、黄赌毒等写入其中,让文明之风吹遍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树立大家的事大家协商办的意识,浙江温岭市民主恳谈法值得借鉴。有什么想法都摆到桌面上来说,倾听民意,集思广益,能消除群众的误会和疑虑。一切事情的原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每个村组建立微信群、QQ群,有什么好的政策、与群众利益密切的事项,只要不涉密的都可以发到群里共享,让群众充分的建言献策,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对远在外地打工的人群,也能方便其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他们对于自己的权利也能充分享有,比如选举的时候他们虽然不在现场,但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利参与网络投票。把群众最信任、最能为群众办事的选拔出来,既为了自己也为了大家投出最庄严的一票。
        3.村干部要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当好“领头羊”。村干部是村官,既是乡村的“官”就应该以身作则,把群众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村干部特别是村支书要高瞻远瞩,不局限于干乡镇领导布置的具体事务。最重要的是创新思路,带领群众因地制宜制定本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既有长期规划也有短期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一届一届地不停地干下去。尤其是当今时代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要鼓励乡村有文化的年轻人留下来,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大力实施乡村能人回引工程,鼓励他们创办小微企业,对特色农产品实施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乡村社会治理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招商引资吸引龙头企业入驻,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把乡村治理的理念融入其中。如石柱南坪村开展“以文化人、以礼服人、以德沁人、以境润人”的“四以行动”,利用乡风文明“积分超市”和“红黑榜”推动乡村治理,锤炼党员志愿者队伍,锻造一种“好邻里胜亲人”的好民风,逐步形成了以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的新时代乡风文明。乡村有重大项目一定要发挥村民进行充分的讨论,让他们有更多的话语权。高手在民间,要充分尊重民意,在此基础上做出重大决策,降低或避免失误率。要摒弃好人主义,对村里的坏人坏事要敢于仗义执言,对群众的纠纷要及时调解,营造良好的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氛围。要做到村务“三公开”,不仅张贴在村委公示栏,还应该在微信群、QQ群上及时公布,做群众信得过的好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