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现状提升对策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9期   作者:张斌
[导读] 机电设备是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的重要设备,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是提高企业效益的关键
        张斌
        身份证号:65282819710602****
        摘要:机电设备是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的重要设备,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是提高企业效益的关键,各个企业为了提升竞争力都在引入适当的机电设备。当机电设备工作状态出现异常时,应对其进行及时检修。本文主要分析了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现状;对策
企业利用机电设备可以提高其整体运营效率,但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常存在很多问题,只有对设备进行及时检修,才能保证其顺利运转,进而保护有关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1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现状
        1.1机电维修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一是部分企业对机电维修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招聘该领域的人才。二是相关机电维修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不能很快地对机电设备做出故障判断,延误了故障维修时间,耽误了企业的正常生产。除此之外,当检修完成后,也会出现故障复发的现象,这就需要不断地返修,从而提高了成本,无法保证企业的经济收益。
        1.2对机电设备的养护工作不够到位
        机电设备运行环境较为特殊,要承担的生产负荷较重,所以对机电设备做好养护工作非常重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企业对于养护工作的认识不够到位,让机电设备直接暴露在周围环境下,从而使设备产生了腐蚀等问题,这对于设备的使用造成很大影响。
        1.3维修养护信息无法实现共享
        一些机电设备发生故障时需要聘请专门人员进行维修,每一个专门的机构在维修时都有自己的常用方法与理论,由于维修方法具有一定的保密性,所以在新故障发生时,如果委托一个新的维修机构,该机构并不了解上一次故障所发生的有关信息,造成信息不能共享,虽然新的维修机构进行了故障的排查和维修,但还会存在安全隐患。
        1.4有关维修人员安全意识不高
        为了让机电设备更加平稳地运行,维修人员要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及时排查故障。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对维修人员的工作认识不足,相应工作安排不够科学化,缺少安全技能培训,没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一方面使机电设备无法平稳运行,另一方面也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2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对策
        通过对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发现,部分企业对机电设备维修管理重视度不够,没有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没有对机电设备进行及时养护。因此,制定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对策十分重要。
        2.1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有关工作人员要对机电设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企业应安排定期培训,并制定日常维修过程中应遵循的相应制度,进而约束维修人员的行为,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防止不当操作导致的事故,防止出现问题时的推诿扯皮。同时,有关人员应对自身技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断学习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此外,企业应安排有关人员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当设备出现异常响声或是不正常现象时,要对其进行及时维修。
        2.2合理安排机电设备检修周期因为有些机电设备长期暴露在恶劣环境下,所以企业必须计划好时间对其进行养护,这样设备才能实现平稳运行,企业才能提高生产效率。设备养护人员在对设备进行养护的过程中,要及时记录,方便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机电设备的具体情况,防止出现意外事故。
        2.3记录设备维修情况
        针对维修信息不能实现共享的情况,有关人员应记录好设备维修的具体情况,防止因下一次维修认识不足而导致的维修隐患。企业可以安排有关人员记录维修的具体内容,并对整个维修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归档处理。当问题再次出现时,工作人员可以查阅有关资料,从而提高维修效率。


        2.4做好维修养护人员安全培训工作
        应定期对维修养护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工作,提高人们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进而保证整个维修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维修工作完成后应当及时总结,针对此次故障的问题以及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再次出现类似问题。此外,维修技术创新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2.5完成实验教学调整,设立独立综合性实验课程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培养的需要,本次建设中增设了“机械基础综合实验”课程,此课程按实验自身系统优化整合、单独设置机械工程基础实验课程,采用模块结构分层次安排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工程基础实验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以先进性、创造性、实践性作为准则拟定课程教学内容。重视实验内容由“单一型”“局部型”向“综合型”“整体型”拓展;实验方法由“验证性”向“设计性”拓展;重视实验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增加实验内容和选题的柔性和开放性,从而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提升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
        2.6.配电箱安装技术要点。机电工程安装中,需要做好低压配电箱的安装工作,保证盘面涂抹漆的光滑性,将低压配电装置的指示标志在明显的位置。在实际的安装中,除了做好配电箱盘架的牢固控制,避免任何电器处于低压配电箱底板。为了保证配电箱的安全性,当开关电器式出现比较大的电流,或者开关工作频繁情况下,应当选择具有防爆防阻燃性的配电箱,在装配过程中,如果箱体位置和墙壁紧临,则需要箱体下边缘和地面保持1.2米左右的垂直距离。一般来说,配电箱内的电度表的表盘位置应当距离地面1.8米,立式铁盘架则需要距离地面2.1米。为了帮助安装人员清晰的分辨母线种类,可以采取不同外皮颜色进行划分,并做好相应的交底工作,保证施工更加准确,为日后维护工作提供便利。同时,还需要做好室外配电箱安装工作,使用不同型号的配电箱,在机电设备安装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室外配电箱应当具有防雨性,做好防雨罩安装位置的选择。公共场合的配电箱应当考虑是否安装箱门,做好相应的加锁措施,保证运行中的安全性,避免出现人为因素的破坏。
3实施成果
        该课程体系已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施,通过对各类课程知识内容的梳理,实现了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与统一。目前已完成对应理论及实际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在课程体系中融入的新工科内容已初显成效,其中“制造装备及机器人技术”课程中实践环节均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中开展教学,进一步丰富并提升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创新创业类课程中,将专业原有的学科竞赛成果引入其中,以创新设计竞赛题目作为实践环节选题,采用方案论证、方案实施及答辩的方式完成,极大提升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3.1机械基础综合实验室目前已进入实验室建设阶段,已明确实验室建设方案及对应设备数据。在实操实践环节中,增加认识实操环节,并建立了宝武钢铁作为新的实操基地,并已完成实操工作。实操内容及参观厂区极大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了学习兴趣及动力。目前就执行初步效果而言,该课程体系的修订与调整符合专业学生能力需求,新设置的各类创新类及实践类课程获得了学生的欢迎与好评。
        3.2拓展实操基地,增加实操项目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专业结合区域经济特色,拓展实操基地,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实操项目。目前,该省先进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全省高档数控机床、智能专用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等制造装备产品特色鲜明,部分产品在细分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因此在实操基地建设中,拓展市内实操基地,增设企业实操参观教学项目。本专业原有的企业实操环节只有生产实操一项,且在大三下学期,而学生尽早进入企业参观可帮助学生了解企业运行状态,掌握专业未来就业岗位情况,对于加强学生专业认同感,明确学习方向,具体深入了解专业课程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了“认识实操”,可以帮助建立专业方向认知并提高对后续专业学习的兴趣。在认识实操基地建设上,在原有的零部件制造企业基础上,拟增加国有大型企业作为实操参观基地,丰富了实操参观内容。
4结束语
我国目前在机电设备维修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企业应提高认识,积极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帮助机电设备平稳高效运行,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温光镇.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现状分析与提升对策[J].南方农机,2018,(23).
[2]范夫勇,梁洋.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和检修工作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