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9期   作者:王帆
[导读] 我国建筑行业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迅速
        王帆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11010419900803****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迅速,改善我国民生。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建筑工程规模日益扩大,并得到全面发展。就目前来看,建筑工程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对施工进度影响较大,从而增加了工程施工成本。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分析;控制措施
        引言
        我国经济建设最近几年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离不开各行业的支持,尤其是建筑行业的大力贡献。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逐渐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仅建筑在质量、外观、功能上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未来发展的潜力也大大提升。但是,在建筑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发展速度缓慢,成为了制约建筑工程全面进步的重要障碍。
        1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1.1建筑管理人才严重匮乏
        建筑工程施工涉及内容较多,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不仅应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还应对工程建设流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严格把控建筑工程质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建筑企业管理人才十分匮乏,为建筑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1.2缺乏完善的工程建筑管理制度
        对当前工程建筑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其工程管理制度明显缺乏完善性和健全性。就部分工程管理项目而言,相关建筑企业或部门为了减少项目投入资金,对建筑工程管理部门以及人员等设置较为随意,甚至出现不恰当的裁剪问题,进而导致进行管理工作的部门以及人员数量较为短缺,难以满足实际管理需求,进而达不到理想效果。其次部分企业或单位设置的管理制度较为随意性,主要表现在管理工作不到位,没有及时、定期对工程建筑进行管理,弱化了工程建筑管理制度的作用。
        1.3管理工作不到位
        管理工作不到位是目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存在的一大弊端。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工程管理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造成工程质量失控、安全风险提高和工程进度滞后。从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来看,造成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来自管理模式无法对管理责任进行落实,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人员之间相互推诿,最终导致工程管理形式化严重,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对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
        2建筑工程管理控制措施
        2.1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专业水平
        随着社会专业分工的细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还应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加以重视,只有通过造价工程师考试且获得相应证书的人员方可上岗。建筑企业应对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资格证书、职称等加以重视,经常开展继续教育活动,确保工程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促进建筑企业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2.2科学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
        对工程建筑管理制度的完善,需要相关管理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针对化的管理制度,对施工工作任务合理安排,明确施工工序、施工技艺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同时在管理中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施工质量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并确定合理的预防或解决方案,发挥管理工作中风险管控作用。在此基础上定时或不定期对工程以及施工人员进行管理,对工程建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并对这一情况进行记录,以此为后续同类问题的产生提供借鉴或参考。

另外在对管理制度进行健全的同时还应针对管理工作人员建立相应地绩效考核制度,对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情况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均纳入到考核中,同时对考核结果进行公式,提升绩效考核透明度与管理人员的认可度。另外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奖惩制度进行联系,针对管理效率较高、管理能力较强的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奖励,充分调动其管理积极性,不断提升其管理水平。同时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管理态度存在问题的人员进行惩罚,使其认识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学习改进,提高其对建筑管理工作的重视。
        2.3严把材料采购关,积极引进新材料、新工艺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相关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这些新材料和新工艺能够显著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标准,能够让施工过程更加安全。因此,作为建设单位,应在严格把控材料采购的基础上做到高质量的材料采购,保证材料的规格、参数符合合同及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此外,建设单位应追求新材料、新工艺的引进,以此为主导来提高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水平,最大限度地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有一种新型智能外爬架,全钢的材质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比如,垂直全封闭的主体能够配备更先进的防倾斜、防坠落等安全措施。此类外爬架在应用后不需要在高空进行架体搭设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高空架体搭设工作所带来的各类安全隐患。除此之外,无论建筑的主体高度是多少,只需架设3倍左右的楼层高度,就可以满足施工要求,还可以大幅降低钢管、扣件、安全网等材料的使用,在避免安全风险的前提下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体现了该类产品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再搭配升降脚手架的应用,就可以减少塔吊、电梯等运输设备的使用,促进了绿色施工的同时大幅减少了安全隐患,有助于实现建设单位对高质量、高效率施工的追求。
        2.4创新组织机构
        建筑工程组织结构的创新发展是管理模式创新的方向之一。通过对比发现,管理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和过程管理能力。因此,在创新过程中,需要以此为目标,对管理机构进行完善和调整。首先,加强过程管理,改变传统以结果衡量工程质量的管理模式。通过对施工过程的有效监管,能够避免隐蔽工程存在质量隐患,提升管理效果。同时建立管理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通过对管理部门开展监督,确保管理人员能够完成自身岗位职责。并且通过结果评价来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2.5树立可持续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之人本思想
        建筑工程的可持发展要将人本思想贯穿其中,在实际的工作进行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在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中,其实就是人才的发现与培养的过程,完全与企业运行融合在一起,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社会与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竞争与发展的原动力是人才,人才是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在企业中专业素质较强的人才可以极大的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行动力,可以促进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所以在企业中要因人适用,着重培养,根据岗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人才。同时企业也要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发现合适的人才。2.一个企业要想取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关键在于企业的人员是否具有稳定性,就需要在人才录用发面,要考虑到是否有与之相匹配的专业知识可以使其长期稳定的工作。另外其个人发展是否与企业的发展理念相契合也是影响一个人是否能长期稳定的重要因素。在满足以上要求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企业人员的培训,在专业技能知识培训的基础上加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企业中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氛围。
        结语
        通过对建筑企业工程管理现状开展的分析,从中发现了诸多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为了促进建筑企业更好地发展,应加强对工程的管理力度,对工程施工的进度、质量、造价、安全加以重视,全面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丽.解析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居业,2020(8):151-152.
        [2]马小强.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控制措施研究[J].城市住宅,2019,26(4):118-119.
        [3]颜振华.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分析[J].居舍,2020(12):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