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污染治理中开创生态循环的新工艺探索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9期   作者:  王恒
[导读] 对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目前所发现的生态污染源头、现状等,探讨生态技术与环境污染治理相结合的可行性,从而促进治理技术的创新,改善生产生活的环境,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王恒
        (中国电建集团重庆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市 404100)
        摘要:对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目前所发现的生态污染源头、现状等,探讨生态技术与环境污染治理相结合的可行性,从而促进治理技术的创新,改善生产生活的环境,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治理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环境保护
        引言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较快,经济和社会的建设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例如,在以前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的基础上,增加了基因污染等生态污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1]。因此,对生态污染的因素、途径等内容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促进治理技术的改善和创新,还大家一个美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1生态污染的内涵及途径
        1.1生态污染的内涵
        生态污染是在生物和已受污染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转化、迁移、积累的规律等条件下产生的,主要可以分为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受环境影响);食品污染(健康角度);无机污染、有机污染(污染因子的性质);物理污染、生物污染等。
        1.2生态污染途径和源头
        在当今,造成生态污染的源头和途径一般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基因污染等。
        大气污染的2个重要污染源头为汽车尾气和煤烟;水体污染主要是水体受到固体废弃物、各类未经处理的废水、禽畜粪尿等物质的污染而形成的;土壤污染主要是由于生物残体、农药化肥、大气沉降物等物质进入土壤并逐渐累积而影响到土壤质量,造成农副产品污染,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基因污染是生态污染中的新型污染类别,是由于原生物种基因库不受控制、非预期地基因流动造成的,是基因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潜在危险[2]。例如,美国发生的“星联玉米事件”、墨西哥的“玉米基因污染事件”、加拿大的“转基因油菜超级杂草”等事件,给人们乃至世界全球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不仅仅是在植物上,转基因工程对环境和人体都有着严重的威胁。对动物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如转基因鱼类和无脊椎动物都有较强的繁殖能力或配子能力,这对于生态中的食物链等有着极其负面的影响。
        1.3居室污染
        居室污染一般是指室内空气遭受生物或化学污染源的入侵,导致质量降低。各种燃料(如煤炭、煤气、柴草以及液化石油气等)的燃烧为居室污染的主要来源。此外,厨房的油烟气体、室内装修所采用的绝缘原料、塑料、黏结剂以及油漆等都会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气体。另外,部分建筑原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能够从墙体、地板和天花板中散发出来,危害极大。
        1.4土壤污染
        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料、生活污水、化肥、农药、畜牧粪便和大气沉淀物对土壤危害较大,经过长时间积累,土壤质量会明显下降。部分地方使用污水对农田进行灌溉,将直接造成土壤的严重污染,进而影响农副产品质量,间接影响人体健康。
        1.4城市化因素
        随着建设规模的快速扩大,部分城市面临住房紧缺、交通拥挤、环境变差和资源减少等难题,这也是造成生态污染的因素之一,会导致热岛效应、水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光污染等。
        2中国生态环境现状目前
        我国生态环境总体处于恶化状态,部分区域处于改善状态,生态污染治理能力远低于生态破坏速度,生态环境赤字不断加剧,主要表现如下:
        2.1水土流失严重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水土流失的总面积大约是115万km2。而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水土流失的总面积为179.5万km2,是中国国土总面积的18.8%,导致沙漠化快速加剧。我国成为世界上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单单北方区域的戈壁、沙漠等沙漠化地区已经超过148.5万km2,大约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15.5%。80年代初,沙漠化土地每年以2101km2的增速扩张。25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为3.93万km2。目前,大约有5903万亩农田,7412万亩草地,2100km道路与众多城镇、乡村、工矿受沙漠化严重迫害。
        2.2草原面积急剧退化20世纪70年末,我国草原退化率在15%左右,而到80年代初已经达到30%。中国草场的退化总面积高达10亿hm2,目前仍然以每年2020万hm2的退化率扩张。

因为草原面积退化,畜牧过载,牧草产量
        2.3森林资源缩减近年来,我国部分重点林区森林面积大量缩减。中国的森林砍伐量和耗损量已大大超出树木的生长数量。倘若依照当前的消耗水准,绝大部分的国营林木企业将会面临缺少成熟林木的状况。林木赤字已成为目前最为典型的生态环境赤字,现代人过多且过早地耗损了未来人应享受的林木资源。
        2.4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据统计,我国的植被物种中有15%~20%位于濒危状态,单单高等植被中面临濒危的物种就有4000~5000种。近35年来的数据指出,白鳍豚、高鼻羚羊、熊猫、野象以及东北虎等珍稀野生动物的分布区明显缩小,种群数目也大幅降低。2.5水体污染显著加重根据1986年对典型城市进行监测与调查得出,有43%的城镇饮用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但遭受的污染程度不同。在分析调查的552条水库中,有超出83%的水库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中国大约有7亿人口使用大肠杆菌超标的饮用水,大约有1.69亿的人口饮用水已受到污染。
        3生态污染治理技术
        目前,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民众,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都非常重视。即便如此,有些仍然不能同步或预先设置有效的预防措施[3]。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引入高新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生态治理技术等)来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环保质量。
        3.1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酶工程等高新技术。其中,DNA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和发展的关键。这些工程技术对于治理生态污染有着极大的作用[4]。例如,在进行垃圾等废弃物处理时,生物技术通过破坏、降解污染物分子结构使降解、分解的产物循环利用,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又减少了人类活动环境中污染的面积和范围,形成“污染物一可利用降解物及其附属产物”的绿色循环体系。在污染物质的处理时,可以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将其转化成无害、无毒的稳定物质,利用酶促反应就地处理污染物,实现污染治理与正常工作相辅相成的作业模式。
        3.2生态治理技术
        生态治理技术是利用生态原理对有害生物或资源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一项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对生态系统的改良、重建、修补、改进、再植、更新等活动或过程。目前,生态治理技术运用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主要有稳定塘、慢速或快速渗滤系统、地表漫流系统、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地下渗滤系统、分散式处理技术等。在生态治理技术逐渐推广和实践过程中,生态治理技术对于工业生产、城市生活、农作物化肥等污染的处理已初见成效。
        3.3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革新
        当代生物治污技术重点应用在土壤生物的修理、农药污染的清理以及水体生物净化等实际领域,在转基因工程中的探究和应用相对较少。转基因工程通过对基因序列某一段的重组和基因流动等因素来改变物质的原有遗传序列,也对众多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不可磨灭的损耗[5]。运用当代生物科技中成熟的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以及细胞工程等科技,在对物质基因进行基因重组排序中加入能够吸取对人体不利的基因的微生物或细胞,抑或是在基因重组中运用可控制转基因后的繁殖能力的微生物或基因,进而消灭转基因物质中存在对生态环境的肆虐基因和序列,让其成长为既能够适应社会所需的转基因优良物质,又能够推动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结语
        生态环境污染制约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对人类的生活生产影响较大。当前,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愈来愈多样,怎样实现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革新,已然成为当今时代的一项重要课题。生态污染 是当前人们急需关注的重要课题,人们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运用科学技术治理生态污染是关键。本文提出的治理技术革新对策,旨在从根本上治理并预防生态环境污染,为人类生存和健康生活营造优良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余敏江.论生态治理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利益协调[J].社会科学,2011,(9):23-32.
        [2]张琪.拨开“云雾”见晴天盘点多国治霾高招[N].中国能源报,2013-08-09.
        [3]王康.生态学派观点视域中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4,(12):154-156.
        [4]王莹,徐小军 . 浅谈水资源污染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J]. 中国科技纵横,2013,(16):26.
        [5]高月梅,康利平,朱利芬,等 . 灌区水资源污 染及水资源利用浅析 [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9):5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