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城市更新中的文化传承与彰显的启示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9期   作者:钟婷
[导读] 东京是一座持续更新的城市,在其百余年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中,大约每20余年就主动进行一轮城市更新,主题不断调整、制度不断迭代、设计日益精进。
        钟婷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00
        东京是一座持续更新的城市,在其百余年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中,大约每20余年就主动进行一轮城市更新,主题不断调整、制度不断迭代、设计日益精进。
        
一、东京城市更新的主要做法与特点
        东京城市更新通过传统与现代共生,在历史建筑保护和再利用中塑造多元文化特质。
1是差异化保护历史建筑,实现创新性利用。
        东京坚持“和魂洋才”的理念,在文化传承与魅力彰显上呈现创新包容的态度,保持文化大都市独特魅力与竞争力。对待日本传统建筑,偏于恪守古法,强调原真性保护。对于近现代建筑,完善历史文化遗产的认定制度,在以历史保护为前提,进行公共功能植入以及保证开放的前提下,通过新兴业态植入与景观营造进行再利用使之再生,带动周围城市环境复苏。历史文化遗产保存型街区对建筑造型的连续性、檐口高度等要素提出规定,形成精细化控制导则,延续地区的历史特色与高品质特征。
        完善对于近现代建筑的历史文化遗产的认定制度,形成了以历史保护为前提,进行公共功能植入以及保证开放的前提下,增加再开发容积率的新制度,确保了历史建筑的充分保护与持久的合理利用。
        
2是通过精细化城市设计营造公共空间。
        东京城市更新项目由多方联合进行一体化设计,官民合作方式进行公共空间建设,破除公私界限,通过“扩大增量、共享存量、私地公拓、公绿私养”等方式保障了公共空间品质。作为紧凑型城市,日本城市更新呈现立体化复合化趋势,是典型的“垂直城市”。对于公共空间强调空间便利性与趣味性的一体,模糊化室内外界限,通过步行网络和室内外公共空间的无缝衔接,大尺度的共享开放空间以及大众化的功能,成为汇集人流,激发活力的关键。特别擅长用立体化的步行系统,一方面解决高强度开发的步行联系问题,破解交通阻隔;另一方面是在有限的空间中呈现趣味化、个性化、品质化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以及环境艺术的设计中,注重人本,注重精神性、民族性与时代性。不一定执着于统一的立面和统一的广告,而是体现个性的建筑设计和广告设计,更多关注于对街道空间的使用,交通安全保障,车辆停放管理,人行道连续的保障等方面。
        在自然环境营造与城市建设中,追求地域文化特色的营造,保留与培养地域文化魅力。在社区营造中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生活文化的营造,构建邻里感情网络,保护社区居民传统生活方式和共同积累的社区文化记忆资产。社区营造是居民们落实在行动上的对家园的记忆和憧憬,故乡重新焕发魅力靠的是那些以自己所居住地为荣、对居住地有深厚感情的居民们的努力。


        重视城市空间节点的气氛和街道活力的打造,强调空间的开放,环境的宜人,强调区域慢行系统的立体组织与无缝衔接。
        
        
3是通过公共设施引领高品位生活。
        日本城市更新在土地区划整理中,通过整体效益估算将公共功能进行落位。通过土地整合在竖向空间上进行公共设施立体嵌入,一方面助力于产业集聚化、高端化、特色化,如涩谷通过文化演艺空间植入成为发布潮流动态、演绎新文化的舞台,成为未来文化与生活形态的引领者;另一方面致力于补足现有老城区的服务功能的不足,实现配套设施的有机整合与效益最大化。
        
二、主要启示

        历史风貌保护更新事关城市文化特性,必须在恪守传统与传承创新中寻求最大公约数
1是在城市更新中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东京城市更新将十分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同时注重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将传统文化继承与现代文化发展均融入城市活力营造的范畴,营造具备独特的标识性的步行街区、现代化的超高层建筑组群。城市更新应该守住历史文化保护的底线,在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文化赋能,如以容积率转移制度构建历史建筑的制度保障,创新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并形成了区域标识。
二是以高品质空间设计激发城市活力。
        公共空间活力激发可更新带动片区整治改造与开发管理,实现存量空间的增量价值。东京通过统一规划精细化设计,以及各方认同执行的城市设计导则,在高密度城市空间中呈现了集合趣味性与舒适性,立体化、复合化、生态化的高品质公共空间。成都应分类梳理各类可利用公共空间,通过精细化设计营造活力场景。如以“ETC”引导开发的模式为突破口,即“EOD”“TOD”“COD”三合一统筹思维方式,探索城市有机更新,探寻“人城境业”,将生态、环境与建筑结合,打造景观核心,构建“大公园+微绿地、微庭院”绿道串联的开敞空间系统。
三是以高品位公共服务设施触发城市更新。
        现在大城市居民对于公共活动的参与度与认知度高。在复合化功能设置中,尤其注重公共设施,特别是文化类设施在吸引人流、创造新的生活美学方面的显著作用,通过引爆性的特色项目,打造更新项目的旗舰品牌。成都在城市更新中应该积极引入公共设施,通过时尚前沿、具备引爆性的新兴业态,吸引大众人群,打造城市品牌。
        
        

钟婷: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任规划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