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芹芳
曲靖灌区管理局潇湘水库管理所 云南省曲靖市 655000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在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问题之一,致使土地退化,耕地资源日益减少。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水土保持监测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监测数据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从而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目前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对策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存在问题;对策
引言
水利工程是为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消除水害而修建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供给人们生活物质生产的土壤产生一定的毁坏,降低土地的生产力;还会破坏地表的自然、人工植被及其他水土保持设施,能一定程度上加剧水土流失,从而影响项目工程区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监测及治理是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用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是保障工程可靠、经济、高效的重要基础,也是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源头和基础,还是河道治理的根本。
1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及特点
1.1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
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主要是对在建工程进行系统、详细地动态监测,搜集、整编、梳理进度、质量、效益资料,找出有利于工程进展和效益提高的关键途径;对工程建设各个阶段效益进行评价,实事求是地反映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其任务是对计划进度与工程质量、投资投劳与效益变化、减水减沙等方面进行动态监测、跟踪调查,并搜集项目实施信息结合监理结果,对流域生态治理项目实施情况从经济效益、环境与水沙变化、技术与管理服务方面开展综合分析,确保水土保持工程发挥效益。
1.2水土保持监测的特点
首先,复杂性。不同类型的项目会造成差异化的地表扰动情况。这样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需结合项目内容进行调整和改变,显著加剧监测工作的复杂性。其次,短期性。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短期性特征较为明显。如果错过关键监测时期,将难以保证监测效果。因此,相关人员需提前制定水土保持监测计划,于工程项目建设中同步实施高质量的监测工作,获取精确的监测数据。最后,困难性。水土保持监测只有短暂的时间,重复实施难度较大。同时,监测工作容易干扰到工程建设活动的实施,可能会遭到部分建设人员的阻挠。
2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没有健全监测技术标准
水土保持监测属于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所以要遵循严格的技术标准。虽然我国水利部门早已颁布了《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但相关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段会遇到不同的情况,所使用的监测手段、内容等都有所差别,如果没有健全的监测技术标准,就会导致技术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失误,继而降低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不利于后续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
2.2监测点分布不均衡
现阶段我国主要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进行监测点的设立,整体分布不够均衡,导致监测数据只有局部而没有整体,数据不够完整,各地方进行宏观决策时无法保证其科学性,造成以偏概全的局面。
2.3监测技术人员能力不足
部分监测人员不具备较高的技术能力,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严重降低监测工作效率,不能够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影响到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效果。一些监测结果的责任意识缺乏,为最大程度扩大自身利益,可能会故意减少监测频次,延缓进场时间等,影响到监测工作的开展效果。
2.4水土保持法制观念淡薄及水土保持监测滞后
各个领域对水土保持的认知较为淡薄,水土保持工作滞后,有些领域为了取得水土保持行政许可文件,被动实施水土保持监测等法定流程,由此导致水土保持的监测工作与实际施工期脱节,较难准确确定施工扰动期水土流失的强度和土壤流失量。
3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有效对策
3.1加大对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
由于我国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要通过监测获取准确的数据,就必须增加监测点,解决监测点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从而确保监测数据的完整性。为此,各地方政府应加大对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及时引进科学的监测技术、设备,改变传统的监测手段,同时加强对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提升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避免人为操作失误,从而有效提升监测工作的质量。
3.2推广运用新技术与新方法
水土保持监测人员需充分认识到新技术、新方法的优势和价值,积极学习与运用于农业生产建设项目中,促使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效率与精度得到提高。首先,积极运用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适应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需求。通过综合运用遥感技术和实地调查手段,能够将项目施工区域的地表扰动面积、弃土场数量等精确确定下来。同时,对比项目建设前后的影像数据,能够对项目区域的水土保持情况动态监测。其次,积极运用无人机技术。传统卫星遥感不具备较强的灵活性和时效性,而无人机则有效规避这些弊端,能够对农业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情况及时反映。通过处理无人机拍摄到的原始影像,可对项目区的DEM/DOM数据进行获取,有助于人们直观了解项目的水土流失状况。无人机影像可以达到亚米级的空间分辨率,可对水土保持措施的面积、数量等准确识别,有助于水土保持监测精度的提高。
3.3提高监测人员技术水平
监测单位要结合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要求,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细化制度内容,指导、规范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实施,促使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质量得到保证。要构建长效培训机制,定期培训监测技术人员,将新技术、新方法以及细节流程等作为培训的重点,促使监测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此外,要完善人才考核机制,定期考核监测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水平,激发监测技术人员的学习动力。
3.4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
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类型、水土保持措施的数量和质量等。其中,工程措施监测方法为:结合实地勘测与全面巡查,确定工程措施的数量、分布和运行状况;实测时,采用皮尺量测和目视检查的方式,对排水管的外观质量和关键部位的几何尺寸进行核查,对于其防护效果设立观测样点进行定期观测;对于边坡防护和土地平整工程,主要是通过查阅施工图纸,同时采用皮尺、GPS和测距仪进行测量。临时措施监测方法为:监测主要是在查阅工程施工、监理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确定临时措施的数量和分布;实测时,采用皮尺量测和目视检查的方式,对填土袋拦挡和防护网苫盖的工程量进行核查;对于其防护效果,通过测量沉沙池和排水沟内的泥沙沉积量进行分析。植物措施监测方法为:采用标准样地方法进行监测,草地标准样地面积为4m2;植物措施生长情况等每3个月监测1次。
结语
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水土保持监测是基础环节,对水土流失的整体治理效果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确保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质量。对于目前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监测机构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如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标准、加大对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推广运用新技术与新方法等,从而有效解决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于孟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的应用探析[J].建筑与装饰,2019(7).
[2]范俊庭.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9(19).
[3]罗伟慰.城市河道生态护坡评价体系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