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丽
十堰市汉江路中心小学 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具有科学性、思维练习性的学科,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至关重要。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学习效果优劣区分明显、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情况。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必须要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结合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方式,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分层教学方式,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知识接受能力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评判标准。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引言
一、分层教学方法分析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水准将学生合理地进行分类,在教学过程中有侧重地展开分组分层次的教学,以便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分层教学的精髓在于划分,划分的主体对象是所有学生,划分的标准为学习理解能力。简单来讲,分层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弱。因此,在每个学习小组中,学生可以具有相当的学习水平,学习思维也比较相像,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类型则更加相似。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小组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因材施教,寻求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是在践行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制约,致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教学理念和模式滞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依然束缚在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下,并未从中解放出来。在这种理念和模式下,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依然以灌输知识、题海战术作为唯一的训练模式,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作为最终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致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低下,严重制约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师生比例不均衡,无法顾及所有学生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依然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衡、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等问题。各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部分地区的小学多采用一位教师教几十位学生的大班教学授课方式,这就导致师生比例不均衡,从而引发教学上的一系列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活动是否已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往往只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做出判断,以决定是否继续推进教学进度。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学习方法不当或能力不足而难以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导致学习成绩难以提升,学习积极性不断下降。同时,在大班式教学中,部分学生会认为教师不会注意到自己而表现得不专注,而教师因为时间与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每位学生都保持相同的指导和关注度。因此,教育部门应推进师资力量的发展,优化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作为教师,在授课时也应多进行巡视交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并对小学课程的结构体系做出一定的改善,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多样化。
第三,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在组织和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应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等,制定出有差异化的教学方案、教学目标,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等,最终促使所有学生的发展。
但在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是片面地采用“一刀切”的模式开展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极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根本无法实现所有学生的发展。
第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低下。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受到数学学科特点、小学生自身因素、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根本无法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难以实现所有学生的进步。
三、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分析
(一)掌握各层次学生学习情况
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课堂学习过程中、课后查漏补缺等环节中,小学数学教师都需要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想要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可以用的方法有很多。大多数教师会选择采用随堂小测的方式来全面掌握所有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反馈。其实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分层规划教学进度
先前通过各种方法掌握了不同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并根据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进行了简单分类。对不同组别的学生,教师应当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在短时间内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来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在相同的时间内,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需要达到较高的学习目标,可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加入课外知识的拓展讲解;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则需要通过较为基础的知识点训练,使其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分层规划教学进度是进行分层教学计划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可以接受更快教学进度的学生,教师可提供更多的弹性任务和自主性探究学习活动;对于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则提供更多的演示性学习机会,以达到巩固基础,逐步追赶的目标。
(三)分层制定评价制度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他们需要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面对胜利的平和心态。在突显分层教学实践优势的同时,需要十分注意评价在这一教学方式中所起的作用。在学生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与习惯、个体性格品质、对教师教学的适应情况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别。分层评价旨在客观面对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从实际出发,给予学生学习的正确反馈,帮助学生朝着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改进与完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也兼顾了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引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考试情况等划分出优等、中等、差等三类,可以公开表彰优等学生,以作为集体的示范;对于其余二等,教师要做到隐性评判,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评阅学生试卷时,给予不同组别学生适当的评价,对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识有较大帮助。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需要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基础题出现错误,需要适当提出批评。而对于学习成绩本就不太好的学生,当其基础题完成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以提出表扬,在鼓励中提高其学习效果。但任何夸奖和批评都需要注意时机、把握分寸,才会起到更加有效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与新课程改革下的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相适应,真正实现了数学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因此,面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后练习和教学评价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差异化的课堂教学,最终实现所有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拉毛草.基于分层教学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7):205.
[2] 杨莹玲.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J.才智,2020(16):38.
[3] 崇素芹.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J.江西教育,2020(1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