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丹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湖滨小学
摘要:在疫情背景下,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目的,以问题开始,以实践为锚,从“线上聊书”的一般流程;“线上聊书”的内容设置;“线上聊书”的阅读方法出发,试图打通在整本书共读的基础上开展线上读书活动的绿色通道,探索课外阅读的实践方式,从而深度激活学生自主阅读内驱力的密钥,以阅读赋能未来。
关键词: 聊书 阅读 兴趣
在疫情背景下“停课不停学”的特殊时期,组织教学的活动方式发生了改变。在核心素养的体系中理解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显得至关重要,这也契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一、“线上聊书”的一般流程
1.借助媒体,导读激趣
“导读:就是引导学生共读一本书,完整意义上的聊书都是从导读开始的。”[1]“线上读书”区别于在教室里的面对面亲授,因此,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
(1)童话故事类文本:借助“知识胶囊”,音频片段导读
童话故事类文本中有鲜明的人物形象,针对童话故事情节反复的特点,适合采用音频片段导读的方式,通过截取书中的精彩片段,借助希沃白板的“知识胶囊”录制功能,以海报链接的形式将故事的导读音频转发到班级微信群里进行导读。让学生带着疑问和期待去读这本书,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绘本类文本:借助“创客贴设计”,电子海报导读
绘本类文本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而插图是一种重要的视觉传达形式,也是低段学生课外读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有趣、形象直观、启发诱导等特点,对于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尤其是在线上读书活动中,对于即将步入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利用插图生成的电子海报,可以成为从图像阅读进入文字阅读的重要桥梁。
(3)儿童故事类文本:借助“VUE”APP,动画片段导读
儿童故事类文本因其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很多经典的儿童故事都拍成了动画片,动画在形式上更直观,更易于理解。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学生并不感到陌生。选取《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其中的一个动画片段,以学生喜爱的动画片段作为导读材料,能触发学生的好奇心:书本中还会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让学生将对动画片的喜爱延展到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中去。
2.多元互动,激励阅读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有终身阅读习惯的阅读者,这是一个教育常识。”[2]
(1)亲子共读,仪式启航
在共读活动开始之前,下发《小跳蛙的“亲子共读”成长手册》,将之前家长会上邀请家长共同合作录制的音频——“诗朗诵《成长说》”作为亲子共读的引子。开启“邀请大人和孩子一起读”的亲子共读仪式,从而形成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2)师生共读,热情维稳
把共读书目推荐给学生之前,老师需要把书至少通读一遍,并根据故事中的人物特点进行简单梳理,结合学生的阅读进程,适时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我的阅读记录也定期上传和孩子们进行分享,通过“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签选出评委为老师打星的方式,角色互换,互相监督,保持学生对“线上读书”的热情。
(3)生生共读,时间平行
周一到周五早上8:30之前,学生录制不少于一分钟的晨读视频上传至班级微信群。网课期间,学生离开了教室这一共同的学习空间,借助微信群,实现不同空间,同一时间的“生生共读”。学生可选取其中的某一片段进行大声朗读,其余的时间自行调节,确保不少于30分钟的阅读时间,完成当天的“推荐共读”。
3.策划讨论,激活思维
“聊书”最关键的是讨论。将使用阅读任务卡和开展晨聊分享会相结合,既要明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也要明晰讨论交流对于学生阅读思考的重要性。
(1)使用阅读任务卡
阅读任务卡的使用要根据阅读内容和阅读进程灵活布置。
①借助“小管家”小程序:厘清线索,口述上传
二下对于学生的阅读指导中包括:要求学生能了解书里的大致内容。如《七色花》这本书,以七色花瓣为线索,适合在阅读前出示,让学生抓住“七色花瓣的使用”这一关键信息,依靠阅读任务卡上的学习支架,厘清故事线索,了解故事的脉络。内容如下:
亲爱的小跳蛙, 请你和大家分享一下《七色花》这个故事吧!
1.画一画(请你用心画一朵“七色花”。)
2.说一说:七色花满足了丹妮的哪些愿望?周五晨聊时进行分享(上传至小管家)。
3.评价标准:(用铅笔给星星涂上颜色,“非常好”得3星,“还不错”得2星,“一般般”得1星。)
我把这个故事说给大人听,他(她)觉得我说得自信、响亮、流利。☆☆☆
②借助“微信笔记”:拍照分享,记录趣事
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本书,一个个小故事都围绕亲子间的趣事展开。学生在阅读这些故事时,很容易就联想到日常生活中和爸爸之间发生的趣事,非常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也会带给学生强烈的代入感。内容如下:
亲爱的小跳蛙,你觉得在《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本书中,能获得“趣事排行榜”第一名的是哪个故事呢?
1.请你和爸爸一起设计一个有趣的“亲子游戏”,拍成视频,请你先告诉大家怎么玩,再和爸爸一起示范一遍,周五晨聊时分享。
3.评价标准:(用铅笔给星星涂上颜色,“非常好”得3星,“还不错”得2星,“一般般”得1星。)
①我把趣事说给大人听,他(她)觉得我说得自信、响亮、流利。☆☆☆
②我和爸爸设计的这个“亲子游戏”,我们俩都觉得很满意。☆☆☆
(2)开展晨聊分享会
每周五学生进行晨聊分享,主题并不固定,可以借助阅读任务卡进行故事分享;可以根据阅读任务卡进行游戏分享;可以围绕一本书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分享结束后,由学生进行晨聊评价,使学生乐于分享课外阅读成果。
“阅读后交流:重在鼓励学生分享阅读收获,提升认识,促进思维发展,从阅读中感到快乐。”[3]有效评价和及时反馈是了解学生学习现状的最佳方式。
二、 “线上聊书”的内容设置
统编教材中二下 “快乐读书吧”的推荐书目有:《愿望的实现》《神笔马良》《一起长大的玩具》《七色花》《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共5本,语言通俗易懂,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对周围世界的敏锐感知,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把握学生整体阅读节奏的同时,兼顾引导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阅读力的提升。到了二下年级,由于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有差异,因此为接受能力更强的孩子推荐可供拓展学习的书目也是有必要的。主要从教育部推荐的课外阅读书单和名师推荐的书单中进行挑选,保证推荐书单的经典性和安全性。
三、“线上聊书”的阅读方法
阅读策略的学习,从有所认知到形成习惯,再到形成能力,最终形成素养,是一个长期的浸润过程。阅读方法的习得是落实阅读策略的具体路径,通过学习更下位的阅读方法,来激发低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将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以贯之,从而发展学生理解读物和思考问题的智力技能,为以后更好地学习阅读策略做好准备。
由学生自主设计一周阅读计划来读《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如下图:
()分钟
30分钟
目标阅读量 ()页 ()页 ()页 ()页 ()页 ()页 ()页
阅读日期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我的阅读我做主——阅读书目:《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记录说明:亲爱的小跳蛙,请你安排好每天的阅读量,每天的阅读时间,请你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涂色,起步时间为每天30分钟,期待你的阅读成果。
横向为阅读时间的进程表,纵向为每天阅读量的记录表。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将阅读量每天进行读前预估,读后记录,适时调整。这是学生对自己整本书阅读的全过程式体验,能给学生带来可感知的阅读成就。
阅读是需要学习的,“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4]通过“线上聊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的终身阅读和终身学习成为可见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蒋军晶.和孩子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31.
[2]杨九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十人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94.
[3]余琴.如何理解统编教材倡导的课外阅读课程化[J].教学月刊,2019(7.8):23.
[4] (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