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语境下高中语文课堂评价探析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9期   作者:黄雅跃
[导读] 在新时代的教学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优化教学评价的体系,
        黄雅跃
        广西马山县马山中学  530600
        摘要:在新时代的教学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优化教学评价的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培养健全的品格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策略
        引言
高考评价体系背景下,教师应致力于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深度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开展。
1教学评价遵循的原则
第一,评价指标准确。评价学生核心素养水平主要依托于他们的行为表现外显特征,两者之间是一对多的相互关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的第一任务是观察留意学生的学习生活,并过滤掉无关的行为表现,筛选出与特定核心素养有直接关系的关键性行为表现,例如,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涉及的关键行为表现就是对语言的积累、建构及运用。第二,评价信息高效。为了确保对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水平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评价,任课教师所选择的评价信息不仅具备较强的灵敏性,还要拥有较少的干扰因素,进而减少这些不利因素对学生核心素养水平评价有效性的影响。第三,评价维度全面。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获取评价相关信息,可以提高教学评价的准确性,比如,阅读课程中考察学生是否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篇章结构及文体特征等方面,在写作课堂中观察学生的语言逻辑规律、填充内容的丰富度等方面[1]。
2核心素养语境下高中语文课堂评价
2.1课前预设,选定方向
首先,教师要立足生情,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能力差异、个性化发展方向等设计教学。教师既可以自己制作课件,也可利用智慧平台中,比如希沃平台的优秀案例资源完善备课任务。其次,教师还要根据教材特点设计出具有差异性、探究性及开放性的问题以及思考能力目标评价方向。
例如,在设计《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教学时,笔者预设了“词中这种自伤自悼的哀愁,独特的人生经历中发出的慨叹,千百年来缘何能够打动读者的心”这个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由课内转向课外,知人论世,进一步思考李煜后期词的动人之处,把握词作者的创作风格,达到提高学生鉴赏水平的目的。通过希沃平台下的班级优化大师推送预习作业,根据学生个性化的作答,我们就能够对学生个体的知识积累储备做诊断性评价,助力课堂教学。当然,课前预设,不仅可以通过问题导学来反馈,也可以利用教师自制预习微课视频,组织学生结合具体的任务开展个性化预习。
2.2运用多样与灵活的语文教学评价模式
语文教学评价并不是仅限于高中生填写固定的教学评价内容,而是应当体现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实施形式。

在多样化的灵活教学评价模式下,高中生将会充满参与语文教学评价的热情,自觉给出具有重要促进意义的语文课堂反馈信息,帮助语文教师优化现有的语文授课思路。
例如近些年来,很多高中都在逐步推行网络化的语文教学评价新模式。在网络化的语文授课评价模式下,高中生只要进入语文教学评价的指定页面,即可填写涉及语文课堂评价的各个基本要点内容,综合判断语文教学过程对于同学们人文素养提升以及实践能力增强的促进效果。语文教师可以随时点击上述的教学评价页面,方便师生之间展开实时性的语文教学沟通,充分实现最大化的语文教学评价效果[2]。
2.3优化设计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价指标
语文学科的基本教学目标并不单纯局限于要求高中生掌握基础性的语文课堂内容,而是必须建立在提升人文综合素养的前提下。为此,学校与教师都应当意识到优化语文科目教学评价各项指标的必要性,通过引进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学习态度以及人文情感素养等教学评价指标来丰富现有的语文授课评价模式,增强语文课程评价模式本身的合理性与客观性。在多元化的语文课程评价指标指导下,师生将会得到正确的督促,引导高中生不断实现自身人文素养的层次提升。
例如对于《故都的秋》这篇语文课文在进行讲解时,语文教师不仅需要为高中生分析课文的表层字面内涵,同时还需要引导全班学生透过课文的表面语句内容,深入剖析作者在故乡秋色中蕴含的内心情感特征。高中生只有做到了善于挖掘语文课文背后蕴藏的作者人文情感,才能实现高中生语文实践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有助于高中生运用独立的语文实践思维来思考语文课堂问题。
2.4把握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应优先选择表达性的评价任务,以此来观察学生的思维发展程度、知识技能水平和基于想象创造的成果,表达性评价任务通常采用结构性表达、口头表达、模拟任务等多样化、综合性和开放的形式,比如,课堂演讲、主题辩论等评价任务,避免学科知识点与能力的单一化评价,为学生的思维拓展提供基础的空间条件,此时,教师应注重自身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倡导多元化的评价任务,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生活阅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增进师生、学生间的交流与情感。
2.5课后评价,反思效果
课后,教师可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提供个性化的拓展阅读资源,学生可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深度个性化学习。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组织学生深入探究李煜的生平,其次可组织学生学习李煜的其他词作,深入体味词人的写作技巧和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将课上所学技能迁移到课下,以此提升学生的鉴赏探究能力以及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最后教师要利用作业提交平台为学生发布个性化探究作业,并利用平台功能为每一位学生提出个性化的评价,教师也能借此反思教与学的问题[3]。
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语境下,高中语文课程无论是课程目标还是课程内容都发生显著的变化,即从语文素养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从课程内容的缺失到学习任务群的构建。所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既要继承传统的评价模式,又要创新评价机制,做到守正创新的统一,以解决新课程改革下新旧评价理念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宗小芸.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
[2]高涵.新课程背景下的乡镇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及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
[3]陈洪林.高灵芳.基于提升学生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策略分析[J].名师在线,2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