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
十堰市第十八中学 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相较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无论是在知识的深度还是在知识的广度上都有着较大的提升。如果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数学思维作为支撑,那么他们在学习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除了教授学生具体的数学知识以外,还需引导学生使其拥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塑造学生的数学思维,以有效加强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维;培养
引言
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不同于小学,不仅难度大大增加,且对于学生的逻辑力、思辨力及数据分析力等均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需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意义
首先,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说。当前的教育改革,已经从原来的“知识本位”转变为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新趋势,而思维能力在这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的教育改革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死读书”,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思维要发挥着良好的作用。一方面,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代表着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以及思考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对数学“本质”的一种思考与分析,比如,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意味着他们对数理的掌握,他们可以将这些“数理”应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中;另一方面,初中数学知识体系具有较强的联系性,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能实现对数学知识的串联,促使学生从更全面的角度审视自身已有的知识。
其次,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说。数学思维的培养,也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数学思维包含了众多的思维能力,比如,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这些思维对教学都是起到直接或是间接的作用。如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提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提出的数学知识以及问题,在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批判性思维则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究,学生也会结合现有知识实现举一反三,同时这也是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点。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课堂也会从原本的知识传输式的课堂转变为具有探究性、自主性的课堂,实现数学的有效教学。
最后,从学生的来说。数学思维的提升,不仅惠及学生现阶段的数学学习,更是学生探究更高阶段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石。同时,从实际来说,初中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阶段。一方面,该阶段的学生不仅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认知,对数字本身的奥妙也都有了自己的理解,通过数学思维的培养则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内涵与规律;另一方面,初中阶段也是形成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通过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自主探究,学生也能在学习中通过不断整合自身的数学知识。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举措
(一)变革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
我国初中数学教师目前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较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之下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是最能提高数学成绩的方式。
但传统教学法存在较大弊端,其不仅不能有效提起学生学习热情,还容易引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厌恶之情。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对现有的教学形式进行改良,才能在正确的轨道上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可将数学学习内容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有效融合,使数学教学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
(二)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积极提问
在传统教育体制之下,我国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往往带着天然的威严感,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教师更是如此。学生对此类老师带着天然的惧怕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时不会首先向教师寻求帮助,这对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着极大的消极影响。若学生不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将无法得知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也因此而无法正确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多走许多弯路。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收敛自身的威严感,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亲和力,使学生敢于向教师提问。教师应对勇于提问的学生予以肯定及表扬,为班中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除此以外,教师还可通过学生的问题来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案,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合自主探究学习,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自主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形式。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节奏的把控,不应一味地强调自身在课堂上的主要作用,应当学会适当地“放手”,将课堂交给学生,给学生的自主探究留下一定的时间,这样不仅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整理教学问题,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的共同探索与互动。
(四)注重开放性数学问题的设置
初中数学教师需正确看待培育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这一教学任务,其首先需端正自身态度,从思想层面上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意识到该项工作需持之以恒地开展,切不能急功近利。教师需在教学时彻底贯彻落实这一教学理念,不断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为有效激发学生思维,使其能够养成敏锐的数学意识,初中数学教师平日里可多给学生布置开放性数学问题,使学生养成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的优良习惯,使学生意识到数学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还可能存在不同的假设情况,解答数学问题的方法也不是固定的,通过不同类型的解法也可得到最终答案。
(五)在教学时有效引入情境教学法
数学是一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便是通过数学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时需注意多多联系日常生活,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环境,长此以往可极大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北师大版“概率初步”为例,教师在教授该课时,可询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雨天的概率多还是晴天的概率多,当学生说出心中答案时,教师可现场发挥让每位学生拿出一枚硬币,现场抛出,统计在抛出正面的同学有多少,抛出反面的同学有多少,这样一来,可将学生的学习兴致推至高潮。通过临时小实验教师便可引出关于概率的初步概念,引导学生揭开概率学的大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度大大增加。在初中教育阶段,数学教师应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拓宽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需从学生角度出发来设计数学教学方案,为学生营造舒适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等都得到极大的提高,逐步培养学生透过数学现象发现数学本质的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养成数学思维意识。
参考文献
1.向志勇.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6):430-431.
2.蒋昭权.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探讨J.考试与评价,2020(1).
3.柏华敏.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5(29).
4.陈春凤.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中华少年,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