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丛凯
[导读]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技术作为一种常见的应用技术,在施工中有着重要作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也体现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威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混凝土分公司  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技术作为一种常见的应用技术,在施工中有着重要作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也体现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实际工作中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提升技术应用水平,规避质量问题,延长建筑项目的使用周期,为施工提供质量保障,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能够为土木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
        引言
        伴随建筑行业的持续进步,各项建筑技术也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当下大体积混凝土这个施工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同时在如今的建筑工程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不仅体积大,其内部温度的提升也比较快,极易出现温度裂缝,这就对相应的施工技术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但这种施工技术的难点较多,为了确保混凝土在施工期间的质量,应该在施工期间依据对应的施工技术,践行相关的优化措施,以确保施工具有的安全性。
        1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重要意义
        建筑工程在施工的时候,首先需要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中各项成分配合比例的控制,如果混凝土混合比出现了问题,会给整个建筑工程带来很大的损害,混凝土中的水泥量一定需要有合理的配置。在混凝土进行搅拌之前,工作人员需要对混凝土的成分配合比有一定的计算,进行搅拌的时候,要按照标准和要求依次的投入材料。其次便是防止混凝土运输时出现质变,一旦混凝土变质之后,其工作效能将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求。进行混凝土运输的时候,需要有着高效的运输效率,从而提升建筑工程的房屋质量。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之中,混凝土是建造房屋的重要材料之一,因为具有成本低,粘结性好,加工简单等多种优势,所以被广泛运用于建筑房屋之中。
        2建筑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分析
        2.1大体积混凝土相应的配比设计
        首先,就水泥用量的角度而言,水泥用量的合理缩减能够缓解水热化的现象,在设计者同意的情况下,混凝土需要依据一段时间的抗压强度进行适配,通常要通过很多组的适配后才能够完成对于水泥用量的确定。在该过程里,应该先依据施工情况来拟定防裂方案,并依据已有的施工条件来对水泥水化热后最大温差的计算,之后再基于这个基础对最大温度的收缩应力进行预估,如果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在规定范围内,也就证明挑选的防裂方式是可行的,可以预防裂缝的出现;如果其未在抗压强度规定的范围之内,就需要借助降低水热化产生的温升值、优化施工的具体工艺、调节混凝土具体的入膜温度、提升抗拉高度、减少混凝土内外部温差等来做重新计算,进而确保应力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才能够展开下一步的施工。
        2.2混凝土实际的运输
        运用移动泵或是拖泵来向浇筑区域输送事先配比好的混凝土,在正式输送前,相关技术工作者应该对混凝土泵这个技术有整体上的了解,在这个条件下,对于容易损坏的部分做好防范,采取合理方式来应对一些突发情况。混凝土灌注所需的时间比较长,如果运输机械与搅拌机出现故障,就会造成施工中断。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留出部分机械作为备用。同时掌握好混凝土搅拌的时间,定时对搅拌的各个阶段进行检查,同时做及时的调节。同时,工作平台的空间,也需要满足混凝土在灌注期间的需求以及运输设备实际的调头需要,坡道与工作平台的搭建需要足够结实牢固,四周要搭建安全护栏,尽力减少混凝土运输期间花费的时间,加快混凝土实际的灌注进度,以保障混凝土的质量。


        2.3大体积混凝土实际的浇筑施工技术
        在展开浇筑施工时,应该重视浇筑力量与浇筑类别的问题,同时严格按照浇筑的步骤,从建筑中心的铜墙、柱与梁板这些依次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在进行墙体的浇筑时,厚度需要在50mm范围内,高度要在450mm之内,建筑所间隔的时间需要控制在2h内,建筑浇筑期间需要设计钢丝的网片,在进行梁板混凝土浇筑时,应该做到和坡度一样,在筏板凝固以后,再做第二次的浇筑,以确保混凝土实际浇筑的质量。混凝土浇筑时因为自身的水灰很大,如果出现泌水情况,却难以清理时,就可能会减少混凝土的结构,从而限制了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提升。在浇筑了1h~6h以后,混凝土表层也许会出现塑性裂缝,这时就需要运用二次浇筑以及二次压光处理,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
        2.4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
        混凝土要按照技术要求和一定的技术比例进行混合搅拌,完成混凝土制作工作后,将成品混凝土利用搅拌车运输到施工现场。通常来说,混凝土初凝时间为3h,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混凝土的保管工作,避免出现稀释现象。在现场应用过程中,建设人员要根据实际条件,在开始浇筑工作前添加适量的添加剂,比如减水剂或膨胀剂,从而使混凝土的性能达到技术标准。在技术操作过程中,为了维护混凝土的良好性能,应当在混凝土构件未完全凝固前进行浇筑工作。在混凝土浇筑环节,要避免中断施工,否则混凝土很容易发生性能问题。如果出现意外现象,要及时采用应急预案,按照标准工序进行补救操作。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后,要观察混凝土的凝固状态,实时掌控其温度和湿度,避免混凝土质量受到影响。
        2.5混凝土项目浇筑环节的关键施工
        第一,全面分层技术,通常应用于施工量较小的建筑项目中。按照技术要求,自下而上进行浇筑工作,避免造成施工错误。第二,分段分层技术,通常在平面面积不宽广的工程项目中应用。对大规模的施工建设要考虑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建筑企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考虑采用多样式的分段浇筑技术,从最下层开始,逐步浇筑到顶层,完成整个建筑的混凝土浇筑工作。采用分层浇筑技术可以进行中等规模工程项目的施工工作。第三,余面浇筑技术,这是一种应用在大体积混凝土项目中的浇筑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应用于混凝土厚度在国家标准3倍以上的建筑工程中。首先要做好异型建筑的定位工作,在施工过程中采取自然浇筑模式,使混凝土自然形成斜坡,保证斜坡比例为1:3。在施工过程中,建筑人员要着重进行混凝土大面积砌块的管理工作,在进行切面管理工作时,大面积的混凝土砌块可能会出现裂缝现象,而针对这类问题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
        结束语
        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期间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出现裂缝,甚至还会发生更加严重的情况,比如有可能出现房屋倒塌。因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期间,务必要依据相关规定来进行,不要由于其他原因,如为了缩减时间而毫无顾忌进行施工。总之,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首先需要落实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在具体施工期间还应该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原则,掌握混凝土这个施工技术的运用,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施工方案的规定下,准备好需要用到的材料,完成好浇筑中养护以及搅拌的工作,这样来提升混凝土具体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朝,庞光海,张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析[J].陕西建筑,2020(06):62-64.
        [2]曹伟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15):176.
        [3]李志国.探析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居舍,2019(36):75.
        [4]郑展.论预埋冷却管措施在大体积混凝土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9(12):137.
        [5]姜乐.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J].砖瓦,2020(06):154+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