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环境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马建基

发表时间:2021/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   作者:马建基
[导读] 流域水环境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主要就是指具有结构层次和复合功能的水环境系统。自古以来,流域就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资源基础,而在当今社会

      

      

        天津市永定河管理中心  天津  300000
        摘要:流域水环境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主要就是指具有结构层次和复合功能的水环境系统。自古以来,流域就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资源基础,而在当今社会,流域水环境更是成为当前整体生态环境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现对流域内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流域空间范围内水质,就必须要做好流域水环境管理工作。
        关键词:流域水环境;保护管理;问题;对策


        人类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所必须具有的东西就是水。水的作用涉及到很多的方面,比如说:雨的形成,空气的净化,养育万物等等。地球上的水资源组成的主要形式是河流与海洋。众多的水资源聚集起来就形成了河流与海洋。它们也参与到人类的生活中来,如灌溉庄稼,生活用水。但水是不断流动的,因而水资源易发生洪灾和旱灾,环境也容易受影响。人类自古以来便是在水域流域内繁衍生息。发展到今天,我国的生态环境在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下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要格外重视生态问题,要大力加强保护环境的措施,才能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海河流域现状
        海河流域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同时也是粮食主产区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规划,雄安新区位于区内,地理位置极其重要。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地下水超采问题不断加剧,海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并形成巨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2020年漏斗面积已扩大到4.19万km2,引发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海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占总供水量70%左右,且长期处于超采状态,据统计2001~2013年平原区地下水年均超采量达到峰值61.35亿立方米,地下水超采及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极大制约着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开展地下水资源和开发利用潜力研究,为地下水超采治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流域水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2.1水污染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促进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大力推广工业的建设。因而我国在很短的时间里由农业国一跃成为了工业国,但也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量工厂的建设需要巨大的能源,为了保证能源的供应源源不断,工厂的能源由煤为代表的矿物资源逐渐转向了以水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因而我国工业能源主要是水资源。许多工厂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而过度的开发水资源。河流的上游地势高,落差大,水流动势能猛,可以建设水电站来发电,一般适合排污水无害的工厂。但许多排污水有害的工厂为了获取更多的水资源而往往不顾生态保护和法律的规定私自建立在河流上游,这些工厂排出的污水从上游流到下游,整条河都会被污染。自此我国的工业快速展开,但后来工业展开的速度毫无节制,导致我国水资源受到了污染与浪费。各种污染也应势而生: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与生活用水污染。种种污染导致了我国水资源大面积的环境污染,正是许多这样的工厂导致了我国河流的污染。一些干旱地区为了引水灌溉,放肆的兴建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往往没有考虑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最终破坏了当地生态。近年来,水环境治理日益得到重视,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
        2.2水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够
        水资源保护措施和方法在我国目前还并不成熟也不完善,并且由于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完备,无论是在理论更或者是在实践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首先,无论什么性质的水资源破坏和污染都需要专业人员运用其相关的专业知识去补救,无论是对环境破坏程度的考察或者是事后对环境恢复情况的监督这些都需要很多的工作人员来完成,这是一个长久的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近几年我国在水资源环境方面的破坏频率越来越高,这也就造成了人少事多的情况。其二,传统水利工程更加注重防洪抗旱,水资源保护工程实施范围小速度慢。


其三,水环境治理技术涉及到了林业、农业、河流、生态等相关知识,仍在探讨过程中,尚未形成成熟治理体系。这也就充分暴露了当下水资源管理部门的缺陷。
        3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
        3.1明确水域资源保护的法律依据
        在对水资源保护司法制度进行完善时,首先就要明确其法律依据。因为在面对水资源司法方面案件进行研究时发现,相关的生态环境恢复方法是不在法律法规范围内的,它是不能够提供相关法律方面的支持的。因此,这是不利于更好的对水资源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的,是需要明确生态恢复性司法的法律依据。
        3.2大力实施水利工程保护水资源
        营建生态水利工程和水资源保护要两手抓,哪一方都不可以懈怠和放弃。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前可以在考察当地的地形地势后制定一个统一协调的方案。当要准备在一条河流处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来灌溉庄稼的时候,要提前了解清楚这条河流的上下游,上下游哪一方的地势落差大就适合建设工程,这样能够保证工程有足够的电支撑。其二,要考察这条河流两岸的植被状况,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植被砍伐的情况,工程的建设要尽量选在植被稀疏的地方。其三,是要考虑这条河流的生物状况。许多种类的鱼会在一个特定的季节返回这条河流来繁衍生息,这些地区通常比较隐秘且难以发现,建设工程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这些地区,更好的保护到生物多样性。水资源的短缺很多时候并不是由于污染而是由于过度的使用,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
        3.3创新专家参与评判制度
        在对许多地区的流域水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时,会发现这些问题出现的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相关管理人员的不重视,在对环境出现问题时并没有进行及时的解决和处理,才导致这些问题逐渐的加深,从而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首先就需要去创新相关生态环境治理专家的评判能力,在对出现的水资源环境问题可以给出专业的意见和治理方案,从而更好的去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建设文明的生态环境。其次,在对专家参与的评判制度进行创新时,要加强相关专家的专业能力和审判能力,这样他们才可以更好的去对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专业的治理和恢复。
        3.4创新联席衔接互动机制
        在对当下水资源问题出现并解决的过程中,会发现相关环境问题的审判问题、确定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比较被动的。只有在水环境出现破坏的时候,相关专家才进行相应的治理和研究工作,并没有及时的对相关环境进行检测。这就表示通过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来更好的去管理生态环境。只有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创新联席衔接互动机制,更好的对生态环境进行管理,从而去摆脱被动的模式。比如说,可以加强水利部门与环保部门之间的沟通,多让这两个部门进行互动,在进行水利方面问题的研究时,工作人员看一下这个水利周围的环境是否符合生态环境的标准。因为如果环境遭到了破坏,只对水利方面进行治理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只有把水体方面的问题和环境方面的问题都解决了,才可以更好的去保障水体,所以,一定要创新联席衔接互动机制,更好的去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开展。
        4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是我国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正处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要针对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加以重点解决,形成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的管理模式,实现流域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雪.流域水环境管理现状及改善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3):20-21.
        [2]张茜,陈慧敏,吕腾,等.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中职能部门协调机制研究综述[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1,41(1):92-95+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