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思县林业局营林站 广西防城港 535500
摘要:软枝油茶自广西林科院培育后在全国推广种植,尤其广西一带大规模种植,已成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主要来源。软枝油茶高产,适应性强,但种植时也应掌握专业技术使其产量达到最佳。因此有关部门需重视对种植人员的技术培养,优化种植方式,以更快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本文主要阐述了软枝油茶的种植技术,并以此为基础探讨相关种植管理方法,希望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软枝油茶;种植技术;管理要点
软枝油茶经过十五年的优选培育,是中国第一个油茶良种,具有高产量,环保,速生等优良性质,并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本文主要以广西软枝油茶的种植为参考,广西多山区,交通不便利因此经济难以发展,软枝油茶的种植在理论上应能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另外,软枝油茶在空气中散发的味道对生物也有一定的益处,也可用于园林塑造或改善土壤结构,具有环保价值。本文针对软枝油茶的高产种植技术做详尽介绍,促进其在山区的种植推广力度。
一、软枝油茶高产种植培育技术
(一)严选育苗,优化种植机制
软枝油茶种子开始脱落绒毛,整体呈现深黑色或者棕色时,标志着种子的完全成熟。此时可以采集种子,但应在种子表皮出现裂缝之前完成采摘工作,放置阴凉处进行自然风干,直至外表皮完全脱落。为了保证软枝油茶的质量,应选取颗粒完好饱满的种子进行催芽,使用湿润的泥沙并喷适量杀菌剂,防止病害。选择花期与成熟期一致的无性系种子,更易达到高产。进行催芽的杀菌剂需保证含水量适宜,种子娇嫩过高过低都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
软枝油茶喜温喜酸性土,且适应性较强,在广西山区中可以选择朝阳厚度适宜的酸性或腐蚀土壤。并且考虑到作物灾害问题,需要选择优良土质进行培育,土质疏松肥沃,湿润度排水性好。另外,应在山区选择坡度较低、开阔,交通便利的土地进行栽培,有利于机械工作和水资源调取。
(二)整理地表坡度达到优质种植基地标准
应充分调查种植山区土地情况,为建立完善的土地管理工作做铺垫,选择坡度较小的土地进行种植。若无合格土地则人为整地。整地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便于种植,并且提高其湿润度,变为优质的肥沃土壤。整地工作的开展质量影响软枝油茶的存活率和产量,若土壤土层较浅,无法使幼苗稳固扎根,而整地能够改善土层较浅的问题,并使土壤中结构坚硬的成分风化,土壤熟化。
需清除周围杂草灌木,坡度较低的土地为考虑水土流失问题进行全垦方式处理,清除所有石块和土地中的树根,深度不低于20公分。控制坡度在20°。还可以采用化长坡为短坡的方式进行整改,按两米为距离。
(三)积极开展打穴造林工作
根据幼苗苗木规格量取并打造适合的植穴进行种植工作,一般来说植穴规格为60cm*60cm*40cm,每株幼苗的距离在2.2cm*3cm,使得幼苗占地面积更小,土地利用率提高。
在选择苗木时,优先选取生长体态较大,壮硕,营养全面的苗木进行栽种。打好基地,拥有良好的适宜性,才能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在进行起苗工作时,需在苗木根部含水量较低的情况下进行,移栽幼苗对幼苗的根部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选择在阴雨天或无风的日子进行。移植前进行灌水工作,保证全部灌溉以减少对根部损害。嫁接接穗的选取往往是树冠上枝叶饱满纹路清晰的新鲜嫩叶,因此截取接穗后应注意保持其嫩叶水分,在截取不超过48小时内完成嫁接,才能保证嫁接工作的完善,从而提升软枝油茶幼苗存活率。嫁接后的芽苗需尽快进行培栽,保证芽苗在预定面积大小的土地中的种植密度,保证种植管理质量。种植过程中也不可忽视一些细节工作,例如将芽苗倾斜摆放在事先挖好的浅沟中贮存,播种完成后进行覆土,不可超过嫁接口。在完成种植后,需不断观察培育话环境土壤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使得所建培育园林和土地达到培育标准。
(四)精心培软枝油茶
幼苗除了需要农家化肥和含磷镁肥之外,在两个月后还需增加一次含氮化肥,保证幼苗充分吸收养分,发育完全。幼苗的修剪工作也要格外重视,为了保证软枝油茶树冠的伸展度足够宽,需要减去旁边的分枝侧枝,提供更多生长空间。另外,幼苗叶子的高度如果不能避免雨水对土壤的直接影响,可能会使叶子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在培育的过程中多进行观察及时调整,落实完善系统化的栽培机制。
二、软枝油茶管理要点
(一)为软枝油茶提供优良光照条件
软枝油茶对光的吸收能力较强,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也比一般幼苗强,存活率高。如果能改变光照环境,提供优良的光照能从根本上提高幼苗的存活率,增加种子含油量及优质果实质量。可以从两方面进行:
第一,疏伐。由于软枝油茶培育密度较大,因此在林冠郁闭至成熟期间,可适当调整成林密度,改善其生长环境,提高空间利用率,保障其充分发育,提高产量。
第二,修枝。由于种植密度较大,剪去侧枝斜枝,能够改变光照路径,增加透光性,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软枝油茶的空间发育结构,也能使树冠得到更好的光照强度。
适宜的光照条件能够使植物生长繁茂,也能使山区的种植项目得到更高的经济利润,促进山区的经济发展。因此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和管理,保障幼苗发育过程中的监督工作和工作质量,使幼苗管理体制更加完善。
(二)成林后进行整体土壤管理
软枝油茶适应能力强,喜酸性土壤。但在栽培初期,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但需要疏松土质使土壤肥沃,以此提高果实品质和栽种效果。在软枝油茶成林后,则需进行严格的土肥管理。成林的软枝油茶能从土壤中吸收更多养分,土壤贫瘠会影响产量。每隔三年,需要将深层处六七寸的土壤开垦翻至上层,将浅层土壤覆盖至深层,以消灭杂草,防止成林后软枝油茶倒伏。每年也需要进行一次浅层的开垦覆翻,深度大约在10cm左右。另外,还需根据软枝油茶的不同生长过程增加不同的肥料,调节补充营养。例如,在栽培的第三个月增加对植物生长起作用含氮养肥,提高土壤对化肥利用率和油茶产量。
按照以往经验,软枝油茶的温度把控需在14到21摄氏度之间,既避免严寒,也不能过于曝晒,在苗床和苗圃工作的落实后,也需为种植提供的适宜温度环境。
(三)及时防治避免病虫灾害
软枝油茶的病虫灾害较为严重,病灾多发生在果实,叶芽枝干上,软腐病危害较大,从根部直接腐败进而影响整体树干。虫灾为尺蛾毒蛾茶籽象甲,在软枝油茶叶子发育完全或者结果时爆发较为严重。因此,在软枝油茶成林之后就要进行病虫灾害的防控与监督,确保每株油茶能够健康生长。根据不同的病症对症下药,常用为化学防治手段,但为避免农药残留,在进行有效实验和控防后,可以选择生物防治手段,如饲养毒蛾等病虫的天敌鸟类,但也要预防鸟类对植被的破坏。病虫灾害的爆发期在六月左右,应提前在幼虫或者虫蛹时期根据灾害的严重情况和虫病类型,使用一定剂量的灭虫喷雾使其彻底死亡,并集中烧毁。为保证彻底消灭虫病,需要每周大批量喷洒两到三次,持续两到三周,以提升病虫防护能力,提高防治灾害质量,保障植株的安全生长空间,提高果实产量。
结语:
结合本文论述,软枝油茶从选种,嫁接栽培等过程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而这些细小的因素很可能导致后续养育工作难度提升。因此,为保障软枝油茶的培育得到更多的认可,得到更大的利润空间养育一方百姓,需在培栽过程中不断观察总结经验,得出全面系统化的栽种机制。有关部门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将经济效益较高的项目引入当地以实现扶贫,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乃鹏,吕曼芳,廖维建,郝丙青.来宾地区岑溪软枝油茶果实数量性状概率分级[J].广西林业科学,2020,49(02):181-185.
[2]陆富军.桂中地区软枝油茶造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要点[J].农业与技术,2019,39(08):77-78.
[3]韦创德.软枝油茶种植优势及丰产栽培技术探讨[J].绿色科技,2019(15):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