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45212619890412xxxx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现阶段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完善,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也正在逐步提高,尤其是机械化、自动化管理水平,操作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有必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通过推广安全、规范的管理模式,使其能够满足人们在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并且能够稳定地发展建筑业工作。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1 建筑施工工程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提高整体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与质量
为了保证建筑行业施工工程的整体质量,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建筑工程各个环节中的现场安全质量管理与控制,可以从多个方面加强管理,例如建筑材料质量控制以及建筑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对于施工人员所使用的工器具操作进行合理的培训,提高其熟练度,从而避免可能出现的安全施工隐患,更好地提升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质量。
1.2 有利于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当前社会经济正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因此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住房舒适安全已经成为当前人们最关注的热门话题。这也要求在现阶段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要重视安全管理质量,不断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口碑,为施工企业未来长久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大程度地提升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总包单位挂靠现象严重,安全管理基础薄弱
资质挂靠现象扰乱了建筑市场,各种单位之间相互挂靠,造成了资质管理混乱的局面,其次,挂靠不仅出现在施工企业中,在设计单位、预算、招标和监理单位中时有发生。在资质挂靠的背景下,总包单位施工管理基础薄弱,经过挂靠,具备资质的企业并不是实际的项目管理者,并不参与任何施工管理,因此造成施工环节管理薄弱。
2.2 人员流动性大,素质不高
建筑行业入职门槛相对较低,且相关施工企业的需求较大,因此从员工的文化素质、管理意识及能力上分析,因此造成整体素质不高。此外,从相关部门的统计分析看,我国建筑领域的相关资质证书较多,且对于技术人员的学历要求并不高,加上建筑市场对于人才的大量需求,相关技术人员的资格证书的下发都是在建筑市场对于人才大量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忽略了对技术人员基本能力及基本素质的考核。
2.3 安全责任不明确,缺乏安全管理投入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大多数的建筑项目都会涉及到外界主体,而且都是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此部分的外界主体所涉及到的安全责任体系的确定却不明确,有些建筑企业却利用分包的形式,将不确定的安全因素转嫁给别的企业,导致施工项目中的安全风险存在转移,严重威胁到其他企业或者个人的利益。此外,在招投标的过程中,对于造价控制过程中,往往会减低安全管理方面的造价,导致整体造价压低现象严重,导致项目在开展的过程中,资金短缺,对于建筑项目的整体建设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2.4 对于重大施工现场危险源控制不及时、不到位
一般情况下,在建筑施工现场开展作业的过程中,会由于种种原因,出现重大的施工危险源,导致阻碍了施工进程,对施工过程产生不利的安全影响。当然,按照一定的建筑施工规范来说,对于重大的危险源会有所记录,从而能够有效的在实际施工及危险控制的过程中加以控制,这样能够有效的预防施工危险事故的发生,但是这种有效的防范措施很少出现,对于重大危险源事故的出现及控制往往不及时,在主体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施工的图纸需要变动而导致对重大危险源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3 解决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3.1 建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有关单位、组织部门和管理人员必须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全面重视施工安全,并以借助有关法律和政府法规进行施工安全管理为管理目标。管理人员必须了解其工作职责和权限范围,必须积极履行安全监督管理任务和职责,对如何进行安全施工有清晰的认识,采取安全、科学的监督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公司的安全监督管理理念是把人身安全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项目施工中监理的监督工作也尤为重要,其不仅要实时监控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还要及时发现并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提出及时纠正错误的施工工序,调整施工作业规划工作。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应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技术和施工特点,拟定出相应的安全监督管理措施,从而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管理效率,确保施工质量。
3.2 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参与建设的各类工种应承担各自的责任
参与项目建设过程的单位严格按照适用的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并对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负责。选择施工单位时,必须考虑施工单位的安全施工管理能力及处理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在项目建设期间,有必要发布安全文件,组织安全检查并动态监视施工单位的某些条件,并进行相应的评估工作,以便能对项目安全问题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应将所有职责分配给所有员工,监理在某些工作过程中,根据监理合同的具体规定,有效管理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根据项目总规划的实际要求对建设项目进行监督,并进行合理安全监督配置。
3.3 专业的培训工作
在建筑工地,有效管理各种安全工作的关键是工地管理人员是否具有质量和管理能力。企业要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供有关建筑工地安全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地管理技能。在施工现场进行各种类型的紧急救援培训,培训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培训活动,以测试项目部门的风险响应能力。应急救援培训工作能有效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应急管理能力和操作人员的应急救援技能。
3.4 加强安全设备和设施检查,有效实施设备和设施验收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机械设备,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的检查、检修和设备维护工作,未使用不合格的机械设备时,也需要按时对机械进行检修维护。若建设工程的施工危险性较大,则在操作高危作业前需要相应的专家确认施工风险可控性。必须严格按照有关制度对施工现场的各种设备和设施进行检查和批准。
3.5 全面审查特种业务工作证
在安全生产活动中,专职人员的工作证明可以充分证明其工作水平,在建设项目时,专职操作人员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施工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影响施工质量。特殊工人有特殊的技术要求,可以执行普通工人难以执行的任务,从而有助于满足施工要求。严格审查特种操作员证书不仅有助于确保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过程、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因此,严格审查特殊驾驶证对建设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3.6 加强现场施工风险源的管控
在建设项目开始施工时,应充分强调风险源的控制和管理,在建设准备阶段,企业应了解建设项目的类型、特点和规模,并综合考虑人身伤害、工人职业病和施工环境等因素,针对设施工具、人员环境和许多其他风险因素对每个过程进行调查。在列表中评估和估计所有上述潜在威胁,并针对最有可能导致事故和造成最大损失的主要风险制订及时有效的应急计划,该计划应包括监控机械设备、应急物资人员的组织和技术营救措施。
结束语: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复杂困难,需要多方努力才能实现。建筑企业对于建筑工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要事先排查,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建立健全突发情况应急响应措施,不断提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和控制的质量和水平,最大程度地预防问题的发生,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寇建胜.浅谈建筑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J].精品,2020(9):155.
[2]陈海波.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及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20(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