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092419870914xxxx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施工技术类型繁多,要确保建筑工程效果和质量,就要加强对不同施工技术的合理管控,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来执行,从整体上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对此,本文首先针对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展开了论述,并进一步分析了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内容,由此指出施工技术应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优化
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态势朝着更加健康、高效的趋势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技术管理成效薄弱、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部分管理人员过于重视成本管控,而忽视了技术创新,导致施工工艺达不到标准要求,施工人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此外,沿用粗放型管理方式很难突破现有的管理层面上的瓶颈,施工效率很难得到进一步提升。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加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使用科学先进的施工技术来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还能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先进技术的运用能够将建筑产品性能充分发挥出来,建筑质量得到保障,企业由此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为企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1]。
2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分析
2.1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地基稳定性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进度和成效。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属于软土地性质,且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就要结合当地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进行针对性的软土地基处理,精准选择相应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一旦选择不当,则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地基变形、地基下沉等问题,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当前,置换法、化学加固法、挤密法是运用最广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改善不同地基软弱性程度上都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使土地密实,增强土地的稳定性。
2.2 新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
新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要做好预张拉施工和后张法施工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中,预张拉施工要先做好钢筋固定工作,采用新型预应力技术张拉并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强度要达到标准,以保障钢筋与混凝土完全、充分融合在一起。后张法施工则要做好构件,按照构件规模设置好张拉孔位的大小和数量,并在孔位中穿入预应力钢筋束,使用锚固工具在组建端部固定好预应力钢筋束,完成上述工作且检查合格完毕之后,即可进行下一步的混凝土灌注工作[2]。
2.3 防水施工技术
防水施工是建筑工程的重点与难点。防水的重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厨房、卫生间等用水频繁的地方,且这些地方防水难度较大,对防水材料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根据设计和施工方案选购合适的材料设备,采用先进的防水施工技术,两者结合充分发挥防水材料和防水技术的作用[3]。此外,墙根、拐角等是建筑工程中容易积水、漏水的地方,要重点做好这些位置的防水,运用先进的防水技术,选择高品质的防水材料来保障防水效果。
2.4 节能技术
建筑行业耗能较大,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工业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在国家号召绿色节能的政策背景下,建筑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切实贯彻国家政策制度,重视加强节能技术运用。当前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常用的节能技术包括太阳能、绿色屋顶、结地、节水等技术类型,节能技术运用要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资源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2.5钢筋施工技术
钢筋材料质量优劣决定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是否符合建设标准要求。管理人员要加强钢筋施工技术的管控,严格选购和检验钢筋材料,根据设计方案来核对选购钢筋规格、质量标准、数量等,并对即将进入施工现场的钢筋进行抽查,避免质量不达标的钢筋流入。在施工过程中,焊接、绑扎钢筋的步骤都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来执行,且要做好相应的质检工作,做好相关记录工作。
3 施工技术应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安全施工问题存在诸多疏漏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较为繁琐,其中需要注意很多细节,施工现场环境也较为复杂,存在多种影响因素,且对于施工现场安全都会产生重大影响。部分建筑企业过于追求施工速度和效益,而不注重开展安全管理,导致安全问题频繁发生,这反而会延缓施工进程,增加施工成本。
3.2 施工技术问题
只有对建筑工程特点和现场环境具备全面的了解,才能采用针对性的施工技术管理标准,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施工技术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施工图纸审核力度宽松,施工阶段出现误差的情况频发,进而影响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二是没有对施工成本进行严格管控,实际建设成本与预算存在较大偏差;三是在施工之前没有认真确认相关建筑材料和设备,准备工作不到位从而引发工期延误的问题;工序步骤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导致施工技术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4]。
3.3 人员素质问题
人员是使用操作各种施工技术和设备的主体,人员素质水平对工程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性影响。然而就目前施工现场情况来说,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跟不上施工技艺和建设标准的要求,很多施工技术都没有得到高效利用。施工团队合作意识薄弱,忽视企业实行的规章制度,没有按照要求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技术落实不到位、安全问题频发的问题,对建筑企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4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优化对策
4.1 完善施工制度管理体系
加强对设计图纸的审查,根据建设要求制定详细的采购清单,明确采购的材料型号、数量等。在引入新材料、新设备上面,要求专业人员来对申请进行审核,确保引入的材料设备能够满足当下建设需求,还能切实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整体质量。在施工前期,建筑企业还要对各项资源和人力进行合理配置,明确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职责范围,防止出现权责混乱的情况,拖慢工程进度。在施工阶段,施工技术人员要切实根据施工条例进行操作,比如在做好水电布置的情况下,技术人员要在现场监管施工人员的行为,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
4.2 打造专业技术团队
技术人员是建筑行业的骨干力量,他们是保障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成效的关键要素。建筑企业要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重用,重视打造一支专业技术团队,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人才保障[5]。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严格筛选人才,积极发现员工的优势,并在具体工作中将员工的优点体现出来,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员工的长处,这样既能提高施工效率,还能促进建筑品质、施工安全性等方面的提升。
4.3加强隐蔽性工程的验收核对
建筑工程中包含的隐蔽性工程较多,要确保隐蔽工程的质量,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要加强对隐蔽性工程的验收检查。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各个环节的核对,记录、分析每一处隐蔽工程,确保各处隐蔽工程符合标准要求。同时,还要辅助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管控,在重点隐蔽工程的管理上,要切实实行权责制度,将责任明确到人,强化施工技术人员的责任意识,严控各项工序的操作,防止由于隐蔽工程质量不过关而出现安全问题。
4.4严控施工材料和机械
建筑行业需要投入使用大量材料和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监督管控,容易出现操作不当、操作失误等问题。这就要求加强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部署和管控,加大质量管控力度,对投入的材料性能、参数等进行严格检查,定期维护保养机械设备,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沙金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策略探究[J].江西建材,2015(03):277-278.
[2]张海滨,杨治波.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策略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1):43-44.
[3]陈志明.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措施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09):102-104.
[4]杨文玮.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路径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1(01):161-162.
[5]沈菲.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技术管理现状问题与优化对策研究[J].居舍,2020(06):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