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策略 李君福

发表时间:2021/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   作者:李君福
[导读] 近几年,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态势下,城镇化建设更重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是保障人民正常生活、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身份证号码:37152119920627xxxx
        摘要:近几年,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态势下,城镇化建设更重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是保障人民正常生活、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在新形势下,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是建筑行业的核心工作。在实践中,完善和改良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体制,以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和施工质量,最终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展开,从而促进整个建筑行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策略


        引言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只有制定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和健全的施工质量规范,才能保证企业健康的发展,不被市场经济而淘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工程管理以及施工质量直接决定建筑企业水平的高低,无论是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还是可持续发展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有了越来越多的需求,如果企业还是按照传统、老旧的工程管理模式和施工质量控制模式来发展,那么就无法跟得上新时期人们和社会对建筑工程的需求。所以如何采用最为合理、科学的工程管理手段以及现代化的施工技术,来保证工程的质量成为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1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因此,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筑工程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不仅造成生命损失,也会严重影响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
        2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现状
        2.1管理模式老旧
        无论是工程管理项目还是建筑企业,都必须要秉承着公平、公正的发展态势,如果两者之间出现了对立,或者不匹配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建设的效果,特别是在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必须要选择极具现代化、人性化的方式,施工质量控制在近年来也是建筑企业必须不断完善、加强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十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呈现出了迅猛的发展趋势,在国家政策的鼎力支持和市场供不应求的条件之下,建筑材料市场也随之出现了各种类型、各种工艺的建筑材料,也正是因为建筑行业的社会需求和发展进程,使施工质量的控制难度越来越大,再加上现阶段的建筑规模也越来越大,传统的施工质量控制模式根本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更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所以必须要得到有效的优化和创新。从目前的形式上来看,许多建筑企业在对工程质量的管控中,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管控观念和管控模式,使管理效率无法得到显著提高,建筑质量问题也频频发生,而且给现场管理人员造成了非常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很难切实际的对施工现场做到最合理又能保证质量的管控,而且这些人员的专业技术也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比如不会使用现代智能设备,无法实现信息、数据共享,使施工质量控制仍然停留在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前,这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2.2忽略施工质量控制
        近年来,为了跟得上时代的要求,我国正在大力开展各个地区的城市建设,各个城市中的建筑项目也在不断增多,正是在这种城建提速的时代背景下,建筑领域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绝大多数的建筑工程项目留给施工人员的施工周期非常短,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展的初始阶段,建筑企业会与建设单位签订法律条例,双方会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的规模、复杂性、用人数量来约定工期,工期一旦被签订在合同中,也就代表着所有的建筑工程项目必须在规定的施工期间内完成,否则就是违约,要付出巨大的资金赔偿,还需要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在这种局面下,许多企业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工作开展中,把管理工作中心都放在了施工项目的开展进度上,要求工人赶工期、快施工,却把项目的施工质量抛在脑后。


也正是因为施工进度的压力,很多施工过程中的细节往往被忽视,导致建筑项目存在多个质量隐患,这种情况虽然能按时交工,但是用长远的目光来看,施工质量问题远比延迟交工的影响要大得多。
        3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3.1完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中最需要具备的一点就是责任分明制度。现阶段我国的建筑企业往往在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过程中,一旦出现了需要追诉责任的情况时,相关工程管理人员之间各有说辞、互相推诿,没有一方愿意站出来承担责任。为了以免这种混乱的现象发生,建筑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做到明确分工,每个人都能担负起自身的责任,并采取相应的分离措施。建筑企业要在施工环节中做好施工材料的检查、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施工后验收等一系列工作,只有在企业内部达成了审核标准,才能真正交工。另外,建筑企业在施工的前期阶段,应该对施工计划、施工中涉及的材料和图纸、区域位置等进行排查,确定施工材料的性能和多个图纸的最佳方案。在施工中,建筑企业要根据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各项规定,把施工任务分配给个人;在竣工验收环节中,更要加强检查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施工工程,并立即解决。
        3.2依据验收标准,严把材料质量关
        建筑材料对建筑的施工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对建筑材料的管控要从采购、材料进场检验、施工过程方面加以控制和管理。建立健全材料的采购制度,经营科安排预算、核算人员根据施工图纸、招标文件等逐项确定工程所需材料的数量、型号、技术参数等,及时、准确地上报材料采购计划。材料采购部门根据材料计划公平公正组织公开招标,按照招投标、议价管理细则,做到“货比三家,优质价廉”的原则确定供货商。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及建筑设备等,由质检员除检查产品的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出厂检验报告单外,还要对其规格、数量、型号、标准及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凡涉及安全、功能的产品,如水泥、砂、卵石、机制砖、加气块、钢筋、防水卷材等,现场按规定抽样送检,由见证取样人监理工程师签字后,送往检测检验中心,复验合格后,资料员签写进厂材料报验申请表,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后方可使用。
        3.3加强施工人员专业培训
        我国对建筑施工过程有着相当严格的法律条例,主要以保护建筑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为主。建筑企业要想谋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全方面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法律规定,急切关注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施工质量。在真正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占据着核心地位,他们是项目的执行者,也是落实着,在整个建筑项目中充当着最重要的一部分角色,但是现阶段的大部分施工人员专业技术不足,以往的施工经验无法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这也就要求建筑企业制定起施工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度,让他们接受更现代化、合理、科学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理念,了解各个岗位的职责,自身主要负责的施工项目和技术工作等。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激烈的建筑市场,建筑企业必须摒弃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完善管理体系,并且保证施工质量,不断优化、创新设计方案和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敏.试论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与控制方法[J].居业,2017(5):142,144.
        [2]尚敏.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25):175-176.
        [3]赵岩.简析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及控制[J].中国标准化,2016(18):51-52.
        [4]范玲娟.有关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5(33):119-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