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施工技术难点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7月下   作者:徐涛
[导读] 现代高层建筑高空作业多,基础埋置深度较深,且建筑的体量较大,因此一般工期较长,技术层度较高,因此在推进高层建筑施工时,要结合其施工的技术特点选择合适的施工方式推进现代高层建筑的有效建设。本文结合案例研究方法以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及施工技术难点入手找寻针对性的施工对策。

上海常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徐涛

摘要:现代高层建筑高空作业多,基础埋置深度较深,且建筑的体量较大,因此一般工期较长,技术层度较高,因此在推进高层建筑施工时,要结合其施工的技术特点选择合适的施工方式推进现代高层建筑的有效建设。本文结合案例研究方法以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及施工技术难点入手找寻针对性的施工对策。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特点;技术难点
        引言
        高层建筑施工的预制模板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基础施工技术都是重要的事跟基础,只有全面重视施工的技术,推进有效的建设,才能够减少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当中的危险因素,提高建筑的安全性水平,保障操作人员的施工安全,提高整体的施工质量。然后装施工的进度减少施工发生变形和沉降的情况。
        1工程项目案例分析
        1.1工程概况
        千灯镇黄浦江路西侧、松南西路北侧地块商住项目14#、16#、17#、19#、20#住宅楼、地下车库工程,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拟建场地原为农田,现为建设预留用地。工程建筑防火设计建筑分类为1类,耐火等级2级,抗震设防烈度7度。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在施工全过程中按业主“创优100”的标准执行,在环境上贯彻GB/T24001—1996标准、在职业健康上贯彻执行GB/T28001—2001标准。严格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确保达到优质、高速、安全、低消耗的预期目标,按期完成本工程。
        1.2工程特点分析
        高层建筑的高空作业数量较多,从目前获得到的调查数据来看,大多数的高空作业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主要基础,例如本发力当中的施工就可以看出,高空作业的数量在所有作业当中占比超过90%,施工人员垂直施工运输的工作量在所有工作的体谅当中占比超过40%,这样大体量的垂直施工,运输作业会增加运输的难度。施工人员需要通过预处理的方法,对于机具设备和施工材料进行全方面的准备,这就加强了对施工整体的要求,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要针对这种高空作业的情况,施加更多的高空安全防护,避免人员和材料出现高空坠落的情况而造成不安全的事故,除此之外,在高空作业过程当中需要进行的高空防火,防水的问题都要开展更加有效地处理,避免由于高空作业而造成风险因素引发防火和水电问题方面的不安全现象。基础埋设的程度深,高空作业通常要达到20层以上,有一些高层建筑的层数,甚至在六七十层,100层,这些高层建筑由于高度较高,为了保障稳定性,避免出现抗压能力,抗震能力差,都需要在建筑施工之前进行一定程度的地基埋置的处理。这种工程一般来说要求较高,对于地基埋置的深度也有较高的要求。通常埋置的深度要在建筑整体高度的1/12左右,这样深的埋置位置就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更加全面的应对。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有效的地基埋置的处理就是成功的基础。然而,目前很多高层建筑的地下空间都非常的复杂,一些软土地基的分布情况较为广泛,例如,本次案例当中所选择的施工地基位置软土地基占比就超过31%些软土地基的处理难度非常大,必须要通过桩基施工方法和围堰施工方法等等。对于软土地基进行预处理,这种处理方法很大程度上就会提高施工得成本,影响施工的周期,甚至造成部分施工质量下降的危险,需要进行提前的处理,才能够有效应对这些风险。高层建筑的施工体量较大,从目前获得到的数据来看,大多数高层建筑的整体施工体量要超过普通建筑的40%的200%。由于高层建筑的层数较多,因此涉及到的施工单位也比较多,城建材料的单位,运输的单位,人员,组织的单位,设备维修的单位都非常的复杂,工程的项目范围也较大,这些复杂的结构再进行沟通的过程当中,就会衍生出其他的问题,某些结构比较复杂的项目当中,可能会存在边设计,边施工边整改的现象,如果后期的改动较多,就会造成施工的组织难以应对施工的设计,个别部门的协调会存在难度,这都可能会带来反复的施工变更的情况,也为高层建筑的施工组织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要想应对现代化的施工作业要求,就必须要高度重视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工作,将整体的管理落实到位。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比较长,由于高层建筑的层高比较高,且随着设计,施工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一般都是普通建筑施工周期的150%的400%。因此要想保障施工的周期,就必须要做好施工的全面设计,所有短施工结构和施工装饰的施工周期,但是高层建筑不同的部分要对按照不同的建造工艺,在实际设计时也有可能会为了盲目的追赶周期而缩短自身的设计周期,结合施工的安全保障,因此可能会加剧施工控制的风险。
        2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难点分析
        2.1基础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应用之前,需要对地基情况是人情况,气候情况等信息进行全方面的处理,才能够确定土方开发的实际方案,并且根据开挖的方式选择最佳的操作方式,尽可能创建良好的操作框架,提高操作的适应程度。


对于作业的顺序也要进行恰当的规划,依据目前的项目的规模,操作的环境,土石的特征等等,选择合适的作业方式,已经合适的作业机械,安排恰当的作业人员,尽可能通过良好的施工组织,提高基础施工的适应性程度,以支撑后续的施工作业。同时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作业环境,还要结合图十,特中进行一一的对比分析,尽可能按照作业装置来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分析,提升机空的之空防护工作,尽可能减少回弹性不确定而造成的施工风险问题。除此之外,在基础施工应用之前,还要根据结构的荷载能力问题,空间的应用问题,地下结构的稳固性问题进行极限情况的对比分析,在操作的过程当中尽可能按照安全规范来进行实际的操作分吸挡板的质量情况,保障挡板可以起到较强的支护作用,避免发生形象变化的情况,在预应力施工的过程当中,如果遇到较大范围的软土地基,还可以通过灌注桩施工方法加强施工方法等等,提高施工作业的有效性,尽可能在良好的运行体系内进行整体的施工作业,避免发生形象变化的情况
        2.2高层建筑的预制模板技术
        预制模板技术也是一种较好的施工方法,这种抑制母版的方法可以通过工厂和专业运输生产线的技术优势,尽可能的节省模板和劳动力。预制模板的方法和装配式施工方法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也能够提高后去施工的对应性,具备较高的机械化程度,也可以改善现代高层建筑施工的总体性能,采取预制模板施工的方法,可以在现场进行施工的主装,但是这里要预先准备好吊装施工的设备和技术,设计好吊装施工的路线和人员,能够有效地应对现场施工组装的一系列的问题,同时应用预制模板施工的方法,还可以尽可能的缩短施工的工期,保障施工的对应性,在设计阶段就可以与预制模板的工厂进行对接和联系,尽可能快的下单进行工厂的预制。与此同时,高层建筑的施工组织者也要开展有效的预制模板的施工管理,做好流程的对接和施工要求的有效匹配,尽可能通过结构物的立面,造型等等进行施工的设计,协调和施工组装,协调运输,协调现场的人员协调,避免预制模板技术,对立面造型造成较大的限制而影响施工的有效性。
        2.3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技术混凝土技术是现代高层建筑必不可少的一种技术,通过混凝土技术可以提高现代建筑施工控制的有效性,在混凝土施工当中要注意三线的有效控制,也就是轴线的控制,垂直度的控制,盒标高线的控制。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当中,需要对轴线控制网的引测问题进行对应的分析,脚手架要与施工同步向上,对于引测的基准点进行对应的分析,基准,在每层楼面上要预设200×200mm的风洞,尽可能采取控制点对应分析的方法,控制高层建筑的轴线,混凝土过程性的控制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我施工要点在挂起两条线教好剪力墙的过程当中,要始终注意墙体的垂直度范围,确保墙角的垂直度在施工要求的范围之内,同时,顶部双挂线的位置也要在施工限制的范围之内。例如,本次施工所采取的顶部双挂线位置就是采取40×60mm的双挂线范围,可以始终确保线和模板的方向一致,尽可能提高控制的实际效果。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当中,还要对标高线的位置进行有效的控制,采取多层标高的总负荷控制方法,经过水准仪抄平的有效控制,以达到模板浇筑,加载等个方向统一控制,避免洞口标高失去基准作用,同时再对准模板,外线加固过程当中也要浇筑有效的混凝土立么通过掉线的方法来控制测定立柱的垂直度。
        2.4转换层施工技术
        转换层施工技术是高层建筑调节空间轴线的一种重要施工技术从建筑结构的功能上来看高层建筑的上部空间通常需要轴线位置来进行调节这里的布置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下部的空间通常需要加大空间来布置轴线距离这样的布线方式可以尽可能的提高压力分布的均衡性,上部压力较小,下部压力较大的层级空间对于下步的刚度要求也比较大,因此在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对柱结构,墙结构进行灵活的调整,下部柱网密集,而上部的祝贺强数量就要尽可能的减少和控制,同时在下部结构施工的过程当中还要增大轴线间距,通过这样的施工控制方法,尽可能的提高转换层的位置和管理强度。转换层的筒状结构在施工刚度分析的过程当中,要采取大落地墙厚度控制的方法,对建筑的下部结构进行不断地强化,通过开口的调节,开洞数量的控制和墙体厚度,有效调节科学的提高整体结构的科学性,以保障建筑结构施工的安全性水平,提高总和的控制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施工的体量较大,基础埋设位置较深,施工周期较长,且高空作业的数量较多,基于这种特点,需要采取特定的施工技术和控制的方法,从施工实际出发,尽可能减少施工的不稳定因素,加强施工的风险控制,注意三线的有效控制,通过轴线的调整垂直度。的控制以及标高线的控制进行有效的核准避免出现过多的施工风险结合本次施工案例可以看出有效的施工需要结合人员物质材料和施工设计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良好的施工控制实现有效施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喜华,孔祥刚.基于BIM技术的钢框架+PC构件复合装配式节点施工技术研究[J].广西城镇建设,2021(05):68-71.
[2]洪成溪.对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1(05):103-104.
[3]贺邵华.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房地产世界,2021(10):73-75.
[4]徐云生.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J].房地产世界,2021(10):88-90+114.
[5]赵洪贞,范兴振.高层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05):106-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