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水利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曹永刚 050000
摘要:水利工程是国家的民生工程,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只有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确保工程的安全、国家的安全、人民的安全,本文从施工准备阶段和施工阶段,分别探讨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和预防控制措施,对于从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提供了管理重点和思路。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施工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要点
水利工程关系国计民生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每年国家都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一旦发生工程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因而水利工程质量是百年大计,同时工程质量的好坏也是项目管理成本控制成败的关键,更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现结合近年来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谈谈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大体可分为二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施工阶段)。
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项目部应在调研和详勘基础上,根据工程项目的主体工程特点,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资料和质量影响因素,进行质量影响分析和质量风险评估,在质量影响分析和质量风险评估基础上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准备工作。
质量计划应包括的以下主要内容:
1、确定本工程的质量目标,本工程应贯彻执行的国家相关法规、规范、标准及企业质量目标,合同中的质量承诺,将质量目标分解到人、到岗。
2、做好质量风险及特殊过程的识别,对自身存在的质量风险进行辨识,并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有关规程对质量风险进行合规性评价,识别施工全周期中的特殊过程。
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机构,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首的质量保证体系与组织机构,实行质量管理岗位责任制,确定质量保证体系框图及质量控制流程图,明确项目部质量管理职责与分工,制定项目部人员及资源配置计划,制定项目部人员培训计划。
4、质量管理措施,针对工程的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编制专项质量技术标准、保证措施及作业指导书,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按分项工程项目分别制定质量保证技术措施,并配备工程所需的各类技术人员,确定主要分项工程项目质量标准和成品保护措施,明确与施工阶段相适应的检验、试验、测量、验证要求,对于特殊过程,应对其连续监控;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规定,明确材料、设备物资等质量管理规定。
施工质量管理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
1、组织准备,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管理组织机构和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岗位责任制及职能分工,在满足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合理组织和安排施工队伍,施工项目部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标准的培训,并应保存培训记录。
2、技术管理准备,对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地质勘察报告等相关技术资料,施工项目部应收集整理,指定专人管理并公布有效件清单。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图纸应组织项目部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并对图纸会审中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疑问,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申请要求给与答复,工程开工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编制计划、质量计划、试验检验及设备调试工作计划、样板制作计划等,根据施工组织,分解和确定各阶段质量目标和质量保证措施,确认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的质量检验与验收程序、内容及标准等。
3、物资准备,项目负责人按质量计划中关于工程分包和物资采购的规定,选择合格分包方和供应商,各类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质量,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并经进场检验合格,不合格不准使用,机具设备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进场,性能检验应符合施工需求,按照安全生产规定,配备足够质量合格的安全防保用品。
4、现场准备,工程开工前,完成场地整平、临时施工路修筑,接通水、电、通讯,做好设计、勘测的交桩和交线工作,建立施工控制网并测量放样,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标准要求的现场试验室,按照交通疏导(行)方案修建临时施工便线、导行临时交通,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及实际需要,搭建现场生产、生活、办公等临时设施。
5、资金准备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确保资金的供应。
施工质量管理实施阶段(施工阶段)控制关键和注意事项:
一、施工质量管理实施阶段(施工阶段)控制关键
1、分部分项工程(工序)控制,施工管理人员应在每分部分项工程(工序)施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工具及材料准备、施工技术要点、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设计变更实施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对执行人员进行书面交底,分部分项工程(工序)的检验和试验应符合过程检验和试验的规定,对查出的质量缺陷应按不合格控制程序及时处置,施工管理人员应记录工程施工的情况,包括日期、天气、施工部位、施工质量、安全、进度情况及人员调配等相关内容。
2、特殊过程控制,依据一般过程质量控制要求编制针对性作业指导书,编制的作业指导书,应经项目部或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3、不合格产品控制,控制不合格品进入项目施工现场,对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和过程,应按规定进行鉴别,标识、记录、评价和处置,不合格处置应根据不合格程度,按返工、返修,让步接收,降级使用、拒收(报废)四种情况进行处理,构成等级质量事故不合格的,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进行处理,对返修或返工后的产品,应按规定重新进行检验和试验,并应保存记录,进行不合格让步接收时,工程施工项目部应向发包方提出书面让步接收申请,记录不合格程度和返修的情况,双方签字确认让步接收协议和接收标准,对影响建筑主体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不合格的产品,应邀请发包方代表或监理工程师、设计人,共同确定处理方案,报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批准,检验人员必须按规定保存不合格控制的记录。
4、人员控制,项目部管理人员保持相对稳定,按照项目职能分工配备具有相应技能和经验的人员,作业人员满足施工进度计划需求,关键岗位工种技能符合要求,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依据职能分工定期对项目管理人员考核并记录,劳务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
5、材料的质量控制,材料进场必须报验,依样品及相关检测报告进行报验,报验合格的材料方能使用,现场建立标准化材料存放区、加工区,对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区分标识,材料的搬运和储存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未经检验和已经检验为不合格的材料、半成品、构构配件,必须按规定进行复验或退场处理,建立材料管理制度,采用限额领料制度,由施工人员签发限额领料单,库管员按单发货。
二、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实施阶段(施工阶段)还应注意预防、纠正、检查和改进。
1、预防与策划,施工项目部应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对影响工程质量的潜在原因,采取预防措施。对可能出现的不合格产品,应制定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对质量通病应采取防治措施。对潜在的严重不合格产品,应实施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施工项目部应定期评价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2、纠正,对发包方、监理方、设计方或质量监督部门提出的质量问题,应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对已发生或潜在的不合格信息,应分析并记录处理结果。对检查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或不合格报告提出的问题,应由工程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判定不合格程度,制定纠正措施。对严重不合格或重大质量事故,必须实施纠正方案及措施。
总结
检查、验证、改进,项目部应对项目质量计划执行情况组织检查、内部审核和考核评价,验证实施效果。项目负责人应依据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缺陷或不合格情况,召开有关专业人员参加的质量分析会进行总结,并制定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冬平。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分析。江西建材,2017,(01):4
2武力。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分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