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周益羽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7月下   作者:周益羽
[导读] 随着水利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逐渐提升。作为水利工程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工程运行管理水平,改善和优化管理结构,有力地促进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发展。

新疆乌鲁木齐北京润华信通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 周益羽  830000

摘要:随着水利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逐渐提升。作为水利工程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工程运行管理水平,改善和优化管理结构,有力地促进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发展。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措施
        引言
        水利工程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环节,其规划、建设及运行管理水平对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也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设,具有技术要求高、建设难度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将信息化技术引入水利工程建设,可有效地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且在后续的运行管理中,提高水利工程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完善管理效果,更好地促进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经过近年来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回顾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为推动水利信息化建设持续稳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水利大数据
        水利大数据就是大数据在水利行业的应用。以大数据为基础为水利建设、管理等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决策、参考信息。水利部门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用的。水利大数据就是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的水利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筛选,通过相关模型分析、探究其中存在的价值和潜在规律,为水利建设者提供数据参考。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射频技术等逐渐被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数据逐渐开始丰富,水纹、气象、径流水环境、地下管道等数据也可以被有效的监测、存储和保存。但是这些信息数据量很大,使用传统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进行分析和利用。所以,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和处理,提高水利数据的使用价值。
        2大数据技术在水利信息化发展中的不足
        2.1顶层设计的不足
        目前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发展中阶段,必须坚持投入才能够逐渐显现效果,而这也意味着在持续投入的过程中必然会造成产出滞后情况。许多大量的成本投入却无法实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导致了一些水利单位负责人缺乏对于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没有形成大局意识,也不注重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性,即便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进行水利信息化建设,却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需求,建设时过于武断,遇到问题难以解决,进而导致机械化的建设逐渐走入死胡同,无法形成良性发展。
        2.2无法满足行业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深入,现代化技术手段在各行各业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行业都会对水利相关信息有着巨大的需求。比如,城市建设中会需要水利信息化中的对于水生态、水土保持、环境影响等相关数据信息,而且对于这些信息的要求也非常专业。面对这些广泛的行业需求,许多水利传统的信息采集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不能人性化的调整,即便是收集来的信息也无法得到充分利用,甚至是许多信息根本无法收集,极大的影响了水利信息化的质量和价值发挥。



        2.3大数据建设人才问题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中水利信息化人才储备相对较少,水利是一项复杂程度强、技术要求高且具有较强专业性、系统性的行业,相应的对从事水利工作的人员也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要求,同时,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又进一步要求水利工作者需要既掌握水利专业知识,又掌握信息化技术,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水利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技术进步和发展,才能充分发挥水利信息化创造的优势条件。因此,提高水利工作者信息化技术水平,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实现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先决条件。
        3基于大数据的水利建设工程管理体系构建
        3.1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认知
        为了保证信息化建设得以顺利开展,水利工作者必须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认知,对信息化建设拥有足够的认知将会成为信息化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在水利工程中,信息化建设不仅会影响水利技术的综合发展,还会影响水利工程的管理质量,所以在开展信息化建设时,应该专门构建组织协调机构,通过加强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完成。同时,还应该根据水利部门的实际情况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从而完成对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另外,还需要深入水利工程中的各层级人群,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普及信息化建设工作,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活动,通过进修、考试等方法增进工作人员的知识面,确保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能够通过协调配合保证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最终质量,保证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向着科学方向发展。
        3.2管理制度及基础设施的建设
        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起规范的制度约束和有力的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应该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也可以借鉴其他先进部门单位管理经验。基础设施建设上则要围绕大数据技术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进行升级,并结合高速稳定的网络通信系统,以确保基础设施的稳定性。河道综合治理信息化工作制度上建立起完善的运维管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流程规范以及相关的人力、技术、资金等保障措施建议,按照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标准也开展了运行维护经费的管理工作,加强了水利信息化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能力。基础设施上实施了通信网络建设、运行环境拓展、中控室建设、系统集成建设等。
        3.3大数据在运营阶段的应用
        “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系统提质效”是新时期江苏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开发应用水利建设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工程既是当前水利建设管理的短板,也是重要监管手段。以大数据为基础同样可以加强水利工程运营阶段的管理。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并以此为基础制订科学的管理方案和管理目标,减少运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提高管理效率。比如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加强对水利工程洪旱灾害的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准确预测灾害,提高系统的灾害预警精准性。同时,通过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加强水资源的配置,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和管理,加强水库供水分配管理,提高水利工程服务质量和水平。
        3.4强化专业人才培养
        第一,集中强化培训。水利部门中技术人员大多都具有相对较多的水利专业知识,结合其特点设置有针对性地强化培训方式,可以加速高质量人才的养成,在强化教学时,需要以信息知识为基础,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在信息化工作中将自己的所有能力全部发挥出来。第二,优化专业人才引进工作。由于水利部门缺少信息化建设人才,所以,应该适当结合自身条件,对原有用人机制进行适当调整,从而吸引更多人才投入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价值。
        结束语
        大数据的普及极大地促进了水利事业的信息化建设,使得我国水利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应用能够在先进科学技术支持之下更有效率和更高质量,为“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提供坚强的技术保障。随着大数据技术在我国水利信息化的应用进一步的深入,必将迎来我国水利事业的腾飞。
参考文献
[1]袁静,肖雪.大数据技术在我国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与信息化,2019(01):18.
[2]张恒.大数据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及创新[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