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慕珍
湛江市第三十二小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00
摘要:数学是教学体系当中重要的学科之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当中,经过实践研究得出,分层教学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究为话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教学要点;教学策略
一、引言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之下,老师的讲解方式相对来说比较滞后,基本上会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强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反而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学生的听课效率不高,一刀切的方式已经不符合现在的教学模式,老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认识到分层教学的重要性,仔细挖掘学生的特点和优势,让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爱好,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分层教学的教学要点
(一)水平相近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长情况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老师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详细的了解,便于老师随时改变教学方案,使得学生可以保持在平均的水平上,没有太大的反差,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学生遇到问题,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也可以对老师进行询问。
(二)享受成功原则
学生在学习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数学知识对他们来说相对来说有难度,学生遇到难题的时候比较容易放弃,内心会产生很大的挫败感,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需要坚持享受成功的原则,让学生可以在日常学习和活动中保持良好的乐观心态,以阳光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即使在学习中遇到了不懂的问题,也不会轻言放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找到规律,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端正学习态度,使得学生认识到成功的来之不易,帮助学生培养学科素养,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品质,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三、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根据学习成绩差异性进行教学设计
小学生处在快速成长的年龄阶段,每个学生的发育状况和心理成熟度都差距甚远,知识接受能力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小学数学教师应加强分析学生的差异分布,利用针对性的方法,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状态来进行合理的规划。学生需要合适方法来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整合教学资源,不断强化对分层教学的设计,融入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传授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1]。举例来说,在教《认识图形》一课时,教师就不能单一地进行图形概念知识的讲解,应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随着信息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不仅包含着大量的教学素材,其多种应用方式也带来新颖的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呈现多样的生活景象,并引导学生针对图像内容进行细心观察,让学生去自主观察哪些是图形,同时在要求学生分析不同图形的结构以及特征。然后,观察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让学生进行布置一些生活中的联想或者拓展应用。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色彩鲜艳的彩纸,让学生针对图形特征进行叠纸的数学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于图形结构的整体掌握,还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实现分层教学的教学目标。
(二)加强小组互动教学设计
小组互动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是非常有益的,学生通过互动讨论的形式沉浸在数学课堂中,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可根据当堂课所讲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式学习,不断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要注意小组成员的分配,将成绩较好的学生和成绩一般的学生进行平均分配,从而让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促进和补充,进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举例来说,《调查与记录》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合作教学模式将抽样教学与统计教学相结合,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学习过程。教师先让学生分别在小纸条上写出自己爱吃的水果或者喜欢的运动,每个人只写一种,然后每个小组的各组员之间进行互相的调查,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职责的分配,比如记录员、调查员、报送员等等。由此表明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合作的意识,以及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推动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2]。这种不同成绩的学生共同完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使得每位同学会有很强的参与感,在这种参与感中学生们会更加愿意去思考,还可以激发学生们对于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并在合作完成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动和优势互补。这种创设情境的学习模式使得每位同学会有很强的参与感,在这种参与感中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也会更加愿意去思考,保证不同学生的教学参与度是提升后进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并且互动互补的教学策略也可以帮助后进生提高学习成绩。
(三)运用多样性和针对性的课堂激励方式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与传统小学数学课堂的区别之一就在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有着多样性和针对性的课堂激励方式。新课堂不再是死板的课本教育,更加注重小学生的素养教育,教师们要做到不落下每一个孩子,多与孩子们沟通。小学孩子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对知识的理解也并不是一个水平,这就要求教师们针对不同的孩子作出不同的教育策略。根据小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教师们做出不同的奖励已经是一个关键。举例来说,教师在《加减法》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小型的计算竞赛,对于数学成绩一直在较高位置的学生我们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精神奖励,将他们树立为班级中的数学榜样,让其他同学像这些同学积极学习[3]。面对成绩上升很快的同学,我们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比如一些文具等,这种实际的奖励是小学生们最有效的激励方式,可以促进他们想要进步的决心。对于那些数学成绩始终不太理想的同学,我们要给予最多的言语鼓励,给他们更多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有效地提升数学水平。帮助每一位同学进步,是教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将每一位学生都作为教学的主体,运用正确的分层激励方式,定会提升小学数学教育的高效性。
四、结束语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方式,是对因材施教理念的具体实践,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工作,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都可以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曾梅霞.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 读与写,2021,18(2):138.
[2]刘爱芳.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J]. 读与写,2021,18(12):156.
[3]张芝兰.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基础教育论坛,202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