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红国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镇杨林小学 湖北省孝感市432100
摘要:随着社会对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农村教育为了适应农村的人口变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小学教育特点。尽管农村小学规模小,分布较为偏远,但其是我国义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小学教学管理工作能够确保教育有序开展,促使高质量教学的诞生。因此,本文聚焦农村小学教学管理课题,借助相关的教育概念阐述,积极对当前的教学困境进行分析,从而探索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字: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困境;措施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受到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成为了我国义务教育的薄弱环节。而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础环节,教学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应该积极对农村小学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探寻教学管理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
一、简述农村小学教学管理
农村在进行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农村小学管理者依据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及相关要求,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和管理,其主要是将义务教育中,教师、学生、教学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充分发挥各自的价值,从而完成义务教育任务,实现对我国人才的培养。
在小学教学管理中,教学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也应该以学生培养为导向,重视现代教育理论的应用,积极进行各种教学实践的探索,从而使得教学管理有序、科学开展[1]。
二、农民小学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计划存在问题
在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计划是教学管理的开始,借助相关教育目标的设定,分步骤进行计划的实施,从而实现教学管理的高效性。在农村的教学管理中,教师对教学计划管理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简单地认为主要进行教学活动的反思,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完成,学生成绩有所进步即可。学校在进行教学计划管理中,模式单一,对相关政策理解不够,教学管理没有进行有优化。
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更加关注本节课的教学计划管理,对整体的教学管理重视程度不高,简单的将自己教学计划的完成等同于整个农村小学计划教学的完成。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农村小学在教学计划管理上存在疏漏。另外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人员,年龄较大,教育思想落后,素质不高,教师在进行教学计划管理中积极性较低。
(二)教学质量不高
教学质量是学生成长的助力,是农村小学教学管理评价的重要内容,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农村小学未来发展的高度。
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离不开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工作者等多方的支持与鼓励。借助相关的监督机制、评价机制、管理反馈系统等,以培养高素质学生为目标,不断对教学管理内容进行评价、优化,从而使得农村小学教学管理质量不断提升。在推行集体备课与教学检查中,绝大部分教师对此兴趣不高。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管理没有具体的落地执行措施,对教学质量管理重视程度不高。许多教师在教学质量评价上,还停留在传统的理念中,仅仅以学习成绩达标作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忽视了教师备课、校风校纪等内容的教学管理[2]。
(三)教学管理组织存在缺失
农村小学管理是一套系统化的管理模式,需要借助教学计划,对各个教学内容进行完成。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组织仅仅依靠校长、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缺乏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学督导等组织,许多农村学习的教学管理,一个就可以代表一个组织,教学管理组织不够完善。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缺乏制度的规范与引导。学校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较为松散,教师在教学中随意性强,相关评价无法真实反映教师的工作情况,容易出现教学评价失衡和不公正的现象发生,从而打击农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四)农村小学教学环境困境
农村小学由于地理环境问题,处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涌入,造成了许多留守儿童的出现。
同时,农村城镇化发展较慢,经济基础薄弱,相关的教育资源有限,使得教育水平始终无法快速提升,相关的教育人才引进困难,教师队伍流动性高,教师无法全心投入到基层的教育中。同时,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偏大,缺乏新鲜血液的补充,使得农村小学教学缺乏活力与创新。
三、相关问题解决措施的探析
(一)重视教学计划工作
农村小学在进行教学计划管理中,要重点对相关人员的素质进行培养,借助讲座、培训等方式,纠正学校管理人员狭隘的教学计划管理理念,积极引入年轻的教师,为计划教学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学校该从教育政策和大局观方面,制定大学校教学计划管理内容。教师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在学习教学计划指导下,制定出与自己联系紧密的学科教学计划。同时,在教学计划工作的制定与开展中,学校与管理人员应该尊重教师,积极与教师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从而促使教学计划的顺利开展。
在教学计划开展中,农村小学应该积极进行现有资源的调动,加大资源的投入,从而确保教学计划顺利实施。同时,在推行中,应该明确学校相关人员的责任,组织督导小组的建立,借助各种形式,对教学计划进行监督和评价。在教学计划检查的过程中,应该进行教学计划的反馈,并对教学计划执行的效果进行分析、检查。另外,为了确保教学计划管理的质量,在检查中,应该采取随机检查的方式,从而使得教学计划落到实处[3]。
(二)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农村小学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将教学质量渗透到学校相关工作人员的意识中,加强工作人员对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农村小学可以让相关的工作人员去参观示范小学,观看先进的教学质量管理形式和成效,引导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反思,加深工作人员对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视。同时,推行教学质量管理责任制,教学质量落实到管理人员身上,促使管理人员组织对教学内容的监督与检查。最后,在教学质量的管理中,积极与教师进行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另外,教学质量管理必须依托相关的标准,才能提升教学质量管理的效率与成效。学校应该对教师的工作内容、形式、责任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与指导,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开展。教师为了课堂顺利地进行,可以借助相关的制度,让课堂教学秩序在轻松、活跃中,又有一定的秩序。
(三)完善教学管理组织
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必须依托完善的教学管理组织,才能取得较大的教学成果。因此,农村小学应该设立专门的教学督导人员。在教学督导人员的选择上,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与当地的社会环境,选择合理的人员担任。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系统性强,小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中,是进行多学科学习,这就需要各个学科教师积极配合。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可以以同年级学科组织或者年级组织的形式,进行教学管理。教师在组织中互相探讨同学科中的教学问题,从而提升小学各学科的教学质量。而在年级组织探讨中,教学管理问题分析与探讨的范围更广,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学科成绩,还包含学生的性格、心理、班风等内容,从而促使小学生全面发展。另外,在农村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中,制度应该具有一定的特色与张力,在体现农村小学教学特色,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同时,借助制度的张力,进行人性化教学管理,从而促使教师与学生支持相关的规章制度。
(四)改善农村小学内外环境措施
农村小学教学管理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须正视面对自身的内外环境,将问题反映到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推动当地农村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积极为当地经济出谋划策,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加强教育基础建设的投入,重视教育相关软硬件的建设,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加教师的各项福利,让教师免去后顾之忧,扎根基层,投身教育,从而提升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同时,为了提升农村小学教学的质量,要积极引进人才与教育理念,激活教师队伍,让新教师引入新理念,大龄教师传授教学经验,新老教师在互助中推动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结束语:农村小学教学管理,是义务教育开展的基础,其管理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学校未来的发展情况。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投入到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研究中,借助对教学管理的研究,推动管理质量的提供,从而借助教育发展,振兴农村经济。
参考文献:
[1] 陈方林. 农村中小学教育困境成因分析与对策[J]. 进展:教学与科研, 2020(2):29-30.
[2] 刘艳. 试论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 小学教学研究(学生版), 2020, 000(001):34-36.
[3] 许钰. 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的困境与思考[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5):0390-0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