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路径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唐致和
[导读] 历史学科是一门非常具有人文性的学科,传统的封闭式历史教学课堂阻碍了历史学科学术动态以及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发展。
        唐致和
        湖北省潜江市曹禺中学 湖北省 潜江市 433100
        摘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衡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一个社会的创新能力能够带动国家的强大进步,这也需要学校教育进一步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学科教学当中,从而通过将创新活力注入到学校教育之内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历史学科是一门非常具有人文性的学科,传统的封闭式历史教学课堂阻碍了历史学科学术动态以及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历史;创新思维;有效路径
        前言:在历史课堂当中突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实行创新性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突破传统的应试技巧的训练来改善历史教学的窘境是教师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教师应当结合历史学科的教学特点以及教育功能发挥历史学科教育带动学生创新个性品质培养的价值。
        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
        在进行历史教育实践的过程当中,教师往往能够发现,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点中更加注重历史的表象而忽略了历史的本质,虽然学生接触历史知识的途径得到了扩大。但是学生对于鉴别历史以及严肃性的态度对待历史知识方面却没有得到提高。历史当中的创新意识在于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来看待历史现象,通过自身对于历史了解来得到不同的历史结论。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融入到初中历史课堂当中能够加强学生对于历史现象的认知,为学生进行历史学习提供多样化的途径,从而在创设开放行历史课堂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历史学习思路。另外,创新思维能够激励教师将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通过学生自己去评价和完善历史结论来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从而帮助学生克服传统思维在历史学习过程当中的局限,在史论结合的基础之上掌握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二、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角度,启发学生历史思维
        历史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和故事性,这种特征是性初中阶段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基础,如果只是从历史现象的表象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实,那么学生的历史思维就会受到很大的局限。因此,教师可以从创新教学角度的方向出发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知识和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
        教学角度的创新并不意味着教师要规定从某一个特定的视角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而是指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类似历史事件的归纳,从而通过运用意志的多种方法去认知历史事实来掌握历史知识。例如在讲解《鸦片战争》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根据网络资源去搜集有关与鸦片战争的背景、意义和结果的内容,随着多媒体和网络媒介在教学当中逐渐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途径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要是学生在各种网络资源当中学会辨别,教师应当主动的去接纳这些新型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利用这些学习方式展开历史学习的过程当中主动学会区分历史事实,然后在下节课上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分享自己根据网络资源了解到的关于鸦片战争的内容,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由于多角度的历史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首先从传统的课本角度出发对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作出分析,然后再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是,使中国被迫接受西方的新知识,这个角度就可以拓展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视角,通过开放型的历史课堂启发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历史现象。
        (二)展开求异思维训练,加强学习历史认知
        对创新能力的重视也是改革传统初中历史课堂的重要途径,由于历史教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教师很容易地进行历史教学设计时受到某种思维定式的困扰,从而也阻碍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展开求异思维的训练来加强学生的历史认知,从而消除学生的思维定式。


        发散式类比联想训练是求异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具有相似性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例如,近代以来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都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学习的方法带动学生区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学习基础的学生进行异质分组,然后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来创设一个动态性的历史课堂,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与组员进行讨论,对两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在进行求异思维训练的过程当中,学生应当成为学习的中心,教师要交课堂的主动权充分交还给给学生,在与同伴进行交流的过程当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最后,教师再邀请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有的小组根据两次工业革命绘制的表格,从时间、主要发明成就、领先国家、时代特征、影响等各个方面对两次工业革命进行了比较,这样制作表格的方法就能够突出两次工业革命之间的不同点。在这个案例当中,教师将对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融入到了历史课堂之内,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学生对于历史现象的认知,也带动了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性的培养。
        (三)促进历史知识实践,丰富学生历史视野
        由于传统的历史教学更加偏向于学生对于历史现象表现的了解,这种对于历史事实本质的忽视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带领学生从现象出发来思考本质成为了教师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实践的过程当中丰富学生的历史事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往往只能展示历史学习的部分内容,更多对于历史事实本质的思考需要学生通过自我学习来完成,教师要做的就是搭建这样一个学习平台。以讲解《璀璨的近代文化》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将历史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学校本地的博物馆和展览馆的地方引导学生参加历史讲解员志愿者工作,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不仅能够将历史前后联系起来,还能够根据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历史实践。就是要引导学生做好志愿者前的准备工作,在充分了解近代文化的基础之上进行讲解。单单从课本来了解近代文化可能不足以展示近代文化的璀璨,通过实地直观的参加历史博物馆以及一些历史人文纪念馆不仅能够给予学生丰富的历史学习体验还可以带动学生,在进行历史实践的过程当中丰富自身的历史视野,通过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一个过程就能够带动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究。
        三、结语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与我国的教育活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如何借助历史课堂来带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是教师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也是提高我国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新历史教学的角度来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在展开求异思维思维训练以及历史事件活动的过程当中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从而为带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牢固的知识基础,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对于提高学生历史认知、进行历史思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崔晓妹. 关于初中历史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作用的探讨[J]. 新课程导学,2017(19):74.
        [2] 曹自明. 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读书文摘,2016(34):244.
        [3] 黄香萍. 关于初中历史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作用的探讨[J]. 考试周刊,2015(22):146-146. 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5.22.123.
        [4] 郑玉仓.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方式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9):119. DOI:10.3969/j.issn.2095-4743.2018.39.119.
        [5] 严孝军. 浅谈历史课堂讨论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初中历史课堂中学生讨论引发的几点思考[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0):180-180.
        [6] 蒲运华. 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中外交流,2017(33):270-2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